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後記(1 / 3)

第四節 以史為鑒,此才能非彼才能

魯迅先生在《名人與名言》一文中談道:“社會上崇敬名人,於是以為名人的話就是名言,卻忘記了他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種學問和事業。”“既是名人,也就無所不通,無所不曉。”其實,這種流弊古已有之,直到現在仍然驅之不去。我們來看一下古代幾位名人的所作所為,或許能夠給人們留下一點思考。

(一)詩詞名家——李璟、李煜父子

五代十國時期,中國長江中下遊地區出了兩個酷愛文學的皇帝,因成就卓越不凡,成了中國曆史上不可多得的文藝名家,這就是南唐的第二代和第三代國君——李璟、李煜父子。李璟身為皇帝,其主要精力不是用在國家的治理上,而是過度地消耗在了文學事業上,對自己的後代也是鐵了心的栽培,很有詩家風範。上有所好,下必仿效。在李璟的影響下,朝中官員幾乎人人能詩,且不乏有眾多的名句流傳下來,使南唐的金陵成為繼唐王朝國都長安之後的中國文學發展中心。然而李璟在治理國家方麵卻非常蹩腳。李璟不做皇帝,無論如何酷愛文學都不過分,成名成家,光宗耀祖,乃人生之一大樂趣。然而作為一國之君,他首先要對國家負責,對民眾負責,況且當時是處在一個“梁唐晉漢周,播亂五十秋”的動蕩年代。可是李璟本末倒置,將國家的生存與發展拋在腦後,把本來屬於業餘愛好的消遣當成了頭等大事,把一國之君的本職工作卻當成了業餘消遣。所以,當他北麵的後周逐漸強盛起來之時,一流的文學才能卻不能代替一流的軍事才能和政治才能,詩詞名句也不能填補沙場名將的空缺。於是敗軍失地,割地求和,北麵稱臣,一個富饒的國家遂變成了半壁江山。

與李璟相比,李煜在文學上取得了更大的成就,成了文學史上不可多得的名家。著名文藝評論家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寫道:“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正式將詞搬上了文學舞台,被胡應麟稱之為宋詞的開山鼻祖。其實,李煜的成就遠不止這些,他還是著名的書法家、畫家、音樂家和收藏家。書法有獨成一體的“金錯刀”,繪畫有“鐵鉤鎖”畫法傳世,書法理論著有《書述》、《書評》,藝術造詣極深,堪稱文藝全才。然而他治理國家的才能就更加低層次了。就在南唐與後周兵戎相見,國家危在旦夕之時,李煜還做著“東風吹水日銜山,春來長日閑”的“笙歌醉夢”,並被推到一國之君的位置上。“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的李煜,隻會填曲做詞,過度地將精力消耗在文學與玩樂上,不懂得一點兒政治和軍事,而且不分忠奸,不辨賢愚,幼稚到通過詩歌比賽來影響外交和武力,之後又將國家的安穩寄托在軍事強國的寬宏大度和網開一麵上。除了把國庫的鑰匙送給趙匡胤之外,沒有一點兒應變招數。可以講李煜在文學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南唐政權的喪失也就成為必然。由於李煜的在崗不作為,導致了整個國家機器的衰亡和毀滅,真正是“一人成名,全國遭殃”。正如趙匡胤所言:“李煜如果把他用於做詩的功夫用到治理國家上,他也不會成為階下囚。”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所以在趙匡胤的大軍兵臨城下之時,他就隻能求助於佛祖了。城破之後,李煜被俘至汴京,“一江春水向東流”,每日抒寫的隻是對過去生活的追戀和悔恨,最終被宋太宗趙匡義的毒酒剝奪了填詞作曲的愛好。

(二)繪畫大師——宋徽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