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新加坡的外資企業也不行!臨海工業園區的產業配置關係到整個東部產業結構的前景,不能隨便讓一些不符合高新產業的企業進去。這是個原則!陳市長的意見與我一樣,你們要立即放棄這樣的引資項目。同時,必須重新對整個臨海工業園的產業配置作規劃,我和市委要聽取你們的彙報!”一日,臨海工業園區的同誌正在為成功引進又一個外資項目而慶賀之時,市委書記崔國潮給了他們當頭一瓢冷水。
“這麼好的一個大項目,放棄了太可惜!”開發區那些為這個引進項目跑斷腿的同誌,對此大為不解,甚至有些氣餒。
“崔書記和陳市長的意見非常重要。從引資角度看,新加坡的精美特用鞋廠項目確實放棄它有些可惜。人家要買我們1000畝地,將來有10000多人用工,每年可以上繳我們3000多萬元的物業租金……但市領導的眼光比我們看得更遠、更深。臨海園區是塊得天獨厚的寶地,中山的未來發展空間需要它去拓展。而在新一輪競爭中,產業優勢的競爭是關鍵與根本,別人都在追求新的產業方向,調整原有的產業結構。如果我們還在克隆現有開發區的產業門類,抱住傳統加工產業不放,不僅沒有前途可言,而且還會降低損害臨海園區乃至整個東部開發的層次,喪失競爭優勢,後果極其有害。”開發區人在進一步提高對臨海工業園區開發戰略思想上的認識基礎上,對招商和規劃作出重新部署。
之後才有了“臨海偏重——搶占上遊產業製高點,以能源、重化工、裝備製造業和現代物流業四大產業為支撐,打造適度的重化產業和物流平台;高區偏高——火炬高新開發區則以科技新城為中心,以電子、高科技、生物製藥、包裝和技術轉化為五大基地,夯實高新技術產業平台;南部偏大——搶占支柱產業製高點,這“南”即為東部南片區,它將突出三區五園,圍繞汽配產業、現代包裝產業、醫藥製劑飲片產業和應用電子產業等五大園區,構築支柱產業平台。藉此形成前重後輕、梯度布局、相互依存、錯位配置、集群發展的南片區產業格局。從而實現“港口帶動、三區互動、物流聯動之效果”的戰略重新布局。
進入2005年,東部開發工作如奔騰東湧的大江之水,洶湧澎湃。春節剛過的3月1日,中共中山市委本年度的第一個常委擴大會議搬到了火炬開發區召開,專題研究東部開發問題。市委書記崔國潮在會議開始就發表了一個令與會者振聾發聵的講話。
……從目前的競爭態勢和中山未來的發展走向分析,我們認為,東部沿海地區開發,決不簡單地理解為緩和火炬開發區土地不足的問題,而是關乎中山發展大局,關乎未來發展走向的一個戰略選擇問題。在這個問題上,首先必須在市黨政班子的層麵上統一思想,達成共識,明晰思路,以加快推進這一戰略性調整。
在珠江三角洲的新一輪競爭和整合中,如果我們不抓住機遇,不尋求新的突破,就一定會落後,甚至有被完全邊緣化的危險!
解決上述問題,集中到一點,就是要盡快在我市打造一個輻射全市、引領全市經濟梯度發展的中心,確立新的可持續發展的增長點。這也是我市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內在邏輯。開發東部沿海,協調東部地區的發展,使之在產業結構調整、空間結構轉型、基礎設施完善和生態環境優化等方麵能協同作戰,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將東部沿海地區建設成為中山未來的城市副中心、市域臨港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發展的地區,這是促使我市融入珠三角新一輪合作與競爭的發展格局,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的必由之路。
因此可以說,中山未來的希望在東部!
