李偒急不可待,得令後親臨前線,督師日夜猛攻。
丹徒守軍雖眾,然而各自為戰,又不互通有無。
三日城破,李希言部將元景曜、李成式部將李承慶,悉數率部歸降永王。
李璘聞報,大喜過望。命令李偒親自動手,將丹徒太守閻敬之斬了,懸首城門上示眾。
李白偕魏平、魏萬,百般阻之,未果。
唐肅宗李亨得報,深慮不安。急詔告天下,責李璘挾兵自重,謀逆叛國。令淮南節度使高適、淮南西道節度使來瑱、江東節度使韋陟,三鎮齊會安州,以平永王軍亂。
韋陟言於高、來二節鎮,誠懇曰:“今中原未平,江淮騷離,若不齋盟質信,以示四方,知吾等協心勠力,則無以成功。”
高適有雄略,聽了韋陟的建議,深以為是。來瑱為地主,遂推為長。
三節鎮登壇,盟約於天下,誓師討伐永王軍。
盟曰:“淮西節度使瑱、江東節度使陟、淮南節度使適,銜國威命,糾合三垂,剪除凶慝,好惡同之,毋有異誌。有渝此盟,墜命亡族,罔克生育。皇天後土,祖宗明神,實鑒斯言。”
史載:辭旨慷慨,士皆隕泣。
至德二年,二月。
李成式手下大將裴戎,領兵兩千抵達瓜步洲,即得到三節鎮已盟約,當下遵從高適的旨意,廣樹旗幟於軍營,大閱士兵以張聲勢。
永王兵抵廣陵,偕李偒登城遠眺。見瓜步洲旌旗炫耀,一時麵呈懼色。
季廣琛久隨李璘,是永王心腹爪牙,見主公心誌不堅,知道大事難成。當天傍晚時分,借機巡視軍營,見左右無他人,悄悄對手下諸將說道:“與諸公隨從永王,難道想反叛嗎?太上皇流離轉徙,道路不通,而諸子弗如永王更賢能者。若總領江、淮精銳之師,直驅雍、洛,大功可成。今之不行,讓我等名列叛逆,必背千古罵名矣!”
眾爪牙聞言,初時沉默不語,繼而紛紛稱善。便割臂為盟,欲發兵西進,共赴國難。
魏萬久居永王府,素知季廣琛為人,探得準信後,言於二位阿爺。
李白聞言,心中大喜。當即表態,誓死追隨季將軍,西進為國平叛(指安史亂)。
未時,三刻。
吳郡城西郊,季廣琛傳令,讓諸將各自行動。
渾惟明領部,奔江寧;馮季康領部,奔廣陵;康謙領部,奔安州……各自脫離永王軍,複高舉帝國大旗,北伐胡兒燕軍。
季廣琛領步兵六千,帶著李白及魏氏父子,直奔晉陵而去。
李璘得報,急得直跺腳,令李偒領騎兵急追,欲勸季廣琛回心轉意。
季廣琛礙於舊情,不忍反擊追兵。高聲曰:“某感永王情誼,故不忍決戰,唯逃命歸國而已。若再相逼,將決一死戰!”
李偒聞言,下令不追,怏怏不樂回到營中。
是夜,李銑遵高適意,列陣於江北。又遵韋陟意,軍中遍燃火把,士兵人手各持兩炬,隔岸徹夜亂舞。
偵者不假有他,雙倍告於永王。
來瑱尤善詐,遣諜潛入永王軍。諜見對岸炬火起,也持炬遙相呼應。
李璘不知是計,懷疑唐軍已經渡江,急忙領兵棄城而逃,所有輜重盡失。
翌日,天明。
發現唐軍使詐,永王重返城中,收集輕裝輜重,準備好舟楫,這才讓李偒、高仙琦壓陣,從水路向晉陵逃遁。
潛諜急報來瑱:“永王璘已遁!”
