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鄭板橋年譜(1 / 3)

1693 清康熙三十二年癸酉

十月二十五日子時,生。鄭燮,字克柔,號板橋,興化縣人。先世居蘇州,明洪武間始遷居興化城內之汪頭。曾祖新萬,字長卿,庠生。祖湜,字清之,儒官。父之本,字立庵,號夢陽,廩生,品學兼優,家居授徒,受業者先後數百人。母汪夫人,繼母郝夫人。叔之標,字省庵,生子墨,字五橋,庠生。

高鳳翰十一歲。

華嵒十歲。

李鱓、汪士慎八歲。

金農、黃慎七歲。

高翔六歲。

1694 康熙三十三年甲戌,二歲。

1695 康熙三十四年乙亥,三歲。

1696 康熙三十五年丙子,四歲。

母汪夫人卒,育於乳母費氏。《七歌》雲:“我生三歲我母無。”

《乳母詩·序》雲:“燮四歲失母,育於費氏。”

李方膺生。

1697 康熙三十六年丁醜,五歲。

約於本年前後,父續娶郝夫人。

1698 康熙三十七年戊寅,六歲。

1699 康熙三十八年己卯,七歲。

三月,康熙南巡至揚州、蘇、杭。四月,修明太祖陵。

1700 康熙三十九年庚辰,八歲。

1701 康熙四十年辛巳,九歲。

1702 康熙四十一年壬午,十歲。

隨立庵先生在教館學習。

《題畫》雲:“餘少時讀書真州之毛家橋。”立庵先生教館可能設於真州毛家橋。

1703 康熙四十二年癸未,十一歲。

1704 康熙四十三年甲申,十二歲。

1705 康熙四十四年乙酉,十三歲。

1706 康熙四十五年丙戌,十四歲。

是年繼母郝夫人卒。《七歌》雲:“無端涕泗橫闌幹,思我後母心悲酸。十載持家足辛苦,使我不複憂饑寒。”

1707 康熙四十六年丁亥,十五歲。

康熙南巡,至揚州、蘇、杭等地。

康熙南巡。七月,石濤卒於揚州,享年七十八歲。

金農讀書於何義門家塾。

1708 康熙四十七年戊子,十六歲。

從興化詞人陸種園先生學詞,與王國棟、顧於觀同塾。《七歌》雲:“種園先生是吾師,竹樓桐峰文字奇。十載鄉園共遊憩,壯心磊落無不為。”任乃賡譜從作《七歌》之三十歲上推十年,定板橋從陸學詞時為二十歲。但板橋二十六歲離家教館,即與種園分別,故“十載”雲雲應從二十六歲上推十年才是。

崇禎“三太子”朱慈煥父子被殺。

1709 康熙四十八年己醜,十七歲。

1710 康熙四十九年庚寅,十八歲。

1711 康熙五十年辛卯,十九歲。

李鱓舉鄉試。

冬,戴名世《南山集》文字獄興,株連甚廣。

1712 康熙五十一年壬辰,二十歲。

大約是年前後考取秀才。

1713 康熙五十二年癸巳,二十一歲。

康熙奉太後巡幸塞外,李鱓於古北口獻畫,經禦試後,命從蔣廷錫習畫。

1714 康熙五十三年甲午,二十二歲。

1715 康熙五十四年乙未,二十三歲。

是年徐夫人來歸。

1716 康熙五十五年丙申,二十四歲。

1717 康熙五十六年丁酉,二十五歲。

堂弟墨生。《懷舍弟墨》:“我年四十二,我弟年十八。”故知鄭墨生於是年。

袁枚生。

金農三十歲,在江上病瘧。汪士慎寄寓揚州佛寺,賣字畫為生。

1718 康熙五十七年戊戌,二十六歲。

設塾於真州之江村,有《村塾示諸徒》詩。

1719 康熙五十八年己亥,二十七歲。

1720 康熙五十九年庚子,二十八歲。

1721 康熙六十年辛醜,二十九歲。

1722 康熙六十一年壬寅,三十歲。

父立庵與師種園先後去世,作《七歌》。是時已有二女一子。《七歌》中有“鄭生三十無一營”“今年父歿遺書賣”“我生二女複一兒”等語。檢家中舊書簏,將前代家奴契券盡數焚去。

