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有愛就有財富(3 / 3)

采訪裝卸公司黨支部書記沈孝達,他深有體會地對我們說:“做一名優秀的政工幹部,也是挺不容易的。一名優秀的政工幹部,不僅要有文化理論水平,更要在廣大職工群眾中有號召力和凝聚力,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每位職工的心裏去。”沈書記向我們介紹了他們黨支部在生產第一線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具體做法。一是充分利用班前會、船前會5分鍾8分鍾的時間,一天幾次地向職工貫徹國家政策、上級精神,以及對每位員工的具體要求,使大家都銘記於心;二是常年開展互助友愛活動,隨時掌握每位員工的思想動態,家庭困難,並及時給予救助,等等。

“人是需要關懷的。有了成績需要表揚鼓勵;遇到愁腸百結的事需要開導勸慰;遇到困難,無論是精神層麵上的還是物質層麵上的都需要救助。隻有這樣,員工們才有歸屬感。”沈孝達書記說。

人有“歸屬感”太重要了!

這使我們想起了另一位青年工人的“轉變過程”:

葛希峰是京唐港運營保障部的一名青工,前幾年因年輕氣盛,講哥們義氣幫朋友打架失手而栽過跟頭,從此自感前途無望,破罐子破摔。遇上他愛人患腦瘤家裏出現了過不去的坎了,單位組織全體員工為他捐了款,使他體驗到了“單位”的溫暖,工友們的友情,使他重新看到了人生的希望——“原來單位領導和同事們並沒有拋棄我!”從此他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不但工作表現好了,而且有了上進心,連年技術考核都是全優,成為單位裏的一名優秀職工。

在京唐港采訪的每一天,我們都被京唐港人的“團隊精神”感動著。無論是領導與領導之間,股東與股東之間,領導與被領導之間,還是各中層、基層單位之間,機關單位與生產一線單位之間,以及員工與員工之間,京唐港人與客戶之間,無不處處充滿著親和力、感召力和凝聚力。

“對於任何一個單位,團隊精神都是非常重要的。”劉衛民董事長說。

為了培養、鍛煉京唐港人的團隊精神,公司還專門拿出培訓經費,把員工們拉到北京進行過“拓展訓練”呢!

所謂“拓展訓練”,是國外一家公司設計製作的專門訓練團隊意誌、毅力、合作能力、生存極限挑戰等諸多課題的一種超常規訓練項目。在一係列訓練課目中,每個人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甚至每一點細微的“個人主義”行為,一旦出現了與所屬團隊不協調,都會導致不可想象的嚴重後果。比如要鑽過一架鐵絲網,網眼有大有小,團隊成員有胖有瘦,要胖瘦搭配得當,才能鑽過網眼。一人鑽不過網眼,就算“觸電身亡”,標誌失敗。比如兩個人麵對麵要走過一座獨木橋,配合稍有不緊密,哪怕一點點的疏忽,就會“跌入河中”……

“公司專門拿出培訓經費,對員工進行拓展訓練,就是為了增強大家的團隊意識,樹立起大家的團隊精神。”黨委工作部部長馬誌剛、副部長李傑同誌向我們介紹說。

“團隊精神”的形成、發揚和光大,是京唐港人整體素質得以提高的結果。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打造誠信京唐港,京唐港人已把“服務人民為榮”的榮辱觀根植於每個人的心中,落實到了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裏。劉衛民董事長這樣認為:“辦企業,一為職工謀利益,二為區域經濟發展作貢獻,三作為服務行業,心裏要想著客戶,為客戶在京唐港實現最大利益而盡心盡力。沒有客戶談何發展?”

京唐港人的整體素質,就是在這種不斷灌輸清晰經營理念的先進思想文化中得以提高的。京唐港人明白,單位利益就是他們的個人利益,客戶利益就是他們的個人利益,這是一個“利益共同體”,他們每個人都應自覺地、積極主動地從方方麵麵來維護這個“利益共同體”。正由於此,公司湧現出了那麼多先進工作者、英雄人物和勞動模範。京唐港人“愛港愛在骨子裏”,那可是一句沒有絲毫誇張的讚美。

2003年的那場風暴潮,對京唐港人的“團隊精神”,是一次考驗,也是一次檢閱。

2003年月10月10日,一場大暴雨伴以11級的狂風和由此而引發的風暴潮突襲了京唐港。雨越下越大,潮水越漲越高,電閃雷鳴,狂風大作,暴雨如注,海浪濤天……僅幾個小時,貨場就積水盈尺。鐵路運輸受阻,進港列車無法裝卸,部分散垛已被大水衝垮!

嚴峻考驗麵前,京唐港人以解放軍大無畏的“抗洪搶險”精神,與暴風雨、風暴潮展開了搏鬥。劉衛民董事長到南方出差沒有回來,獲悉遭遇風暴潮徹夜難眠。孫文仲總經理、李建振副總經理親臨現場,組織抗風暴戰鬥。是的,這是一場戰鬥,其嚴峻性絕不亞於那銷煙彌漫的戰場。因為這裏時刻都有將人置之死地的危險。狂風將人掀到海裏可以使其喪命,塔吊等各種碼頭機械設備和設施被刮倒在地砸住人可以使其喪命……更何況又是在夜間!

