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還有假!人家福建這回從各個方麵都對對口協作這事安排得妥妥當當,而且極其重視。你們知道他們負責這事的是誰嗎?”領導這回賣關子道。
“誰?”
“習近平!省委副書記!是習仲勳的……”
“太好了!太好了!聽說他特別親民,關鍵是,聽說他在寧德抓當地的扶貧脫貧相當有一套啊!”
“真是我們寧夏的福氣!”寧夏赴福州參加閩寧對口扶貧協作聯席會議的代表團成員們把熱議的話題轉到了習近平身上,“領導啊,能不能什麼時候請習書記到我們寧夏去一次,這樣對我們兩地對口扶貧協作會有大大的好處呀!”
“對、對,應該邀請習書記還有福建省的領導們多到我們寧夏去實地走一走,這樣對口合作起來效果就會更好些……”
“放心吧!這回聯席會上兩地領導已經達成了一項重要協議,那就是每年要開一次聯席會議,都由雙方的主要領導帶隊,一方到對方那裏參加會議。這不,這回是我們寧夏的同誌到福州來,明年就該是福建的同誌到我們銀川去開會。這個安排你們覺得怎麼樣?”
“太好了!”
“好得不能再好了!”
“在咱中國,隻要黨委和領導重視的事,沒有幹不成的!”
“可不是。”有代表團成員馬上又問,“這麼說,明年有可能習近平他們就會來我們寧夏了?!”
“如果不是特殊情況,我想他會去我們那兒的,他是對口協作領導小組組長嘛!”自治區領導說。
“我說這海邊為什麼有那麼多‘福’字頭的地名,原來他們天生有福,就是身邊有媽祖在呀!不行,這回既然來了,我們怎麼著也要去看一看媽祖。”有人提議。
“這個主意好!你們誰有空,就去看一看媽祖,給咱寧夏沾沾福氣!”
在福建海邊想看媽祖是件十分容易的事,在當地的鄉村和城鎮,幾乎村村寨寨、條條街道上都能找到大大小小的媽祖廟。但虔誠的寧夏人說了,要去就該上媽祖的家鄉去看看……
“媽祖真有她的家呀?”有人不信。
“那當然,沒聽說嗎?媽祖可是個真人!後來才被神化了的……”
“那她家離福州遠嗎?”
“不遠,聽說就在莆田市……不到百裏。”
“明天就行動!見見我們的‘親家’去!”幾位手頭辦完事的代表團成員興奮不已。
寧夏同誌結隊成行,興致勃勃地來到了他們夢寐以求的“親家”的故鄉——莆田市和泉州市交界處的湄洲灣所在地。這是一片異常美麗的海灣,大海的對麵就是祖國寶島台灣,尤其與基隆港、台中港和高雄港隔海相望。而湄洲灣港本身就是“中國少有,世界不多”的多泊位天然深水良港。
媽祖的故鄉就在此。它依山傍海,美不勝收,雄偉壯觀的壺公山和澄澈清冽的九鯉湖,加之古雅幽靜的梅峰寺,蜿蜒靜謐的木蘭溪……構成了媽祖故鄉獨特秀麗的海疆之美。當然,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尊脈脈含情、麵向大海的媽祖像和她身後古色古香的媽祖閣。
“嗬,原來媽祖她這麼美,這麼俊啊!”置身於滿地香氣和陣陣清爽的海風包圍之中的寧夏同誌一行人中,突然有人雙手捂胸,麵對媽祖巨像,高聲吟誦起來: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淩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癡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
也不止像險峰,
增加你的高度,
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雲裏。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幹,
像刀,像劍,
也像戟;
我有我紅碩的花朵,
像沉重的歎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仿佛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
“喂喂,你在嘰嘰哇哇啥呢?快走吧,我們還要趕上北京回銀川的飛機呢!”代表團有人拉著這位詩興大發的成員就要走。
“看看,不懂了吧!我念的這首詩是當代最了不起的女詩人,也是當代福建最傑出的詩人舒婷的《致橡樹》……”
“難怪聽著耳熟……想著你也瞎嘀咕不出這樣的詩句來!”有人拉著念詩的人邊走邊不服道,“舒婷的詩跟我們兩地對口扶貧協作有啥關係?扯得上嗎?”
“看看,要說你沒文化就是沒文化吧!舒婷這詩是首著名的朦朧愛情詩,聽起來講的是兩個人之間的愛,其實我們用到寧夏與福建兩地對口扶貧協作也是十分對路的哩!”
“是嗎?”
“當然,你聽她詩的最後幾句……”於是,在寧夏同誌回程的路上,那首《致橡樹》的詩句在幾位有詩興的代表團成員中被反複吟誦和講解: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裏:
愛——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
可不是,我們的六盤山、賀蘭山,我們的西海固,我們的寧夏大地就是偉岸的身軀!如今,媽祖和全福建的鄉裏鄉親將愛的目光從大海上回眸至我們身處的這塊土地,寧夏人有福啦——!
媽祖把“福”和“福氣”要帶給我們啦——!
1996年11月初從福建回來的寧夏代表團同誌帶著首次聯席會議精神和簽訂的17個合作項目,以及由福建香江集團為寧夏西吉縣希望小學捐助的100萬元現款,還有媽祖和福建人民的深深愛意,滿載而歸,這也意味著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的曆史性大幕由此拉開。
而此時的寧夏人更期待來年春天,陽光更溫暖更溫情地灑在他們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