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的風,一次又一次將中國的改革開放推向曆史的巔峰。
我們應當還記得,關於中山東部開發最早的動議是在21世紀初的第一縷曙光灑滿伶仃洋之時,市委書記崔國潮和市長陳根楷等領導就圍繞中山今後向何方發展等戰略問題討論時,就提出了東部開發的概念。之後是2001年年底,崔國潮書記第一次正式聽取了有關部門所作的《中山東部沿海地區開發利用研究》的彙報,這次報告也是首次將“中山東部”概念延伸到火炬開發區、三角、民眾、南朗等“一區三鎮”的範圍。崔國潮書記在聽取此次彙報後,明確指出:中山的經濟定位是工業立市。而且給未來東部開發定下如此一個方向:橫門口東道以西灘塗70平方公裏的可圍墾地將是中山市未來發展的一個主攻方向!而且崔國潮書記及市委一班人在討論中山未來發展時一再認為:中山東部開發,既是中山經濟轉軌和社會轉型的一項戰略選擇,同時又是增強中山在與珠海競爭中提高自身綜合能力的必由之路。
2002年年末,當開發區黨委正式向市委、市政府報告東部開發的初步設想後,崔國潮和陳根楷兩位市領導心頭的“東部開發”浪潮,已經極其激蕩了。次年2月9日,南國伶仃洋的海風仍然帶著幾分早春寒氣時,崔國潮帶著市委常委、秘書長王遠明來到開發區,先是在健康科技園區、民族工業園區等視察,然後在馮梳勝的陪同下,穿上救生衣,乘快艇順著橫門之江道,對馬鞍島和圍墾地進行了實地考察。3位領導時而乘風破浪,指點江山,時而跪膝蹬地,俯身看圖,時而懇切傾談,時而仰天大笑……
“2002年開發區的工業總產值是多少?”崔國潮在灘塗地一邊拍打著濺在身上的水珠,一邊轉頭問馮梳勝。
“339億!”馮梳勝答道。
“好。東部開發區一旦建成起步,你這兒的工業總產值應當在1000億!1500億!甚至是2000億!”崔國潮豪邁地拍著馮梳勝的肩膀,心潮起伏道。
“太好了!老馮,那個時候你這一塊可是我們中山的真正半壁江山了!”站在一旁的秘書長王遠明頗為激動地對馮梳勝說。
“崔書記、王常委,我想隻要市委、市政府的東部開發意識變為現實,這兒不僅可以成為中山經濟總量的半壁江山,而且這裏還應該是一個新的海濱新城!”馮梳勝一邊卷著地圖,一邊胸有成竹地對兩位市委領導這樣說。
“提得好!未來的中山城市規模可能是——現在的中心城區是一塊,你這兒的海濱新城又是一塊。這樣一中一副,內陸海濱,兩城相連,是真正的大中山了!”
“崔書記的構想,可能用不了10年就有希望實現!”不易激動的馮梳勝此刻也有些心潮澎湃了。
“東部開發,真是驚人一筆!太值得記錄和宣傳了!”王遠明麵對滾滾東流的珠江,在激揚地抒情呢!
崔國潮看了一眼年輕朝氣的秘書長,笑了笑,心頭在想:他適合當宣傳部長。(後來真的在並不長的時間內,市委秘書長的王遠明改任市委宣傳部部長,一直到他主事把“香山文化”這一新概念推向全國學界,並引起社會各界強烈反響的今天,這是後話。)
“東部開發,關係到整個中山的未來,我們一定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招商。尤其是啟動區的開頭階段,必須按照這個原則做!”
“是!”馮梳勝代表開發區黨委應聲而答。
“以馬鞍島為主的臨海開發,是整個東部開發的關鍵,你準備讓誰來擔當此任?”
馮梳勝脫口而出,說:“我已經有人選了……”
“好,那這件事我就不管了。下一步是要抓緊東部開發的規劃。從現在起,我們必須對東部開發工作擬個時間表,做到分秒必爭!”崔國潮像自言自語,又似下達戰鬥命令。
“是!”