市委書記的講話,拉開了領導層麵對東部開發的認識、再認識、直至升華的一個個階梯……龐大的東部開發,影響麵和波及麵對中山而言,是空前的。存在一些認識和實踐上的問題是正常的。
比如上麵提到的關於臨海工業園區的開發思路,由於它是作為東部開發的龍頭和全市經濟結構調整的依托和帶動點,需要它必須做到較高的開發標準和準確的產業定位,正確科學地處理“發展與保護”的矛盾特別重要。因為規劃中的臨海工業園區將與未來中山的東部濱海新城是聯成一體的,因此它是城市裏的工業園,其規劃和布局,必須符合整個新城在空間、功能、居民生活等方麵的要求。
另一個爭議比較大的問題是,關於深水港的建設。東部開發的關鍵點,是東部有鄰江通海的港口。珠江三角洲發展快的城市,無一例外地是依托大港口。中山東部開發看中的首要條件,也是在這裏可以建設一個大港口。但圍繞中山建設深水港口問題,有不少爭議。一是是否存在重複建設問題,其理由是珠江三角洲沿岸已經有諸多大港口,沒有必要擴建更多的深水大港口。實際上這種觀點有很大的片麵性,中山深水港口,無論從曆史角度還是從現實需要的角度看,它的建設和存在,都是必需和必要的,這既是中山市本身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整個珠江三角洲在參與國內、國際新一輪經濟的一個重要環節。第二個問題是,中山建設深水港的客觀條件。在珠江三角洲近30年的發展中有一種明顯的現象,即珠江東岸比西岸發展得快,原因是什麼?原因之一是東岸更適宜建港口。“伶仃洋西部河口多沙、泥沙回淤強”的觀點,一直是工程界有爭議的問題。不少人還拿珠海九洲港作例子。事實上九洲港失敗的主要問題在於港區與水流呈垂直方向,泥沙無法排浚。中山港區的情況如此嗎?
“不對,我們經過各方測試和論證,結果是中山港區與水流呈同向,對航道排浚十分有利。有人擔心的泥沙回淤問題,其實並不是決定港口能否建設的唯一因素。我國不少多沙的河口如天津港、上海港的泥沙回淤量都很大。另外,廣州南沙港的自然條件遠沒有我們中山港好,可那裏已經建成了大港口。所以中山港擴建成深水港區,從技術和自然條件層麵講,並不存在不可行的問題。”胡軍,臨海工業園區副老總、港口專業在職博士生,用非常專業的語言,回答了關於中山能否建深水港口的問題。
“中山建深水港口,是幾代人的願望。孫中山先生在世時就在《建國方略》中提到,後中山籍唐紹儀先生曾作過有效的實踐和嚐試。進入上世紀末和本世紀初的20多年中,中山市幾屆領導都為此努力過。這也可以說是中山人做夢都在想的事。過去是我負責招商的,走遍了世界各地,與外國大公司經常打交道。其間,一個突出的印象是:你有沒有大港口,直接關係到招商的結果。這種體會太深刻了……”胡軍說,他因此在去年報考了河海大學的在職博士生。“中山深水港必須建成,這是我考博士的全部意願!”年輕人的一腔熱血令人感動。
為中山港傾心傾力的何止胡軍一人!
