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現代意義上的管理,都要通過管理模式來進行。管理模式是在管理理念指導下建構起來,由管理方法、管理模型、管理製度、管理工具、管理程序組成的管理行為體係。
對稱關係是宇宙的最深層本質,對稱規律是社會的最根本規律,對稱原理是科學的最基本原理。科學的管理模式就是對稱管理模式-----主體與客體相對稱、主體性與科學性相統一的管理模式。
中華傳統文化最大的特色是對稱文化。對稱文化:天與人、義與利、道與德、理與氣、名與實、形上與形下、德治與法治、出世與入世的對稱。對稱文化:民主與法製的對稱、公平與效率的對稱、人的理性與非理性的對稱、個人與企業的對稱、民間與政府的對稱。中國管理模式就是對稱管理模式。
全球性金融危機說明:經濟是微觀經濟與宏觀經濟的統一,經濟管理是微觀管理與宏觀管理的統一。隨著生產社會化、經濟宏觀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要求的社會管理科學化,管理模式將逐步整體化。作為整體的管理模式,就是管理的綜合性、整體性、一般性、人類性,就是管理學科學主義與人本主義的統一在管理實踐中的具體化。科學主義與人本主義統一的管理模式就是對稱管理模式。
根據五度空間理論,空間與層次是時間的展開,空間上並列的不同管理模式,體現了管理思想的不同層次與時間發展的不同階段,中國管理模式和西方管理模式的橫向交替,體現了人類管理模式宏觀層麵的縱向發展;古代中國管理模式——古典西方管理模式——現代西方管理模式——當代中國管理模式是人類管理模式發展的最大圓圈,人類管理模式發展的其他層麵的圓圈都必須首先放在這個圓圈中才能得到合理定位。古代中國管理模式整體上屬於人類管理模式發展史的第一階段,蘊含了人類管理模式發展的全部萌芽。如果把古代中國管理模式排除在人類管理模式發展史之外,認為西方管理模式才是人類管理模式的源頭,西方管理模式才是人類管理的標準模式,其結果就是把人類管理模式發展史的小圓圈變成中圓圈,中圓圈變成大圓圈,一方麵不適當地人為提高了西方管理模式在人類管理模式發展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把西方管理模式看成管理的標準模式、唯一模式,另一方麵否認了中國管理模式的合法性,以致不能正確把握人類管理模式的發展方向。中國管理模式作為對稱管理模式,既是中國“天人合一”、“內聖外王”、“義利統一”、“無為無不為”傳統管理模式的現代發展,又是人類管理模式發展鏈條中科學主義與人本主義相互關係發展的必然結果。
管理模式的背後是管理學範式。“管理學”有兩層含義:一是人的管理學,一是類的管理學。管理學科學化的命題是對中華民族以孔子為代表的“以人為本”管理思想的複歸,使“以人為本”命題由抽象轉變為具體。在知識經濟時代,以人的自由自覺的勞動——創業——為“以人為本”的社會基礎,吸收西方管理學的最新成果,中國傳統“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將衍化演化出對稱管理學,並促進管理學的科學化與極大發展。管理學的科學化就是通過空間時間層次的轉型與融合實現發展,就是要用曆時性的方法、層次性的方法化解同時性的矛盾,整合同時存在的不同管理學流派,實現相容與超越。管理學的科學化是人類化社會與社會化人類時期的管理學,人類化的管理學與人類社會溶為一體,是管理學的異化、管理學與社會異化的揚棄,是管理學本性的複歸與真正管理學的誕生。這就是管理學科學化的曆史地位和作用。所以管理學的科學化與管理學的人類化是對稱的。管理學科學化與管理學人類化的對稱為東西方管理學的融合提供了新的管理學範式——對稱管理學範式框架,這套《中國管理模式叢書》就是建構這個範式框架的嚐試。
中國管理模式叢書提出了以對稱管理為核心的完整的中國管理模式,是對現有中國式管理的科學化、係統化、模式化,是對古代中國管理模式的現代化,也是對現代西方管理模式的揚棄、綜合與升華。中國管理模式叢書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闡明中國管理模式的內在結構與實踐可操作性基礎。中國管理模式的產生有曆史的必然性;中國管理模式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的產生,符合人類管理模式發展的、通過空間交替展示時間之矢的自然曆史過程。中國管理模式——對稱管理模式是中國特殊管理模式與人類一般管理模式的統一。中國管理模式——對稱管理模式是中國對人類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