送別崔書記和王秘書長,馮梳勝回到開發區本部,拿起手機就撥:“喂,素勤啊,你趕快來一趟……”
沈素勤應召而來。
馮梳勝對他說:“市委已經正式決定要拉開東部開發的戰幕了,臨海工業園區建設是啟動區,現在這一塊是由我們的建設發展公司管,下一步馬上會正式成立臨海工業園區,讓你去就是接這一塊。”
“我才上上市公司一年,剛剛把那邊理順,怎麼又調我走了?”沈素勤一臉不解。
馮梳勝神情嚴肅地:“沒錯,就調你去!你趕緊回去交代一下上市公司的事,然後到建設發展公司報到。”
沈素勤瞪大眼睛:“這麼快啊?”
“對,市委市政府決定了,從現在起,東部開發必須分秒必爭。”
“什麼?你這就要走啊?”沈素勤回到上市公司與幾位副總一說,他們全都傻了似的就差沒跳起來。
“沈總啊,你再跟上麵說說,我們上市公司在開發區舉足輕重,你來一年後我們全公司剛剛有新的起色,你不能這樣就走了!我們不放你走!”同事們嚷嚷起來了。
“不不,那樣不好,要說還是我去說吧。”沈素勤把同事們擋在公司門內,自己硬著頭皮到了馮梳勝的辦公室。
“老領導,我還是不想離開上市公司,請黨委考慮換別人到臨海去吧……”沈素勤一臉懇求道。
“那不行,定下的事不能更改!”馮梳勝沒有給自己的老兵半點回旋餘地,倒是認認真真地讓沈素勤坐下,整整用了半天時間給他講東部開發和臨海園區的戰略意義。
“我跟了馮書記好多年,那一天他跟我談的話最多,從此我也堅定了上臨海工作的決心。確實我也感到臨海開發對中山東部開發太重要了,一個人能在這麼偉大的開發中做點事,一生無悔!”沈素勤事後這樣說。
東部開發已經擺到議事日程。2003年,市長陳根楷在中山市十一屆人大六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快東部沿海開發建設。至此,整個中山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點也開始向“東部開發”傾斜……千頭萬緒,規劃先行——這一任務交給了著名的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來完成。
而所有開發項目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前提是:錢!錢的問題影響著整個東部開發的可能性與現實性!
有錢嗎?開發區的確有些錢,但遠遠不夠,東部開發僅臨海一塊的基礎設施建設粗略匡算,就得38億元人民幣!啟動經費也不少於十幾億呢!
沒錢,先借唄!向銀行借。
可銀行的錢也不是那麼容易借的。你得有符合他們要求的一係列程序和條件,簡單地說,你得拿出貸款的可行性報告來。
“小趙,你現在可以把其他的事放一放,集中全部精力,給我做《報告》,必須在3月份之前把貸款的可行性報告給我做出來!”馮梳勝對自己的辦公室主任趙雲清命令道。
“他的一句話,可把我整苦了!”小趙回憶說,“為這份貸款《報告》,我不分日夜,整整幹了近半年。到了2003年3月,國家開發銀行廣州分行來了4個人審查我們的《臨海工業園區建設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這審查過程比我當年考大學還緊張,那一個星期,我帶著電腦,吃住在酒店,他們隨時抽問,我必須當場回答所有問題。人家銀行要一項一項地核實我們的報告是否符合實際情況,我的任務就是必須圓滿地回答好他們提出的任何問題……”
4月,政府與銀行簽約。5月,開發銀行就把錢打到了中山。
於是,臨海工業園區的基礎建設全麵拉開序幕——先是聯通東部新開發區的通道——東環(南段)公路建成。再是將規劃麵積的40平方公裏內的土地統一征集……
“臨海工業園區,是以馬鞍島為主體的灘塗圍墾地,這裏沿海沿江,是珠江口少有的通江通海的一塊直接關係到中山未來的風水寶地和經濟命脈,適宜搞大產業、大港口、大物流、大規模、大發展。市委、市政府從調整中山現有的產業結構出發和未來發展的空間考慮,決策東部開發戰略,對改善中山的城市空間,提高城市競爭力、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具有十分重要意義。對外部而言,東部開發戰略的啟動,勢必對促進穗港經濟走廊的形成,和對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體的格局整合都產生影響。而臨海工業園區的建設是整個東部開發的龍頭,也是我們參與珠江三角洲的新一輪產業競爭,‘力爭上遊’是延伸產業鏈、增加附加值、鉚牢大企業、聚集高新產業的奇招!也可以說,臨海開發,是我們東部開發勢在必行的第一步戰略!”馮梳勝在回答記者時,句句話語擲地有聲。
臨海的優勢太誘人了!它東臨珠江口,北與廣州南沙開發區隔水相望,西臨橫門西水道,南與珠海淇澳島相鄰。廣闊而平展的灘塗圍墾地,是開發工業區絕佳之地……天賜寶地,對開發區人來說,幹不好,枉此一生!
