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鄭板橋年譜(2 / 3)

1739 乾隆四年己未,四十七歲。

盧見曾為淮南鹽運使。十月,先生作七律四首贈之。詩後題雲:“乾隆四年十月二十日,恭賦七律四首,奉呈雅雨山人。”

1740 乾隆五年庚申,四十八歲。

五月,為董偉業《揚州竹枝詞》作序。

1741 乾隆六年辛酉,四十九歲。

作《逢客入都寄勖宗上人口號》。入京。有《淮安舟中寄弟墨書》。需次春明,慎郡王極敬禮之。

1742 乾隆七年壬戌,五十歲。

是年春,為範縣令。將之任,與慎郡王相唱和,作《將之範縣拜辭紫瓊崖主人》,慎郡王亦有《送板橋鄭燮為範縣令》。先生並為慎郡王詩集撰跋。

是年,始訂定詩、詞集,並手寫付梓。《劉柳村冊子》雲:“五十歲為範縣令,乃刻拙集。是時乾隆七年也。”

1743 乾隆八年癸亥,五十一歲。

《道情十首》定稿並付梓。刻者上元司徒文膏。作《止足》詩、《跋臨蘭亭敘》。

二月考選禦史,杭世駿在對策中有“意見不可先設,畛域不可太分”語,提出滿漢平等的主張,被革職。

1744 乾隆九年甲子,五十二歲,

妾饒氏生子。《濰縣署中與舍弟墨第二書》雲:“餘五十二歲始得一子,豈有不愛之理?”有《範縣詩》《音布》諸詩及寄舍弟墨等書信。

高鳳翰六十一歲,自撰生壙誌。

1745 乾隆十年乙醜,五十三歲。

年底前曾回揚州探親。《題李萌歲朝圖》雲:“乙醜冬十有二月,遊揚州東郊。”又《題畫》雲:“晨起江邊看竹枝,一團青翠影離離。牡丹芍藥誇顏色,我亦清和得意時。乾隆乙醜板橋鄭燮。”知是年歲末曾回揚。

先生從祖福國和尚至範縣見訪,為作《揚州福國和尚至範賦二詩贈行》。

有《範縣呈姚太守興滇》《姑惡》《懷揚州舊居》《懷李三鱓》諸詩。

濰縣疫,七月十九日海水溢。

1746 乾隆十一年丙寅,五十四歲。

先生自範縣調署濰縣。是歲山東大饑,人相食,先生開倉賑貸,令民具領券借給。又大興工役,修城鑿池,招遠近饑民就食赴工,籍邑中大戶開廠煮粥輪飼之。盡封積粟之家,責其平糶,活萬餘人。秋又歉,捐廉代輸,活民無算。濰縣饑民出關覓食,先生有感而賦《逃荒行》。

汪士慎六十一歲,左目失明,自號“左盲生”。

1747 乾隆十二年丁卯,五十五歲。

是年饑荒未已,先生隨高斌放賑,有《和高相公給賑山東道中並五日自壽之答》。

德保主試山東,先生同在試院,相與唱和。

金農重病之後,開始畫竹。

1748 乾隆十三年戊辰,五十六歲。

乾隆東巡,先生為書畫史,臥泰山絕頂四十餘日。常以此自豪,鐫一印章雲:“乾隆東封書畫史。”

