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集(3 / 3)

冼星海:“沒有!

周恩來:“為什麼呢?”

冼星海:“我認為藝術問題不要輕易下結論。他們做出停演《黃河怨》的決定我不讚成,如果我再請毛主席下令上演《黃河怨》,效果也不好。周副主席,您的意見呢?”

周恩來:“一、我同意你的看法;二、我聽了唐榮枚同誌演唱的《黃河怨》,我認為是一首哀中有憤、憤中有情的好作品。應該立即解除停演《黃河怨》的決定!”

這時,鄧穎超帶著魯人、小瑛等人走進來,笑著說:“星海同誌!你的((黃河頌》和《怒吼吧!黃河》這兩首曲子,已經在山城重慶流行了!”

周恩來:“更有意思的是,他們還要唱給我聽呢!”

鄧穎超:“恩來說,你們唱的就不聽了,我要回到延安聽原汁原味的《黃河頌》和《怒吼吧!黃河》!”

大禮堂 內 夜

冼星海站在樂隊前指揮,大提琴奏出寬廣、深情的頌歌旋律。

小瑛站在舞台左邊,感情充沛地朗誦:“啊!朋友!黃河以英雄的氣魄出現在亞洲的原野,它象征著我們民族的精神,偉大而且崇高;這裏,我向著黃河唱著我們的讚歌!”

一位身著軍裝的男高音,在大提琴的助奏下放歌《黃河頌》:

我站在高山之巔,

望黃河滾滾,

奔向東南,金濤澎湃,

掀起萬丈狂瀾;

濁流婉轉,

結成九曲連環,

從昆侖山下奔向黃海之邊,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麵……

男高音獨唱、大提琴助奏的特寫。

周恩來微合雙目,左手隨樂擊拍,遠方漸漸疊化出:

白雪皚皚的昆侖山頂滴水塗塗,緩緩流下,化作黃河的源頭,一股股清泉、小溪彙成河流,穿過險山峻嶺奔向平原;

黃河奔流的不同畫麵:忽而是濁流直下,忽而是浪花飛濺,隨著詞意樂情,寫不盡祖國山河的氣魄和壯美。

啊!黃河!

你是我們民族的搖籃,

五千年的古國文化,

從你這裏發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周圍扮演!

啊!黃河!

你是偉大堅強,

像一個巨人,

出現在亞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體魄,

做成我們民族的屏障。

啊!黃河!

你一瀉萬丈,浩浩蕩蕩,

向南北兩岸,

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

升們尋榷防株去拮袖

將要在你的哺育下發揚滋長!

我們祖國的英雄兒女,

將要學習你的榜樣,

像你一樣地偉大堅強!

獨唱中,漸隱因周恩來聽樂而在遠方疊化的畫麵。

冼星海深情的指揮,操著不同樂器的樂手盡情演奏。

男高音歌唱家唱到激情處,伸開雙臂,化作最壯美的歌聲。

冼星海突然揮動指揮棒指向遠方:

號聲震天,樂聲陣陣、全體合唱隊員唱起《怒吼吧!黃河》:

怒吼吧!黃河!

掀起你的怒濤,

發出你的狂叫!

向全世界勞動人民,

發出戰鬥的警號!

五千年的民族苦難真不少,

鐵蹄下的民眾苦痛受不了。

在《怒吼吧!黃河》的合唱聲中化出:

周恩來欣賞《怒吼吧!黃河》的特寫;

周恩來鼓掌走上舞台,與樂手、合唱隊員親切握手;

周恩來揮筆在冼星海的筆記本上題寫贈詞,特寫:

為抗戰發出怒吼,

為大眾譜出呼聲!

星海同誌,

周,恩來,

廿八,七,八,

於延安。

畫麵隱回舞台,冼星海指揮《怒吼吧!黃河》:

但是,新中國已經破曉,

四萬萬五千萬民眾,

已經團結起來,

誓把國土保!

你聽,

鬆花江在呼號,

黑龍江在呼號,

珠江發出了英勇的一叫嘯,

揚子江上燃遍了抗日的烽火!

在冼星海指揮《怒吼吧!黃河》的特寫畫麵上疊印:

工人、農民、士兵、學生……組成各種類型的合唱隊,驚天地、泣鬼神地演唱《怒吼吧!黃河》,並將屏幕不斷分切。

八路軍、遊擊隊、雁翎隊……神出鬼沒地打擊日本強盜,並將屏幕不斷分切。

全國地圖上的黃河、長江、黑龍江、淮河、珠江燃燒成了五條火龍,漸次引點了一片抗日的烽火……

啊!

黃河!怒吼”巴!

向著全中國受難的人民,

發出戰鬥的警號!

向著全世界勞動的人民,

發出戰鬥的警號!

