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清稗類鈔·獄訟類·胡中藻以堅磨生詩被誅》。
[8] 陸麗京《秋思草堂遺集·老父雲遊始末》。
[9] 《舊唐書》卷一八二。
[10] 《孔尚任詩文集》第三冊。
[11] 周積寅《鄭板橋書畫藝術》雲:“‘八怪’的姓名和人數有幾種不同的說法:一般是根據最早記載的清·李玉棻《甌缽羅室書畫過目考》一書所雲,金農、黃慎、鄭燮、李鱓、李方膺、汪士禛、高翔、羅聘八人;陳師曾《中國繪畫史》加上閔貞,列為九人;鄭午昌《中國畫學全史》去掉高翔、李方膺,列入高鳳翰、閔貞;黃賓虹《古畫微》去掉黃慎,列入華嵒、邊壽民、陳撰三人而為十人。也有將李黃葂(見汪均《揚州畫苑錄》)、楊法(見淩霞《天隱堂集》)列入者。俞劍華先生《中國繪畫史》說:‘愚以為是諸人者,均曾樹幟於維揚之畫壇,當時雖有八怪之名,而其實人數不止於八人,並無固定之人名,後人遂不免稍有出入。今列其同者於前,而列其異者於後,以其人均為當時之名家,而其畫亦足以當怪之名而無愧也。’”
[12] 《板橋自敘》。
[13] 台北藝術圖書公司印行的王家誠《鄭板橋傳》雲:“如果依據他在山東濰縣當縣令時的一首《和高相公給賑山東道中喜雨並五日自壽之作》詩意判斷,(其生日)則是‘布穀催新綠’的五六月時候。”按“自壽之作”乃高相公之作,王氏大誤。
[14] 後改為磚橋。按鹹豐元年修《興化縣誌》雲:“古板橋,東門外。邑人鄭進士燮居此。按,今易板為磚。”
[15] 《板橋自敘》。
[16] 據王錫榮油印本《鄭板橋交遊行蹤漫考》。
[17] 《興化縣誌·文苑》。
[18] 見《與江賓穀·江禹九書》。
[19] 《村塾示諸徒》。
[20] 《板橋自序》。
[21] 《題高鳳翰畫冊》。
[22] 《濰縣寄舍弟墨第四書》。
[23] 《儀真縣江村茶社寄舍弟》。
[24] 《滿江紅·思家》。
[25] 《題畫·竹》。
[26] 《題畫·竹》。
[27] 張祜《遊淮南》。
[28] 牛應之《雨窗消意錄》甲集卷三。
[29] 據《太平寰宇記》卷一二三。此處的揚州實指建業。
[30] 煬帝陵直到清嘉慶十二年才為住在雷塘墓廬的揚州學者阮元發現。阮元《修隋煬帝陵記》中有詳細記載。
[31] 《贈張蕉杉》。
[32] 《和學使者於殿元枉贈之作》。
[33] 《懷無方上人》。
[34] 《道古堂文集》卷十五《送岷江知晉州府》。
[35] 見曲辰《從四首詞看鄭板橋的初戀》,載《書林》1982年第4期。
[36] 《七歌》之一。
[37] 見曲辰《從四首詞看鄭板橋的初戀》,載《書林》1982年第4期。
[38] 見陳東原《鄭板橋評傳》。
[39] 上兩處詩均見《韜光》。
[40] 李玉棻《甌缽羅室書畫過目考》卷三。
[41] 《清朝曆科題名碑錄》初集。
[42] 《濰縣署中與舍弟第五書》。
[43] 《送都轉運盧公》。
[44] 《淮安舟中寄舍弟墨》。
[45] 桂馥《國朝隸品》。
[46] 見《國朝耆獻類征》。
[47] 《鄭板橋集·題畫·蘭竹石》雲:“今年七十,蘭竹益進,惜複堂不再,不複有商量畫事之人也。”板橋七十歲時為乾隆二十七年,李鱓歿年自不會在此之後。
[48] 李鱓《花卉冊》後鄭燮跋語。
[49] 康、楊語見《鬆軒隨筆》。
[50] 圖見於上海古籍出版社增訂本《鄭板橋集》。
[51] 《登範縣東城樓》。
[52] 《濰縣署中與舍弟第五書》。
[53] 《範縣呈姚太守》。
[54] 以上均見《範縣署中寄舍弟墨第四書》。
[55] 《清名臣奏議》卷四十四。
[56] 見《鄭板橋家書》。
[57] 見《鄭板橋家書》。
[58] 《揚州府誌》卷四十八。
[59] 《弄潮曲》。
[60] 《撫孤行》。
[61] 《音布》。
[62] 《道情十首》。
[63] 《揚州》之一。
[64] 《燕京雜詩》。
[65] 《塞下曲三首》之二。
[66] 別林斯基《論普希金》。
[67] 《靳秋田索畫》。
[68] 《滿江紅·思家》。
[69] 李白《金陵城西樓月下吟》。
[70] 杜甫《戲為六絕句》。
[71] 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72] 《焦山別峰庵雨中無事書寄舍弟墨》。
[73] 《賀新郎·述詩二首》。
[74] 《濰縣署中與舍弟第五書》。
[75] 《賀新郎·述詩二首》。
[76] 板橋沒有設色之作傳世。不過,李玉棻《甌缽羅室書畫過目考》卷三雲:“心泉上人藏有(板橋)絹本設色桃樹直幀”;“餘藏有設色菊花竹籬立幀”,證明板橋也曾畫過設色花卉。
[77] 《題畫》。
[78] 竇鎮《國朝書畫家筆錄》。
[79] 《題畫》。
[80] 金農《冬心自寫真題記》。
[81] 葉恭綽《清代學者像傳》。
[82_1]《題畫》。
[82_2]《題畫》。
[83]《題畫》。
[84] 《題破盆蘭花圖》。
[85] 見《冬心三體詩》。
[86] 《冬心畫佛題記》。
[87] 王漁洋《遊記》,見於《揚州畫舫錄》。
[88] 《墨林今話》卷一。
[89] 《贈高郵傅明府並示王君廷》。
[90] 《再和盧雅雨》。
[91] 《賀新郎·食瓜》。
[92] 《喝道》。
[93] 《贈潘桐岡》。
[94] 《濰縣署中與舍弟第五書》。
[95] 《與江賓穀、江禹九書》。
[96] 《後刻詩序》。
[97] 《板橋自序》。
[98] 《範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五書》。
[99] 《與江賓穀、江禹九書》。
[100] 《板橋先生印冊》。
[101] 《範縣署中寄舒弟墨第三書》。
[102] 《題畫》。
[103] 《跋臨蘭亭敘》。
[104] 《板橋自敘》。
[105] 《濰縣署中與舍弟第五書》。
[106] 《贈潘桐岡》。
[107] 《與江賓穀、江禹九書》。
[108] 《詞鈔自序》。
[109] 《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
[110] 《劉柳村冊子》。
[111] 《板橋自敘》。
[112]《與墨弟書》。
[113]周積寅《鄭板橋書畫藝術》謂“到了晚年,生活竟無立錐之地,隻好寄居在同鄉畫友李鱓家裏”。很多人都持此說。其實板橋雖然生活較前差一些,但作畫收入仍足夠糊口,住地也自有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