來瑱得報,心裏多了一層顧慮,若李璘爺兒倆死於自己之手,保不準哪天肅宗帝念舊,豈不觸了黴頭?忙召高、韋相商,三節鎮密謀於轅中,皆言永王已不足慮,提防北方胡軍才是要緊事。遂三軍不發,隻令廣陵郡守李成式,統領地方州兵追剿。
李成式領命,招募敢死勇士趙侃、庫狄岫、趙連城等二十人,一直追殺到新豐。
李璘負隅頑抗,讓李偒、高仙琦統兵迎擊。
河北招討判官、司虞郎中李銑領兵趕到新豐,與李成式合兵一處。兩支地方州兵會師後,士氣高漲。亂軍衝殺中,李偒肩部中箭,永王軍大敗。
李璘領著殘兵,乘亂奔逃到鄱陽。
鄱陽司馬李昌岠,是李白的從弟。聞聽永王璘逃來,害怕惹火燒身。急令城防兵丁關了城門,拒絕永王叛軍入城。
李璘大怒,令高仙琦火燒城門。永王軍破城而入,將府庫兵器掠掃一空,挾持百姓萬餘眾,往南欲逃嶺外。
江西觀察使皇甫侁,接到淮西節度使來瑱的命令,領州兵三千一路追趕。兩軍戰於大庾嶺,李璘中箭被擒。
來瑱與高適、韋陟再議,三人竟不謀而合,遂遣使傳話皇甫侁,讓他就地秘密處死李璘、李偒父子。
皇甫侁不敢有違,唆使心腹爪牙,私密加害永王父子。軍報寫得明白:李璘、李偒為亂兵所殺,高仙琦不知所蹤。
唐肅宗看到軍報,一時間悲喜交加。悲者,胞弟李璘被殺,多少有些憐憫;喜者,永王既已伏誅,皇位再無人窺視,可高枕無憂矣!
遂詔告天下,凡從永王叛者,不分主謀脅從,一律以叛國罪論處,不可放走一個。
季廣琛兵至廬州,尚未拜見來、韋、高三節鎮,即遭三軍合圍剿殺。
李白、魏平二人,得魏萬拚死相助,乘亂逃出重圍。
至德二年,三月十八日。
夜裏,亥時。
李白、魏平兩親家翁,各乘一匹雄健黑駿馬,奔逃來到馬鞍山黃葛埡。一時口幹舌燥,剛落馬歇樹下,突聞林間風起,三十餘眾白羽郎,似天外飛仙掠至。
二人驚慌失措,急忙持械相拒。魏平年邁,被曳落河擒住。
李白展岷山劍法,拚死殺出重圍。剛轉過山埡口,又見大批唐軍掩至……太白被捕下獄。
可憐詩仙太白,空負一片愛國熱忱,竟落得叛逆罪名!
至德二年,四月。
唐肅宗詔告天下,以郭子儀、李光弼為討安史,準備收複京師長安。又聽從高適的建議,以“克複兩都,土地、士庶歸唐,金帛、子女歸回紇”為籌碼,得到回紇英武可汗相助,形勢才大有好轉。
六月,收複京師長安。
十月,再複東都洛陽。
宗大娘居鄺山,聞李白被捕下獄,朝廷不辨輕重,欲治夫婿叛國之罪。一時心急如焚,親自跑到汾陽郡,拜會故人郭子儀,欲為李白脫罪。
安祿山興兵範陽時,郭子儀即為朔方節度使,在河北各郡征戰中,打敗了燕軍副統帥史思明。後任帝國兵馬大元帥,待收複長安、洛陽兩京後,功居平叛之首,晉升為中書令,封汾陽郡王。
宗大娘幾經周折,終得見郭子儀。
聽了宗氏的哭訴,郭子儀大吃一驚。恩公李白有難,他怎能不全力以赴?遂邀禦史中丞宋若思,火速聯名上書朝廷,奏請肅宗法外開恩,為詩仙鳴冤叫屈。
時,雖已收服兩京,帝國危局依舊。京洛大部分地區、北方各郡縣,仍被安史偽軍占據著。
肅宗初入長安,深感時局危艱,視每一個愛國之士為國家的寶貝疙瘩。郭子儀既為兵馬大元帥,又是新晉的汾陽郡王,說話分量自然不輕。
肅宗權衡再三,既不願得罪郭子儀,又不甘心放了李白。誰叫他不識時務,跟著李璘瞎胡鬧呢?