在“火炬城建”辦公大樓裏,我見到了一位埋頭在“圖海”之中的老規劃設計師、人稱“中山規劃設計第一人”的原市規劃局局長、退休高級工程師伍瑞家先生。68歲的伍工,已經退休多年,但他從來沒有離開過工作崗位。1985年他從重慶某技術單位來到中山後,幾乎參與了中山城建的所有重要規劃設計項目,對這個在改革開放中崛起的中山市的每一條道路、每一座橋梁、每一棟樓房,每一塊綠地,都充滿了感情。
“設計城市,就得考慮以人為本的原則。建設什麼樣的城市,你自己就得有自己是這個城市的主人的理念。有了自己是城市的主人理念,你的一切設計思路和行為會考慮建設中所有適宜人的生活和工作環境優化的問題,才可能有科學、合理、舒適、美觀等要素的出現。中山實施東部開發,要建濱海新城,深水港是關鍵,中山能否再崛起,中山深水港一綱舉目,影響全局。所以,我認為在建設中山深水港的問題上,沒有任何值得猶豫的!我願用自己的一把老骨頭為它的誕生盡綿薄之力……”伍瑞家滔滔不絕地一直給我講了近3個小時,他是個激情滿懷的老技術專家。為了中山的未來,他每天十幾個小時甚至20多個小時伏案製圖。為了東部南片開發區規劃,他利用星期天和假日,跑遍了南朗的山山水水。
胡軍、伍瑞家……還有孫浩添、沈素勤等,我所采訪到的正戰鬥在東部開發一線的同誌們,他們用熱血、汗水和智慧,在為中山的未來描繪最好最美的畫卷。
進入2005年後的東部開發,如出弓的飛箭,每天這裏都在發生著一件件大事——5月17日,由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和中山市規劃設計院30多位研究人員曆時一年編製而成的《中山市東部沿海地區總體規劃圖》出爐。崔國潮書記、陳根楷市長等市委、市政府領導出席。
5月25日,東部開發建設指揮部正式成立。市長陳根楷任總指揮,市委常委、火炬開發區黨委書記馮梳勝任常務副總指揮,常務副市長鄧小兵、副市長馮煜榮任副總指揮。下設專門的辦公室履行日常工作。
6月9日,指揮部在火炬開發區召開首次會議,標誌著東部辦工作正式啟動。
7月15日,東部開發建設指揮部第一次工作會議召開。市長陳根楷向指揮部各位成員和協調單位強調:“全市各級、各個部門都要站在全局的高度認識東部開發,在思想上和市委、市政府保持一致,在行動上全力配合,共同推進東部組團開發的各項工作。指揮部是落實領導的各項戰略設想、推進東部開發建設的日常運作機構。可以說,指揮部的統籌能力、運作效率、協調水平,對東部開發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指揮部的職能,用八個字概括:落實、協調、推進、管理……東部開發意義重大,任務艱巨。我們務必抓好指揮部的各項工作,發揮戰鬥堡壘作用,為推進東部開發戰略、推進我市建成全省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示範市做出不懈努力!”
9月9日,東部沿海地區規劃工作小組在火炬開發區召開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工作會議。
11月4日,中山港二期擴建選線方案科研成果彙報會召開。崔國潮、陳根楷等領導出席。
12月20日至21日,廣東省省長黃華華到中山火炬開發區臨海裝備製造基地建設工地視察,高度評價東部開發的思路是對的,開局令人鼓舞。
而這一年,圍繞東部開發的亮點還有很多。其中整合“三鎮一區”的資源,便是一大重要環節。所謂的“一區”,即火炬開發區的現狀和未來,已經勾畫明確。“三鎮”中的三角鎮,原有的產業是以電子、化工、輕工為主,主要包括了高平和金鯉兩個工業園區。重新規劃後的三角鎮,近期將發展染整、印染、製革等工業,遠期發展附加值高的與技術含量高的無汙染工業;金鯉工業區主要發展服裝、食品、包裝等產業。民眾鎮,現有以及規劃後的工業區主要包括沙仔工業園、城南工業園、第一工業園、原發工業園以及沿江工業園區。沙仔工業區近期發展紡織業等輕工產業,遠期發展石化等下遊產業和倉儲業。原發工業區發展裝飾材料和毛紡塑料業。第一工業區發展以家具、燈具、磨具燈飾為主的產業。
東部重鎮南朗是孫中山先生的家鄉所在地,這裏曆史悠久,人傑地靈,山清水秀,是塊南國難得的寶中之寶地。五千多年前,人類就在此繁衍生息過,是香山文化的主要發源地。除孫中山外,這裏還是人們熟悉的四角號碼字典發明人王雲五、一代藝人阮玲玉、著名漫畫家方成等名士的故裏。如何建設開發這塊名人故裏、自然風光優美之地,成為東部開發的一個焦點。
周小川,現任南朗鎮黨委書記,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抑不住內心對家鄉和東部開發的感情,他表示:生於斯長於斯,對南朗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了然於胸,感情濃厚。南朗要借東部開發之勢,充分利用資源優勢、環境優勢、地緣優勢、人緣優勢,樹立新思路、確立新產業。建設“綠色南朗”、“文化南朗”、“曆史人文南朗”、“旅遊南朗”和“生態農業南朗”是我們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