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生活忙忙碌碌,沒有時間進行過多的應酬,日子一長許多原本牢靠的關係就會變得鬆懈,朋友之間逐漸淡漠,這是很可惜的。所以,一定要珍惜與朋友之間的友誼,即使再忙,也別忘了溝通感情,維護人脈關係。
很多人都有忽視“感情投資”的毛病,一旦交上某個朋友,就不再去培育和發展雙方之間的感情,長此以往,兩個人的關係自然就淡薄了,最後甚至變成了陌路人。
可見,“感情投資”應該是經常性的,不可似有似無,要做到常聯係、常溝通,到時才能用得著、靠得上。
朋友之間互相聯係的方法有很多,“禮尚往來”、“交流”等,其中最普遍、最有人情味的一種是有空去坐坐。
人們在禮儀性的道別時,總不忘加一句“有空來玩”,不論這是否是一句發自肺腑的言語,聽後都讓人感到溫情四溢,自己似乎可以從中體會到我是被人們接受的,是受人歡迎的人。
在朋友之間,也需要這樣的方式來維護。
事實上,我們所做的並不多,隻是有時間有心地去朋友家走一走,也許隻是隨意地寒暄幾句,也許是進行一次長談,總之,我們在努力加深對方對自己的印象,讓彼此之間越來越熟悉,關係越來越融洽。
我們中國有許多禮節,碰上婚喪嫁娶等大事,親戚朋友就要參加,有許多場合還得送禮,這是幾千年來的傳統,這是很有必要的,因為這是親朋好友經常保持聯係的一種方式。如果你常年關門閉戶,既不“出去”,也不歡迎別人“進來”,那就孤立了自己。
遇到朋友的人生大事,如果有空最好盡量參加,如果實在脫不開身,也要寫信或托人帶點什麼,以表達自己的心意。
對方有困難的時候,更應加強聯係。如果朋友發生了什麼事,比如生病或遇上不幸的事,應馬上想辦法去看看。平日盡管因工作忙沒有很多時間來往,但朋友遇到困難時要鼎力相助或打聲招呼,才顯出你們之間的深厚情誼來。“患難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關鍵時刻拉人一把,別人會銘記在心。
常常與朋友保持聯係對你自己會有許多好處,一旦你碰上什麼事情,他就直接或間接地幫助你。如果朋友之間平時沒有什麼聯係,需要時很難找上門去,即使找上門去,別人也不會樂意幫忙的。
(2)廣交朋友,主動去燒香
要維護拓展一張人際關係網,就要積極主動去“燒香”。光有想法是不夠的,必須將它化為行動。
結交朋友不僅要把握機遇,同時還要創造機遇。
如果你想和剛認識的朋友進一步發展關係,你可以請他們到你家做客。你可花費心思尋找機會跟他多接觸。人與人之間接觸越多,彼此間的距離就可能越近。這跟我們平時看東西一樣,看的次數越多,越容易產生好感,就像我們在廣播或電視中反複聽、反複看到的廣告,久而久之也會在我們心目中留下印象一樣。所以,關係維護的一條重要規則就是:找機會多和別人接觸。
一旦和別人取得聯係,建立初步聯係之後,要設法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交際中往往會有兩種目的:直接的無非就是想達到某項交易或有利於事情的解決,或想得到別人某些方麵的指導。如果並不是為了解決某個問題,或者不是為了某種利益關係,隻是為了和對方加深關係,增進了解,以使你們的朋友關係長期保存下來,這可以被看做是間接目的,這種間接目的可以使你的人生更豐富,更有價值。
如果能保持無事相求時也能輕鬆地相互聯絡的關係,才是最理想的狀態。真正可以親密往來的朋友,越是無事相求時越能盡情地交往。反之,遇上有事相托時,即便三言兩語,彼此也能明白對方想說的話。此時,對方會盡己所能來幫助你。
10.濫用朋友就會失去朋友
濫用朋友,沒有朋友。友情確實可以為我們在前進的道路上提供動力,但它畢竟有限,需要常常加油,為了讓它發揮功效,切不可讓其超負荷運轉,把朋友折磨得精疲力竭。倘若沒完沒了地找朋友幫忙,朋友也會避你三尺,朋友決不能濫用,保留到關鍵時刻,也是一種心計。
王毅上學時就是個很講義氣的小夥子,畢業後分配在省級機關。自從成家立業之後,他常常有一種負疚感:自己是不是有些多事呢?因為他的朋友越來越少,他總是對朋友說,“我何時何時要到你那兒,幫忙買張火車票”,“聯係個大夫”,“陪我逛逛百貨公司”,“吃頓飯碰碰頭”。要說這些事有多難吧,也確實沒多難,要說沒多大事吧,可每次總折騰得朋友精疲力竭。
王毅其實錯在不懂人脈關係的利用,不懂其中的玄機。筆者分析,有以下幾種誤區:
(1)出門靠朋友
人作為主體在與周圍客體發生關聯的時候,總會發現有的客體能夠達到他的目的,而有的則達不到;很多人總是會選擇前者進行交往,選擇標準便是自我需要滿足的程度。所以,把做生意視為“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純粹功利交換的商人,一定會為忽視了人情而付出代價;將朋友視為“可以不講條件”,向他提出各種要求的人,也一定不會有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