“臨海開發區首先要做的是整合土地資源。別看這灘塗圍墾地一展平灘,可曆史遺留下的問題不少。我們碰到的第一個難題是,沒完沒了的跟‘地主們’討價還價!”沈素勤說的“地主”是在臨海這塊灘塗地上的土地歸屬的主人。
臨海開發區域內到底有多少“地主”,起初連開發區人都弄不清,反正異常複雜。有當地農民的,也有省級單位的,也有部隊的。與農民打交道,征了地還要安排好他們的生活生產和以後的生存;與單位打交道,錢當然是第一重要的。但有的單位不在乎錢多少,而在乎他們不想出讓這樣的風水寶地。
“既然臨海要成為希望極大的工業園區,用不了幾年,這兒的地價不知要翻多少倍。好吧,你開發區不是要我的地嗎?我出個天價你要不要?”有的人竊喜道。
於是談判一輪又一輪,一次又一次的苦口婆心,最後還是中山市領導和中山市開發區的同誌以自己的誠心誠意打動了別人,化解了一個又一個難題……
僅東部開發的基礎設施,就是幾個億、幾十個億投了進去,為的是啥?為的是想讓人來投資辦企業。於是一邊開發,一邊招商,是開發區上上下下最要花心思的事。項目大小、項目多少,決定著開發區的成敗。招商可不是你想讓人來人家就會來的事,得花更大的耐心和耐力。那天采訪馮梳勝書記時,就已知中山人為招商所下的功夫了。11點鍾采訪,3點來鍾馮書記就要上廣州乘飛機去泰國。“一個不是太大的招商項目。但人家有誠意要到咱們這兒來投資,我們就必須拿出更大的誠意見見人家。”馮梳勝頗有些對不住我似的解釋道。
在采訪中了解到,有個投資項目的老總重病了,住在北京301醫院。崔書記知道後,非要親自去看望,可當時有位領導要到中山來視察工作,崔書記隻好讓馮梳勝書記代為往北京去看望那個老總。馮書記當時在開發區也忙得團團轉。於是他顧不上換件幹淨些的衣服,直奔機場。上醫院看望那個老總後,又立即折回機場,再趕回中山主持開發區的一個重要會議。後來聽說,那個住院的老總特感動,說中山人實在,我的項目就放在中山了!
國電集團有意向在臨海建燃氣電廠,總投資超過75億元,將來電廠建成可實現年經營收入34億元,年稅收在4億元左右。這麼個大項目,崔書記一聽,命令手下:“隻要國電的領導到中山,必須立即通知我!”國電老總來了,崔書記全程陪同,一絲不苟。陳市長在北京開全國人大會,擠出一兩個小時的空隙時間,他拔腿就去登門拜訪國電領導,送去中山人的一片真誠……
“這樣的事太多了,不足為奇。”崔國潮書記仰頭大笑地對我說,“招商是開發區的頭等大事,客商是上帝……”
有位開發區的園區老總說:“我對自己的親爹娘都沒有那麼好過,可對客商,我每一次都要做得十全十美、全心全意。”
也許是中山的臨海工業園區地理優勢和規劃前景太誘人,也許是中山人熱情真誠的感動,東部開發的號角剛剛吹響,各路招商人馬傳來的喜訊令人鼓舞。
2004年年末,臨海工業園又傳來一件叫開發區上下為之興奮的大事,國家科技部正式批準臨海工業園區為國家火炬計劃裝備製造產業基地。至此,中山火炬國字號基地由原來的“五朵金花”,變成了“六大金剛”。而臨海園作為國家裝備製造產業基地,其意義更不同一般。因為臨海園區一有正在建設中的萬噸級海港碼頭,二有北邊緊鄰廣州的南沙開發區。已知廣州的南沙開發區目前已經引進大型煉鋼廠、大型造船廠和豐田汽車等幾個特大型製造企業,這些製造企業勢必會在周邊尋找相應的配套廠家。臨海園與之距離最近,現在又被國家授予裝備製造產業基地,其產業鏈的優勢和旁人無法比擬的地理位置,無疑將成為廣州南沙開發區諸多大型製造企業的首選配套產業鏈帶。如此美好的前景,著實讓中山人欣喜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