1723 雍正元年癸卯,三十一歲。

友人顧萬峰赴山東常使君幕,先生作《賀新郎》三闋贈之。

1724 雍正二年甲辰,三十二歲。

出遊江西,識無方上人於廬山。獨子犉兒約於是年卒。

杭世駿中舉

1725 雍正三年乙巳,三十三歲。

出遊北京,與禪宗尊宿及期門子弟遊,日放言高論,臧否人物,無所忌諱,坐是得狂名。有《燕京雜詩》三首、《花品跋》諸作。

十二月,大將軍年羹堯以謀叛罪被誅。《西征隨筆》著者汪景祺以同罪被誅。

1726 雍正四年丙午,三十四歲。

文字獄大興,有錢名世詩案及查嗣庭“維民所止”試題獄。高鳳翰為歙縣縣丞。

1727 雍正五年丁未,三十五歲。

客於通州。

1728 雍正六年戊甲,三十六歲。

讀書興化天寧寺,準備應試之暇,手寫《四書》。

黃慎奉母遊揚州。

1729 雍正七年己酉,三十七歲。

完成《道情十首》初稿。

興呂留良著作之獄。剉呂留良屍,盡誅其族。禦史謝世濟以注經獲罪而流放。刊布《大義覺迷錄》。

1730 雍正八年庚戌,三十八歲。

李方膺為縣令。

1731 雍正九年辛亥,三十九歲。

客於揚州,有《客揚州不得之西村》詩。

是年徐夫人病歿。次年遊杭作《韜光庵》詩,有“我已無家不願歸”之句。又次年所作《得南闈捷音》有“無人對鏡懶窺幃”之句。有《除夕前一日上中尊汪夫子》詩,得興化縣令汪芳藻資助。

1732 雍正十年壬子,四十歲。

赴南京應鄉試,中舉人。作《得南闈捷音》《念奴嬌·金陵懷古》秋,遊杭州,觀潮於錢塘江上。作《韜光庵》《觀潮行》《沁園春·西湖夜月有懷揚州舊遊》。有家書《杭州韜光庵中寄舍弟墨》。

鄂爾泰任保和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十月,陝督嶽鍾琪被革職拘禁。

1733 雍正十一年癸醜,四十一歲。

叔省庵公卒。《懷舍弟墨》雲:“我年四十二,我弟年十八……年來父叔歿,移家僦他宅。”客海陵,有《贈梅鑒和尚》詩。

羅聘生。

1734 雍正十二年甲寅,四十二歲。

1735 雍正十三年乙卯,四十三歲。

讀書鎮江之焦山。有《焦山讀書寄舍弟墨》《儀真縣江村茶社寄舍弟》《焦山別峰庵雨中無事書寄舍弟墨》《焦山雙峰閣寄舍弟墨》家書四封。

雍正帝崩,乾隆即位。

乾隆親試博學鴻詞。金農被薦舉進京,未應試而返。杭世駿取為一等,授翰林院編修。

1736 乾隆元年丙辰,四十四歲。

赴北京,試禮部,中式成進士。作《秋葵石筍圖》詩。與伊福納兼五遊西山。有《贈甕山無方上人》《贈圖牧山》諸詩。

1737 乾隆二年丁巳,四十五歲。

娶饒氏。

乳母卒,作《乳母詩》。

南歸揚州,與友人顧萬峰相遇。顧有詩《贈板橋鄭大進士》。

兩淮鹽運使盧見曾因案被放。高鳳翰牽連係獄,抗詞不屈,因風濕症廢右臂,自號“丁巳殘人”。十一月,鄂爾泰、張廷玉同為軍機大臣。漢臣漸掌軍政及教育實權。

1738 乾隆三年戊午,四十六歲。

是年江南大旱。作《上江南大方伯晏老夫子七律四首》。其三有“赤旱於今憂不細,披圖何以繪流亡”之句,故知作於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