濰縣饑民由關外絡繹返鄉,先生撰《還家鄉》記其事。

十月,修濰縣城牆,先生首先捐修六十尺。

有《與江賓穀江禹九書》,暢論為文之道。

1749 乾隆十四年己巳,五十七歲。

子於興化病歿。

與禦史沈廷芳同遊郭氏園,沈有《過濰縣鄭令板橋招同朱天門孝廉家房仲兄納涼郭氏園》詩贈板橋。有《濰縣與舍弟墨》家書五通。

撰《板橋自敘》。重訂家書、詩鈔、詞鈔,並手寫付梓。

詔許難民歸贖妻子及兒女。

高鳳翰卒,享年六十七歲。

1750 乾隆十五年庚午,五十八歲。

二月十日,撰《濰縣文昌祠記》。於《板橋自敘》後又綴附記數十言

九月,金農作《畫竹題記》。

1751 乾隆十六年辛未,五十九歲。

二月十五日,海水溢。先生至濰縣北禹王台勘災。

先生服官十年,對官場黑暗不滿,有歸田之意。有《思歸行》《滿江紅·思家》《唐多令·思歸》述誌。

帝南巡江南,至揚州。

1752 乾隆十七年壬申,六十歲。

濰縣諸紳修城隍廟,先生主其事,並撰《城隍廟碑記》。

1753 乾隆十八年癸酉,六十一歲。

是年春,先生以請賑忤大吏罷官。據鄭氏墨跡《懷濰縣送郭氏倫歸裏》詩後附跋雲:“乾隆二十八年,歲在癸未夏四月,板橋鄭燮去官十載,壽七十有一。”知先生於十八年去官。畫竹別濰縣紳民,並係以詩。去官之日,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畫像以祀,並為建生祠。

1754 乾隆十九年甲戌,六十二歲。

是年春,遊杭州。又應烏程知縣孫擴圖邀至湖洲匝月。複過錢塘,至會稽,探禹穴,遊蘭亭,往來山陰道上,自雲為平生快舉。五月,返興化。有《與墨弟書》《贈濟寧烏程知縣孫擴圖》等作。

李鱓在興化築浮漚館。

1755 乾隆二十年乙亥,六十三歲。

與李鱓、李方膺合作《歲寒三友圖》,先生題詩。

盧見曾再為兩淮鹽運使。

1756 乾隆二十一年丙子,六十四歲。

與程綿莊等九人聚飲揚州,並作《九畹芳蘭圖》以記其盛。跋興化王、李四賢手卷。

1757 乾隆二十二年丁醜,六十五歲。

盧見曾主持虹橋修禊。先生亦予其會,有《和雅雨山人紅橋修禊》四首和《再和盧雅雨》四首。

遊高郵,作《由興化迂曲至高郵七截句》。

春,帝南巡江南,揚州各名勝俱大修整以迎帝駕。

1758 乾隆二十三年戊寅,六十六歲。

有《真州雜詩八首並及左右江縣》《真州八首屬和紛紛皆可喜不辭老醜再疊前韻》諸詩及詞《賀新郎·西村感舊》。

五月,慎郡王卒。

1759 乾隆二十四年己卯,六十七歲。

從拙公和尚議,定書畫潤格。撰《興化城北平望鋪自在庵記》。

1760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六十八歲。

撰《板橋自序》及《劉柳村冊子》於揚州汪氏之文園。

1761 乾隆二十六年辛巳,六十九歲。

題高鳳翰畫冊。

1762 乾隆二十七年壬午,七十歲。

揚州客齋寫蘭竹石贈六源同學,並題二十八字見誌。

帝第三次南巡。李鱓卒。畫蘭竹石並題雲:“今年七十,蘭竹益進,惜複堂不再,不複有商量畫事之人也。”

1763 乾隆二十八年癸未,七十一歲。

盧見曾官兩淮都轉,清明日招先生及諸名士泛舟紅橋,與袁枚晤於是會席上,袁枚有詩《投板橋明府》。作《懷濰縣》二首送郭倫升歸裏。

1764 乾隆二十九年甲申,七十二歲。

為人題畫冊,有《萱貓》《八哥》《鵪鶉》《鷺鷥》《菊花》《芙蓉》等六詩。

九月,金農病逝於揚州天竺庵佛舍,壽七十七歲。

1765 乾隆三十年乙酉,七十三歲。

十二月十二日卒,葬於興化縣城東管院莊。有二子均早卒,以弟子田(字硯耕)嗣。女二,長適趙,次適袁。孫鎔(字範金),曾孫國璋(字文址)。

乾隆帝第四次南巡。

[1] 本書所引鄭板橋詩文,據上海古籍出版社《鄭板橋集》(1979)。後不一一注明。

[2] 光緒《浙江通誌》卷一○○《風俗》下雍正七年諭。

[3] 以上分見《清聖祖實錄》卷一一,康熙十七年一月;卷八○,康熙十八年三月;卷八一,康熙十八年五月。

[4] 《玉川門與雁山夜話兼寄方密之》。

[5] 《痛史·莊氏史案》。

[6] 魯迅《且介亭雜文·病後雜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