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讓自己出人頭地——職場攀升無阻的必備修煉(3)(1 / 3)

在接受重大任務前,當麵向上司請求自己應該得到的,既表明你對完成任務充滿信心,也能表明你既然如此坦誠地要求了利益,那麼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就可能不再玩“貓膩”,至少在上司心目中能造成這種印象。

尤其是牽涉經濟利益和好處的一些事情,上司也深明其中的利害,把這樣的任務交給你去辦他能不存疑心嗎?比如你或許能在其中撈點回扣、做點手腳、收取禮品等,上司都能估計到,如果你接受任務時不聲不響非常痛快,上司往往會懷疑你有其他不良想法,所以,你最好有話說在前麵,有要求提在前麵,要當“馬前卒”,不要搞“馬後炮”。

(2)要求利益要把握好“度”,見機行事

有些人向上司提要求不能把握分寸,往往要求很高,引起上司的反感,招致奚落。依我們的經驗,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不為蠅頭小利傷心動氣,略顯寬廣胸懷、大將風度,在領導心目中形成“甘於吃虧”、“會吃虧”的好印象,在小利上堅持忍讓為先。

最簡單的例子,如你拉到10萬元讚助費或為單位創利100萬元,你要按事先談好的“提成”比例索取報酬,不能擴大要求,也不要讓領導削減對你的獎勵。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也是對付一些喜歡打折扣的上司的方法。有時你把困難說小了,上司可能給你記功小,給你的好處也少。因此,要學會充分“發掘”困難,善於向上司表露困難,要求利益時可以放得大些,比你實際想得到的多一些,給領導一些“餘地”,不給他造成你“想要多少就給多少”的想法。比如提住房要求,按你的資格和條件,隻能要求兩室一廳的樓房,實際上你並不對此抱多大希望,那麼上司打折扣時也不會太離譜。有的人很實在,夠兩室一廳的資格和條件,但沒把困難充分說出來,不折不扣地提了兩室一廳的要求,結果上司把兩室一廳的房子優先分給“困難大,要求強烈”的人,隻給他分一室一廳。所以,誇大困難和要求實在是一種必要的處事策略,關鍵問題是要把握住關鍵時機和重要關口。

隻有春天付出辛勤勞動,秋天才可望有所收獲。在爭利的同時,一定要腳踏實地地做出一些成績來。

6.當上級發脾氣時,你要有好脾氣

那些在上司對其發脾氣之後,特別是受到委屈對待時,能主動向上司表示親近的員工,將會被視為聰明的、有理智的人。這不是委曲求全,而是一種良好的素質修養。此時,最愚蠢的行為,莫過於當場與上司對抗、頂撞。

人都有脾氣,誰都有發脾氣的時候,終生不發一次脾氣的人是沒有的。其區別僅僅在於,有人脾氣大,有人脾氣小,有人是亂發脾氣,有人故意用發“脾氣”去達到一定的目的。

上司是人,自然具有人的一切屬性,即上司當然也會發脾氣罵人。就通常的情況來看,上司發脾氣往往與工作有關,即上司們常常是有意無意地在用發脾氣的手段去達到一定的工作目的。

發脾氣對於一般人而言,是一種應該控製的不良情緒,但對於上司而言往往代表著一定的權威,這一點可以從戰場上前線指揮員的行為態度得到驗證。不少指揮員在激戰時都是發著脾氣指揮作戰。發脾氣往往能使對方產生心理震懾。而下屬、員工的心理震懾,常常是上司希望看到的應激效果。假如上司在指揮工作時其指令不能對下屬產生心理震懾,往往影響其工作效率。所以,就一般情況而論,權力越大的人其脾氣往往也就越大。當然,所說的脾氣是指理智控製下的“脾氣”,超過理智界限的“脾氣”常常導致相反的效果。

你在與上司打交道、相處時,必須正確對待和妥善處理上司發脾氣的問題。否則,要麼會使上司小看你,要麼激化雙方的矛盾,從而使一方或雙方遭受不應有的損失。

對待上司發脾氣的正確態度是:隻要上司不是有意侮辱人格,或故意找碴兒,你應該以忍讓為上。

特別是當員工在工作中出了差錯,上司為此發脾氣時,你不僅應該忍耐,而且應主動認錯或道歉。因為,事實證明,糾正一個人的錯誤的最好方法,與其說是和風細雨,不如說是適當地發點脾氣,隻要不超分寸,後者的教育效果往往優於前者。

因此,對待上司因工作問題發脾氣的正確態度是忍耐、自我反省、總結教訓。

假如在上司發脾氣時你認為自己受到了委屈,也不應該當場頂撞和對抗,同樣應該忍耐,不同的是,你可等老板冷靜之後再向其作解釋。當然,這是指比較重大的事情,對於一些不涉及切身利益和個人尊嚴的小事情,你則大可不必與老板斤斤計較。

當然,對於那些品質惡劣、視員工為奴隸,動輒以發脾氣來壓服下屬、員工的上司,我們並不提倡逆來順受。具體的處理方法有三:一是“綿裏藏針”。即你可采取比較溫和的態度,強硬的措辭,向上司表示反抗,比如,你可用和藹的語氣,向上司說出一些有分量的話。二是“旁敲側擊”。即你可以采用“借喻”、“比喻”、“暗喻”的手法,向他表示反抗。三是“針鋒相對”。對於低素質的上司,你不必過於忍讓。“針鋒相對”往往能使對方的行為有所收斂,但是必須注意有理、有利、有節,不可隨意擴大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