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生命中有一段在軍旗下戰鬥的歲月(3)(2 / 2)

這就是那個華東一級人民英雄李藍丁嗎?這個瘦小的身軀裏蘊藏著那麼大的力量和智慧!當年在蘇北戰場上,作為新四軍的一名白衣戰士,她冒著呼嘯的流彈,搶救了多少傷員。那是在蘆葦蕩裏,她和同誌們劃著小船,躲開敵人的監視,神出鬼沒地在這綠色世界裏擺開了搶救的戰場,人們稱之為“水上的流動醫院”。敵人恨透了李藍丁的“醫院”,卻眼睜睜地瞅著這個“黃毛丫頭”在自己的眼皮下活動而奈何不得。李藍丁從江南水鄉走到了北國凍土地,1950年又當上了誌願軍一支手術隊隊長……

李藍丁是一匹馳騁的駿馬,是一峰頑強的駱駝,她永遠不知勞累地奔跑,奔跑。下起了漫天大雪,她不歇停,落起了傾盆大雨她不休息。何處是她的終點?她還是用不知累的奔跑回答:

赤誠不鏽,太陽不朽……

那不是蔣元明嗎?這個四川娃子,不滿40歲,是雜文界一位知名度較高的後起之秀,10年間寫了10本雜文、隨筆集,平均一年寫一本。高產作家!他現在供職於人民日報社文藝部。

他是從青藏高原的雪山冰河間走出來的,那裏的軍營裏有他曾經戰鬥過三年的連隊,也是他至今戀著愛著的第二故鄉。高原是座熔爐,對他的鍛煉不隻是身體,更重要的是心,壯了筋骨,練了赤誠。怎能忘記呢?當時他是一個炊事兵,每天日月山還在夜的懷抱裏酣睡,他就披一身清冷的高原星光忙開了,淘米、洗菜、蒸饅頭、擀麵條……數九寒天雙手凍得像10個小紅蘿卜,他在圍裙上蹭蹭,又接著幹。三年呀,就是這麼幹出來的。

如今,蔣元明成了有名的雜文作家,10年寫了10本書,這股拚命的勁頭來自何處?人們完全可以從當年他在,青藏高原那段生活中找到軌跡。

那不是凱麗嗎?如今,中國人有幾個能不認識她?《渴望》裏的劉慧芳,好人!

她曾有過三年軍齡,在北京軍事博物館當講解員。凱麗真是有心的“好媳婦”,把在軍博時拍下的那張照片保存得好平整,那清晰度好像是昨天拍下的新片。你瞧:無沿軍帽下那雙純真而善意的眼睛,要比現在清澈得多。隻是軍裝顯得大了些,套著一體瘦弱的身軀,也許正因為這樣,更增加了凱麗的幾分純樸。

人們隻知道“劉慧芳”是個又漂亮又善良的中國式的女子,大概很少有人想到她是從軍營這塊淨土中成長起來的。這兒的水甜,這兒的地美,這兒的人與人關係和諧,這兒才出了個好媳婦“劉慧芳”。

凱麗,你說對麼?

那不是李雪健嗎?電影《焦裕祿》裏的焦裕祿,電視連續劇《渴望》裏的宋大成。

“宋大成”的經曆挺慘的,包括他當兵的那段經曆。文革中,父親挨鬥,11歲的他也跟著挨打。小雪健有多少委屈!1973年他當兵到了雲南某地,在部隊的業餘宣傳隊裏,他扮演的角色沒有人不叫好的。不久,他就被借調到北京部隊高級領導機關幫忙,他辦事還是那麼認真,為人還是那麼厚道,領導機關決定正式調他。他太高興了,回到了連隊去和戰友們告別。萬萬沒有料到,剛告別完畢,就接到通知:不調了。上麵不調了,下麵也不要了,他隻有一條路:複員。“大成”是條漢子,絕不會把淚掛在臉上乞人憐憫,有淚全流進心裏去滋潤自己的生命。是玉石終究會放光的,就在他在各個文工團之間打雜、跑龍套的同時,人們認識了他的才華,也認識了他的人品。許多好友主動為他解決吃、住問題,也請他演戲,最後大家一齊幫忙把他調進了北京。去年,導演魯曉威把他請進了《渴望》劇組,讓他演宋大成……

李雪健有一股韌勁。正是這勁兒使他走過了磨難、坎坷。他說:我的韌勁就是兵勁。我忘不了軍旗對我“宋大成”的培育!

還有許多當過兵的老百姓,比如:趙子嶽、陳佩斯、蔣子龍、孟偉哉、葛振林、曹惠英……

一個縱隊不止,一個兵團還多。

他們懷著士兵的忠誠和許諾,昨天在軍營綠色方隊裏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今天又在營地之外的地方找到自己的神聖崗位。

不管當兵、還是老百姓,也不管年輕時,還是已經進入了暮年,他們的心中都高揚著不落的軍旗。

這是一麵呼喚勝利的旗,這是一麵走向勝利的旗!

1991.3.5

北京望柳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