麵對危險,甚至可以說是麵對死亡,京唐港人沒有人退縮半步。儲運公司副經理裴俊先從10日下午就帶領員工們頂風冒雨對保稅區的幾十垛貨物進行苫蓋,一直幹到第二天淩晨。副書記劉慶林、鐵運科科長劉德權等,都戰鬥在抗風暴戰鬥的最前沿陣地上……根據分工,大家有條不紊地與暴風雨和風暴潮作鬥爭,所有員工都堅守在各自的崗位上。經過兩天兩夜、連續作戰,直到12日上午,才終於使港口恢複了生產。在這場抗風暴戰鬥中,賈生銀、劉誌忠、裴建輝、王鳳利、王俊陸、馬永龍、李國偉、李安明……他們有的是負責對門機的就地加固,有的是負責排水,有的是負責排除各種故障,等等,雖分工不同,都在各自的崗位上做了突出貢獻,充分表現出了“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協作”的團隊精神!

京唐港人愛港,已經愛到了“下意識”的境界。

有這樣一件小事,挺能說明問題。一天,董事長劉衛民坐車路過港區,看到有一個人用自來水衝洗摩托車。車子開得快,隔著車窗玻璃,劉衛民並沒有看清是什麼人在用自來水衝洗摩托車,車子一閃就過去了。到了辦公室,他立即打電話讓負責保衛工作的同誌把那個人喊了來,原來是他的一個老熟人。老熟人早些年曾在港區打過臨時工,好長日子沒來過京唐港了,那天騎輛摩托車來港區裏轉轉,看看摩托車有些髒,港區如今又安裝上了自來水,挺方便的,於是就擰開水龍頭衝洗開了。

“老熟人也不行!”劉衛民批評老熟人,“你知道這自來水多少錢1噸嗎?3塊多!你咋不用你自家的自來水衝呀?”老熟人被劉衛民狠狠批評了一頓,批得老熟人麵紅耳赤……

就這麼一件小事,難道作為管理著那麼一個大企業的老總,也要親自過問這種“小事”嗎?如果連這樣的小事都要親自過問,是不是有點兒太小家子氣、太瑣碎、太沒有大將風度了?可劉衛民不那麼看,他認為,港區的一草一木,一土一石,甚至是一滴清水,一片樹葉,都是不容隨意糟蹋的。

艱苦奮鬥,勤儉節約,與讓全體員工得到越來越豐厚的收入,過上越來越富裕、舒適的日子,並不是矛盾的,對立的;相反,是統一的。京唐港股份有限公司領導集體一麵嚴格要求員工們要發揚艱苦奮鬥、勤儉辦一切事情的革命傳統,一麵在考慮著要不斷為員工們增加工資,提高福利待遇。如今,在京唐港,工作餐是免費的,服裝是免費的,圖書閱覽等許許多多文化生活,體育活動,都是作為“公益事業”來做的。員工們的薪水待遇也一年比一年提高。現在,比如一個門機司機,在京唐港,每年可拿到5萬元。像趙秋玉那樣的專業技術人員(特級引航員),年薪可拿到20萬元。在京唐港員工中,個人買私家車的已不在少數。也許與一些地方相比,京唐港員工們的收入並不是最高的,可是,要知道,這裏是一個才隻有17年建港史的新港口。2007年,京唐港的年吞吐量將接近翻番,三五年過後,這裏將會有一個裂變,會是一個更加興旺發達的模樣!

京唐港的確前途無量!

最近,正當我們結束這部作品的采寫之時,又有好消息傳來:中共河北省委常委、新任唐山市委書記趙勇同誌,深入唐山海港開發區調研,調研結束後發表了一個振奮人心的講話,為唐山、為海港開發區,更為京唐港人,給予了巨大的鼓舞和鞭策!

趙勇書記說:胡錦濤總書記提出建設好唐山港(曹妃甸)科學發展示範區,這是對我們提出的嶄新要求,是我們的責任,是我們的光榮。京唐港和曹妃甸之間75公裏,這75公裏是一個偌大的工業走廊。以這個工業走廊為主,周圍可以建立若幹功能區。每個功能區要有各處的特點,特點要鮮明。未來的發展將在許多方麵超乎人們的想象。按部就班,就無法讓我們看到未來的宏偉藍圖。一定要找國際一流的專家來做大的規劃。現在我們麵臨的機遇是嶄新的機遇,要“搶”這個機遇。明天的唐山將是一個嶄新的唐山!一座能夠直接看到海的城市。它將是中國乃至世界一流的海濱城市。

是的,唐山正在向遼闊的大海靠近,靠近大海的唐山無疑是一個全新的城市,她向世人展示的是中國的氣魄!而作為建設新唐山大戰略中的橋頭堡的京唐港,劉衛民他們更明白在這千載難逢的機遇中,如何更加開拓眼界,放開膽子,將自己的“北方大港”建設得更加美麗光彩,不負使命。

嗬,京唐港,你的明天讓人羨慕、讓人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