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開這兩種的教育,來說我們理想中的一種教育。這種教育可以叫做人格教育。這所謂人格,並不是什麼“高尚其誌”、“謀道不謀食”的思想:——它的意思是說如何可以做成一個完完整整的人。我們知道職業是人人應有的,所以不必說職業,而職業已經說得牢牢實實;我們知道人類有愛好的天性,隻須碰到了一件與他性情相合的事,你便不去督促他,他也自然而然會在這一件事上做到極好極好的地步,自然而然會做成做這一件事中的人材。這一件事中的領袖,正如俗話中所說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種自然而然做成的人材與領袖,才是真正的社會的柱石,才是真正的文化的明星。若照現在這樣大家搶做人材與領袖,猶之乎大家搶做坐轎子的老爺,而不肯做轎夫,結果就弄得老爺們與轎夫們混打起來,真是糟不可言。
我眼睛裏所看見的孔德學校,的確就是個實施人格教育的機關。雖然目下還沒有能辦到盡善盡美的一步,可是一條大路早給他找到了。你看他所定的功課,雖然和別處的中小學校沒有很明顯的差別,而且對於功課的督責上,也比較別處的中小學校鬆一點,可是,要是某一個學生對於某一種功課上有特殊的興味,擔任這一種功課的教員,就可以用全副精力去指導他,使他愛好的天性,盡量的在這一種功課上發展;又學生與教員,整天的在一起,親密的像家人父子,有什麼要討論的,隨時可以提出,這種日常的親炙,效力比在課堂上大的許多。做學生的人,自小就受了這樣一種的教育,自小就能這樣沉浸穠鬱於一種對於他自己有趣味的學問或技術之中,那是對於他終身事業上給了一個極有力量的暗示;他將來無論如何,決不會離開了這趣味而別有不肖的企圖,這就是人格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點。又學校辦事人,為學生求學的便利,在設備上也力圖擴充。單看這一年來,新買書籍值五萬元以上,就很可以見出諸位先生的苦心與魂力。孔德學校從開辦到現在,隻還有七八年的曆史;若再辦上七八年,他的成績與光榮,一定比今天分外的顯明。
總而言之,孔德學校所走的路是對的;在孔德學校的學生是一定很有希望的。這所謂希望,可不是什麼人材領袖,英雄豪傑,卻也不是什麼“混飯吃,免討飯”的低能兒,乃是在社會上站得穩的一個完完整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