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卡馬爾格(1 / 3)

一 啟程

城堡①裏人聲鼎沸。送信人剛剛送來獵場看護員的口信,他說法語時夾雜著許多普羅旺斯語,告訴大家已有兩三批鷺鳥和黑尾鷸飛過去了,還有許多珍貴的候鳥也會出現。

“您可是我們中的一員啊!”我那些可愛的鄰居在信中這樣寫道。今天早晨五點,天剛蒙蒙亮,他們的四輪大馬車便載著獵槍、獵狗、食物到山岡下來接我。我們踏上了去阿爾勒的大路,路顯得有些幹爽,光禿禿的沒有生氣,在這十二月份的清晨,橄欖樹剛剛透出一絲淡淡的綠色,胭脂蟲櫟樹的綠色顯得有些不自然,與周圍的環境極不協調,更突出了冬季時令。馬廄裏的牲口已開始動起來了。在天大亮之前醒來的農戶將燈點燃,燈光映亮了窗戶;在蒙特瑪茹修道院的殘石碎瓦處,幾隻睡意頗濃的白尾海鷗在廢墟上拍打著翅膀。然而,這一路上,我們已經碰到好幾個老農婦,她們沿著路溝,趕著小毛驢去集市。她們從維爾德堡來,要走六法裏,就為在聖特洛菲姆教堂的台階上坐上一小時,將她們在山上采集的一束束草藥賣出去……

現在我們來到阿爾勒城牆邊,這城牆低矮,築有雉堞,就像舊版畫上所畫的一樣,畫麵上的士兵手持長矛,站在比他們還矮的斜坡上。我們疾馳著穿過這座美麗的小城,它是法國最秀麗的城市之一,樓房上的圓形雕花陽台一直突出到狹窄的小街的中央,宛如阿拉伯式的遮窗格柵;古老的黑房子,屋門矮小;城裏有摩爾式的房子,有尖頂的房子,還有低矮的房子,置身其中,又把你帶回到短鼻子紀堯姆①時代,仿佛時光倒流到撒拉遜②的年代。在這大清早,街麵上空無一人。唯有羅訥河的碼頭上熙熙攘攘,熱鬧非凡;停經卡馬爾格的汽船在碼頭邊上已點燃了蒸汽機,準備開船。身穿棕紅色粗呢上衣的農莊主們,外出打短工的拉羅蓋特地區的姑娘們和我們一起登上了甲板,他們之間談笑風生,可真熱鬧。姑娘們那棕色的長鬥篷被晨風吹得貼在身上,頭上高聳的阿爾勒式的發型將這張臉打扮得嬌小、漂亮,露出一副挑逗人的媚態,身子想再拔高一點兒,將她們的歡聲笑語或調皮勁兒拋得更遠……鍾聲響了,我們的船開了。在羅訥河上順水而下,船的蒸汽動力,再加上呼呼的北風,船飛速行進,兩岸的景致一掠而過。河這邊是幹旱、多石的克羅平原,另一邊就是卡馬爾格,滿目翠綠,青草茂盛;草原和蘆葦叢生的沼澤地一直延伸到海邊。

汽船不時停在位於左岸或右岸的浮船碼頭邊,在“帝國”或“王國”停下來,這是中世紀阿爾勒王國時代對左右兩岸的稱謂,如今羅訥河上的老水手們依然這樣稱呼左右岸。每個浮船碼頭附近都有一座白色的農莊,一片小樹林。男人們帶著工具下了船,女人們手裏挎著籃子,徑直走上登岸的跳板。有在“帝國”下船的,也有在“王國”下船的,汽船上的乘客都逐漸上了岸,到了我們要去的吉羅農舍碼頭時,船上幾乎已沒有乘客了。

吉羅農舍是巴爾邦丹領主一家的舊農莊,我們走進農莊等著獵場看護員,他應該到這兒來接我們。在寬敞明亮的廚房裏,農莊裏所有的男勞力,像農夫、葡萄種植工、牧羊人、小牧童等正圍著飯桌慢慢地吃飯,他們個個表情嚴肅,一聲不響,女人們為他們忙前忙後,她們要等男人們吃完飯後才用餐。過了一會兒,看護員來了,還推著一輛帶篷的小車。真是個典型的菲裏摩爾①小說中刻畫的人物,是個水陸兩棲的打獵好手,為漁場和獵場當看護員,當地人稱他為“遊蕩者”。因為無論在晨霧中還是在暮靄裏,人們總能見他藏在蘆葦叢中窺伺獵物或一動不動地守在小船裏,兩眼死盯著放在池塘或渠溝裏的捕魚簍。大概正是幹上獵手這一行,他才變得這麼沉默,做事這麼全神貫注。然而,當他推著裝有獵槍和籃子的小車走在路上時,卻不停地向我們介紹有關打獵的知識,候鳥經過的群數以及它們落腳的地區。聊著聊著,我們便進到這一地區的腹地。

越過片片農田之後,我們已來到卡馬爾格的荒野上。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場上,點綴著沼澤地和道道水渠,水麵在鹽角草叢中泛著白光。一片片檉柳和一叢叢蘆葦形成一座島嶼,仿佛矗立在平靜的海麵上。整個荒野上沒有一棵高大的樹,廣袤的平原那單調的風貌也因此未受到影響。遠處,座座牲畜棚伸展著它們那低矮的棚頂,低得幾乎貼在地麵上。羊群四散開來,有的臥在鹽灘地上的雜草叢中;有的圍著身穿棕紅色鬥篷的牧羊人轉來轉去;羊群非但未割斷這整齊劃一的天際線,反而在這廣袤無盡的空間和露天的襯托下顯得更加渺小。人在這荒野之中仿佛置身於浩瀚的大海上,盡管海中波濤洶湧,但景色卻依然十分單調,心頭不禁生出一絲孤獨感,一絲摸不到邊際的荒涼感。肆虐的北風無遮無攔地刮過來更加深了這種感覺,而這強勁的北風似乎要把這平原吹得更平,將這景致吹得更闊。萬物都被這北風吹彎了腰。即使最矮小的灌木叢也掛著被風吹掠過的痕跡,它們的枝幹彎曲著向南倒伏,擺出一副總要向南逃遁的姿勢……

①是指稱為阿維尼翁城堡的鄉村別墅,一座巨大的路易十四式建築,位於卡馬爾格腹地的一片綠洲裏。——原注

①短鼻子紀堯姆(755—812),查理大帝統治時期任遠征西班牙統帥。

②撒拉遜,中世紀時,西方人對穆斯林的稱呼。

①菲裏摩爾(1789—1851),美國小說家。

二 茅屋

用蘆葦搭頂,幹黃的蘆稈架牆的蘆葦小屋就是茅屋,是我們打獵碰頭的地方。這是一座典型的卡馬爾格式的房子,隻有一個房間,高大、寬敞,沒有窗戶,白天靠一個玻璃門采光,晚上關上門後,用整塊遮板擋住。高大的牆麵用石灰粗粗地刷上一層白,沿牆搭了許多架子,用來放獵槍,獵袋和長筒雨靴。屋裏麵,一根名副其實的桅杆栽在地上,一直伸向屋頂,為茅屋做支撐,圍著這根桅杆架起了五六張吊床。夜裏,當北風呼嘯,整個茅屋到處劈啪作響時,海風將遠處大海的波濤聲送到我耳邊,而且一陣緊似一陣,大家覺得似乎睡在一艘船的船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