“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
看看,居然以謝東山自居,居然將安祿山亂唐,喻之為“永嘉之亂”!這不明擺著要助永王璘,建立東晉那樣的小朝廷嗎?
哼,這不是叛國,還會是什麼?
李白死罪可免,活罪難逃!
唐肅宗慮於時局,礙於郭大元帥的情麵,答應不殺李白,但須流放夜郎,以儆效尤!
杜甫居京師,官拜左拾遺。聽聞肅宗降旨,將李白流放夜郎地,深感李白冤枉。他深知大兄為人,豪俠仗義有膽識,一心隻想報效朝廷,哪會真要背叛帝國?頂多報國心切,投錯了“廟門”,拜錯了“菩薩”嘛。
遂不顧頭頂烏紗,上書直言李白有冤情,懇請肅宗降詔錄用,以遂大兄鴻鵠之誌。
杜二也是個文人,與李白一個傻樣。在他們眼裏,隻要動機純潔、目的高尚——報國,就算投錯廟門拜錯菩薩,也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杜拾遺遂言:“報國心切,情有可諒。”
肅宗聽到“報國心切,情有可諒”,頓時勃然大怒!他李白自比管仲、樂毅,在國難當頭之際,報的哪門子國?效的哪門子忠?
在皇帝眼裏,這不是小事情,這是大是大非!跟錯人,站錯隊,進錯門……天下臣工必須明白,這是什麼性質?是不可饒恕的路線錯誤!
肅宗龍顏大怒,非但不準其奏,反而擲還本章,將杜甫貶為華州司功,逐出京師長安城,免得留在身邊聒噪,讓人耳根不得清靜。
至德二年,十月十三日。
杜甫步李白後塵,結束京師生活,灰溜溜滾出長安城。
同日,淮南道廬州。
州牢大門開處,兩位麵惡的差人,辦完交結文書後,將李白枷上木枷,解押著向西而行。
詩仙太白手扶黎杖,一襲白衣汙漬斑斑,容貌憔悴如枯槁,步履踉踉蹌蹌,先前的雄姿英發,早不見了蹤影,唯餘一雙空洞的眼,讓人心生垂憐。
秋風蕭瑟,江水嗚咽。
一輪朦朧秋陽,在深秋的寒霧裏,蒼白如紙。蒼白如紙的秋陽,有氣無力照著江岸石道。
李白年已垂暮,聞訊流放夜郎,乃重罪之“長流”,將一去不複返,不由得悲從中來,憂傷地吟道:“……夜郎萬裏道,西上令人老。掃蕩六合清,仍為負霜草。日月無偏照,何由訴蒼昊……”
悲涼的歌聲中,李白扶杖垂淚,數度哽咽不行。
石道彎彎,望不到盡頭……
三
乾元元年,三月初九日。
巴東,巫峽。
黑風口。
兩位皂衣差人,一胖一瘦。胖的是個矮冬瓜,瘦的像根薅秧棍。
兩人嚼著飴餅,嘴裏罵罵咧咧。
胖的罵:“好你個賊配軍,似這等磨磨嘰嘰,幾時能到夜郎?”
瘦的說:“爺們解押你,不如押送一頭豬。誤了交割時間,豬拿來宰了,還得一頓肉吃!”
李白不敢吱聲,任由押差嗬斥,生怕惹惱了二位爺,又吃一頓夾棍。
行至黑風口,李白實在走不動了。一屁股坐在地上,任由二差百般打罵,就是不肯起來。
胖差心稍軟,自己也走得乏了,向瘦差努努嘴,示意歇一會再行。瘦差不肯,拿起手中差棍,直往李白兩腳戳去。
李白兩腳潰爛,戳得鑽心透骨地痛。一把老淚沒忍不住,簌簌流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