在冼星海指揮《怒吼吧!黃河》的背景上疊化:

冼星海高興地抱著剛出生的女兒冼妮娜盡享天倫樂趣。

冼星海抱著冼妮娜和錢韻玲興奮地走在延安的街道上

毛澤東的會客室 內 日

終曲合唱《怒吼吧!黃河》結束了,遂又轉化成器樂曲。

毛澤東站在門前,從冼星海的手中接過冼妮娜,貼著臉親了親:“星海同誌!你在法國學習了很多年,自應知道大仲馬的一句名言:我最好的作品是兒子小仲馬吧?”

冼星海:“知道!但願妮娜會成為我的小仲馬。”

毛澤東:“不管是也好,不是也好,但孩子總是我們的未來。”他轉身走進客室,請冼星海、錢韻玲落座,然後問道:“韻玲同太.徐知1首星海妻蘇胖的享了吧?”

錢韻玲:“他對我說了,組織上決定派他去蘇聯,為電影做配音工作。”

毛澤東:“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工作,對宣傳八路軍會有極大的幫助的。”

冼星海:“請主席放心,我一定做好這件工作。”

毛澤東:“你的任務是半年,任務完成了就回來,延安這裏是很需要你的!”

冼星海:“我記下了!”

毛澤東:“今天請你們全家來,一是吃頓送行飯;再是請星海同誌放心,夫人和孩子組織會照顧好的。”

冼星海:“謝謝主席和組織的關心!”

毛澤東:“好!我們一起吃頓送行飯吧。”

《頂硬上》的音樂主題再次響起,同時送出深沉的男、女聲畫外音,並疊印出相應的畫麵:

男聲畫外音:“冼星海在黨中央的安排下,於一九四0年五月離開延安,專程赴蘇聯為大型記錄片《延安與八路軍》配樂。幾經周折,到十二月才安抵莫斯科。”

女聲畫外音:“冼星海在蘇聯初期,得以完成他的第一交響樂,即《民族解放交響樂》。他用毛澤東送給他的派克筆寫下了這樣的話:‘我懇切地貢獻給偉大的毛澤東同誌……’”

男聲畫外音:“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爆發了震撼世界的蘇德戰爭。冼星海等由於和蘇聯官方失去了聯係,遂決定繞西伯利亞、蒙古回國。由於路途受阻,隻得暫時折回烏蘭巴托,安排在‘中國工人俱樂部’工作。在這期間,他創作了《第二組曲》和《第三組曲》。”

男聲畫外音:“冼星海於一九四二年底到達蘇聯的哈薩克共和國,想取道新疆返回延安。由於盛世才叛蘇投蔣,殘殺共產黨員,致使冼星海取道新疆返回延安的希望落空。他在阿拉木圖居住的近一年的時間裏,創作了第二交響樂《神聖之戰》。他稱這部交響樂是獻給與愛好自由的英美人民結成聯盟的蘇聯紅軍…一把被奴役的國家和人類解放並拯救出來。”

女聲畫外音:“一九四四年一月,冼星海到達庫斯坦奈。當時生活非常艱苦,冼星海經常處於貧病交加之中。幸好,他遇見了猶太姑娘拉依,在她的幫助下才得以有了一個安定的生活環境。不久,他與拉依同居了。在這期間,他創作頗豐,其代表作是交響詩《阿曼蓋爾達》,是為紀念哈薩克民族英雄而創作的。由於繁重的創作和營養不良,致使冼星海的健康每況愈下,終於在一九四四年底因患肺炎病倒了。”

男聲畫外音:“一九四五年春天,冼星海被送進克裏姆林宮醫院治療。但他住院不久,因思念祖國又創作《中國狂想曲》。雖說他終於盼來了日本的投降,但他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於一九四五年十月病逝於克裏姆林宮醫院,終年四十歲。”

女聲畫外音:“冼星海病逝的消息傳來,各解放區的文藝工作者感到十分的悲哀!延安於十一月十四日舉行了‘冼星海追悼大會’……”

《頂硬上》的主題化為沉痛的哀樂,並映出:

追悼會現場 外 日

追悼大會的中央懸掛著冼星海的遺像。

冼星海遺像兩邊是周恩來的題字:為抗戰發出怒吼,為大眾譜出呼聲。

兩邊站著參加追悼大會的群眾,他們臂纏黑紗,胸戴白花。

馬蹄聲由遠而近,一匹白色駿馬停在靈堂前。

一個戰士飛身下馬,打開皮包,取出一卷白紙,交給魯人。

魯人打開這卷白紙,特寫:

為人民的音樂家冼星海同誌致哀!毛澤東。

大合唱《怒吼吧!黃河》轟聲而起,冼星海遺像推滿屏幕。

定格,疊印字幕:

全劇終

二00四年六月二十二日於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