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榮湛,古二村老書記,一個知名度很高的古鎮人。因為他的“華星”企業在當地也算是塑料製品的“龍頭老大”,生意做到全世界。土生土長的林榮湛當過4年兵,在部隊由於“海外關係”而沒能入黨。複員回古鎮後當年因表現積極被當時的大隊黨支部吸收成了一名黨員。這位見過世麵的農民,難得他有一顆立誌在農村幹番事業的心。“我生在農村,願意在農村幹出點名堂。”在“燈都”的一個工業園區,我們在一家規模很大的廠房裏見到了林榮湛。他的開場白令我們產生敬意。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就辦個體企業了,先是承包生產隊的一個船隊,賺了幾千元後,又承包起公社的農機廠。1983年又拿了幾萬元錢上中山之外的地方去承包磚廠,一直幹到1985年,我可能屬於古鎮比較早的一批‘先富起來’的農民之一。”依然保持一股軍人作風的林榮湛,說起話來幹脆爽快,“古鎮在80年代初就開始有人辦廠,我從外地承包回來後也辦了一個建材機械廠。1993年,我們這兒的燈業市場開始熱起來,我看準機會,拉著本村同族的4位親戚,合股辦起了‘華星塑料製品有限公司’,我們的生意很好,連我在內的5個股東,到那個時候就已經有了年收入人均100萬元的利潤。可以說在古二村甚至在古鎮都掛上名了。就在這個時候,當時的鎮黨委領導來找我,希望我出任村支書。我沒有猶豫,當即表示願意回村當幹部去。但由於我在‘華星’有20%的股份,而且是‘華星’的‘一把手’。如果我上村裏當支書,就再不能參與企業管理了,我的角色和股份便成了一個問題。最後在鎮組織部門的協調下,‘華星’接受了這樣一個方案:我在‘華星’的股份不動,到村裏所獲的收入——工資獎金這一塊,全部交回‘華星’,然後再由‘華星’給我發工資和執行原來的股份分配。有人戲稱我是‘轉會老板’,其實我知道組織上讓我回村是要好好帶領百姓脫貧致富、奔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富裕目標的。
“我們古二村由於不像古一村那樣離鎮區中心那麼近,村委和百姓的日子並不好過。我上任村支書的頭天是開著自己的汽車進村委的。村民們有人好奇,也有人說這‘企業家’回來當我們的家,還不是用他管企業的那一套來管理嗎?我聽後很不是滋味,暗暗發誓,一定要用好經管企業的那一套管理好我們的村,絕對不能讓我們古二村的父老鄉親們辛辛苦苦建設起來的家園變了色……”
林榮湛確實是個搞經濟的能人。有人告訴我們:如果不是回村當10年村支書,他林榮湛經營自己的企業少說也能賺回幾千萬,甚至幾個億的鈔票。然而林榮湛說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當組織和村民需要自己為家鄉出力流汗時,他甘心情願舍去個人的企業。
古二村當時留給林榮湛的是個薄底子,村上僅有的一個小化工廠,名義上是合資企業,實際是外商跟他們玩了把假投資的戲法。
“立即停辦!”林榮湛摸清這個小化工廠的底子後,當機立斷。“即使現在賠點本,也比掉進別人事先掘好的大陷阱要強。”他讓村民們明白這樣一個道理。
能人的本領就是不一般。上任村支書的林榮湛,瞄準古鎮燈飾產業大發展的機遇,決定率先在本村的土地上建立“燈都”的第一個大型工業園區,共占地1200畝。
“咱古二村遠離鎮中心區,如果沒有商家來投資辦廠,你林榮湛咋處理這1200畝地呀?”一些村民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
個頭不高的林榮湛,則朝著古鎮中心區的方向揮一揮有力的手臂,大聲說:“把通向古鎮中心區的道路修好,你們再看結果!”
寬闊的大道修好了。村民們站在村頭盼望“鳳凰落巢”。果真,不幾日,第一隻“鳳凰”進村了。林榮湛笑嗬嗬地以每畝8萬元的低價,租給了第一隻落戶古二村工業區的“鳳凰”。
這麼便宜啊!他林榮湛算的什麼賬嘛!部分村民懷疑林榮湛的能力了。
別著急。有了第一隻金鳳凰入巢,後麵的鳳凰就可以為我們村裏源源不斷地下金蛋了。村民們聽著林榮湛不慌不亂的話語,半信半疑。
果不其然。工業園區進入第二年,每畝的租金就升值到15萬元,而且租期反而縮短了20年。又過3年,古二村的地又在每畝15萬元的租金基礎上翻了一番,達30萬元,租期則仍為50年。
哈哈哈……真是絕了,坐地收金,財源滾滾而來,推也推不開喲!古二村的百姓喜得不知所措。
到2002年,原先規劃的1200畝工業園區用地全部被燈飾企業主們搶攤走了。林榮湛當機立斷,再增300畝擴大工業園區,又一次引進一批企業落戶古二村。至此,村民們驚喜地發現:咱古二村不僅與古鎮中心區連成了一片,而且初步形成的“中國燈都”竟然有相當大的麵積就在古二村地盤上呀!哈哈哈,古二村的地值錢了,咱家家戶戶也可以將多餘的房子租給那些想開店辦廠或打工者了……錢!錢!錢!滿袋子的錢也進了咱莊稼戶啦!
