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川生
何茲全先生是我國當代著名曆史學家、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為我國曆史學科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在海內外享有盛譽。數十年來,他潛心研究魏晉南北朝史、中國社會史、中國文化史,造詣精深,成果豐碩。他堅持唯物史觀,治學嚴謹求實,既繼承中國史學傳統,又吸收西方史學的方法,在史學園地裏辛勤耕耘,提出了漢魏之際封建說,開創了寺院經濟研究和兵製史研究。他始終站在時代的前沿和學術的前沿,始終堅持以科學的精神思考曆史現象,揭示曆史本質,尋找曆史規律,形成了“擇善而固執,上下而求索”的學術風格。何茲全先生淡泊名利,甘坐冷板凳,一生以“人海身藏焉用隱,神州坐看可無言”自勉,百歲高齡依然每天手不釋卷,筆耕不輟,勤奮問學,令人欽佩。
何茲全先生愛生樂教,對教育事業傾注了滿腔熱忱。他熱情地鼓勵學生學習和研究曆史,強調讀書要博精結合,學思結合,要重視研究方法,勇於突破和創新。在九十多歲高齡的時候,他仍然堅持給本科生、研究生上課、做講座,為國家培養和輸送了一大批優秀的人才,桃李滿天下。何茲全先生潛心杏壇寫春秋,幾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甘為人梯,既注重教書,更注重育人,既注重言傳,更注重身教,以自己的學術魅力和人格魅力影響著一批又一批學子,表現出一代名師的崇高師德和高尚品格。
何茲全先生是一位愛國的知識分子,對國家、民族充滿了深厚的感情。早年,他師從胡適、陶希聖、傅斯年、錢穆等眾多著名專家,並負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習和研究曆史。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他就懷抱一顆拳拳愛國之心從美國回國,進入北師大工作,誓將自己的能力奉獻給國家。長期以來,他始終把自己的學術抉擇與時代命運緊密相連,一直關注和思考與國家民族、社會曆史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潛心研究中國問題,著力思考中國命運,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北京師範大學的優良傳統和“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的校訓精神,充分表現出了“愛國一書生”的高尚情懷。
北京師範大學在國內的學術聲譽與何茲全等老一輩學者所取得的學術成就密不可分。他們為北京師範大學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為年青一輩樹立了很好的榜樣。曆史學科是北師大的傳統優勢學科,這些年來發展迅速。一個敬業、謹嚴、同心、奮進的曆史學院在學校的教育、科研和服務社會等方麵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大學是產生大師的地方,也是培養未來大師的場所,我們願意為那些甘於寂寞、甘於為學術獻身的學者鋪搭平台,讓他們安心奉獻,竭盡全力為中國學術的騰飛發揮其最大的作用。
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教師隊伍是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是教育事業的第一資源。建設一流的國家,需要一流的教育,更需要一流的教師。我們要學習何茲全先生心係國家發展、憂心國家大事的愛國情懷,學習他堅持真理、勇於創新的崇高精神,學習他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育人精神,我們要繼承以何先生為代表的一代名師所開創的優良學術傳統,淡泊名利,潛心治學,努力成為傳道、授業、解惑者,成為具有教育智慧的學者,成為人格修養的楷模,用自己的光輝照亮一代又一代新人。
(北京師範大學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