“林書記,林書記呢?我們要謝謝林書記的英明決策!他、他上哪兒去了?”村民們找到村委會辦公地,可村辦公室的同誌陰著臉,沉重地告訴他們:林書記上廣州醫院電療去了……
啊!林書記得啥病了?
沒事,沒事。你們看,我不是挺好的嘛!一輛汽車急速地在村委會樓前停下,林榮湛吃力地從車廂內走出,強顏歡笑地對鄉親們說。
林書記……村民們感動了。
林榮湛則向大家擺擺手,轉身又進了會議室。
“同誌們,今天我找大家來,是想一起研究一項投資5000多萬的投資項目,即我們古二村準備買下古鎮新建的目前最大的商業城的物業管理……”會議室裏,林榮湛根本不像一個病人。
“那些日子很難忘,我們正在同鎮上商洽簽訂兩個投資大項目,偏偏我被醫院查出患了重病。醫生要求我到廣州住院電療,在這投資的節骨眼上,我哪有心思住院看病嘛!後來隻好想了個辦法:上午半天上廣州去電療,中午趕回村裏上班。60天電療,天天如此。為了不影響工作,我必須每天在清晨6點往廣州趕,然後中午前趕回來主持工作……1999年至2002年,是我們古二村工業區引資最緊張和最見成效的年份,我是村支書,許多重大決策得由我來敲定,我不幹誰幹?”林榮湛撮了一把頭發,說,“有人說我顯老,就是那幾年忙的……”
古二村的百姓告訴我們,正是這位一心撲在村民利益上的黨支書的苦心經營,古二村才從一個窮困村,變成了古鎮最富裕的村之一。有一筆賬記錄了林榮湛的功績:他剛當村支書時,全村的資產不足200萬元,2002年他離開村支書崗位時,古二村的集體資產已達2.6億元。
“聽說你是在古二村實現富裕後才主動讓賢的?”
林榮湛似乎對我們的問題早有準備。“是的。這個問題已經有不少記者問過了。其實很簡單:當年鎮黨委、政府找我回村當幹部,是為讓古二村富裕起來。現在古二村富裕了,今後的發展也有了保障,所以我在2002年底辭去了村支書職務,讓給了比我年輕的同誌。”林榮湛說得很平靜,他把10年艱苦創業賺下的兩億多元巨額資產交班,看作好像是一次車間裏的日常交接。
“我們是共產黨員,貢獻再大,也是完成黨和人民交付的任務,沒有必要躺在功勞簿上自己給自己添負擔。你們看我現在不是也挺好……”林榮湛告訴我們,他回到自己當年創辦的企業後,為了不影響與原股東們的利益關係,自己提出重新辦個新廠,白手起家。“你們看,這‘華勁塑料廠’,就是我現在的企業,用了3年時間,現在在古鎮也算是燈飾配件產業的塑料製品同行中排位‘老二’了。‘老大’是當年我創辦的‘華星’……”林榮湛指著與“華勁”一路之隔的氣勢頗為宏偉的古鎮著名企業“華星”廠區,頗為自豪。
林榮湛放棄大老板當村官、10年後又將創造的億萬財富主動讓賢的事跡,在古鎮被傳為佳話。
毛澤東有句名言: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因素。鎮黨委、政府大膽起用“老板”當村長、村支書的做法,直接帶動了古鎮這10餘年從一個落後的農業小鎮,朝著具有自己產業特色的燈飾產業王國的目標飛速而穩步地向前。
古鎮模式,看似簡單,卻是中國共產黨一級基層組織,在探索新的曆史時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實踐中所創立的一種全新的執政舉措與執政理念,它的意義無疑將是深刻而廣泛的,隻是我們或許還沒有完全認識和理解而已。
嗬,走出古一村、走出古二村……當我們折身返回古鎮中心區的“燈都”時,正值西天落日,突然在夜幕與白晝交彙間,古鎮大地亮起一片光明……那光映照半天,明亮通體地將整個古鎮烘托成一個光芒萬丈的、生根在大地之上的一輪新日,它淹沒了城鎮與鄉村之間所有隔離的空間,也淹沒了時間與歲月的回輪,一切的一切彙聚成光的海洋、光的世界、光的明與亮……
嗬,這才是我們所要見的“燈都”!
這才是古鎮共產黨人撥亮的那盞世界上最亮的燈的璀璨與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