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能屈能伸大丈夫——忍得耐得才能獲得(2)(1 / 3)

此後,雖然黃宏生又遇到了幾次坎坷、波折,但他總能忍過來、挺過去。

作為民營企業的老板,黃宏生工作上非常認真辛苦,生活中也對自己要求很苛刻,出差辦事經常吃大排檔。這是不是他自己悟出的一種痛苦精神呢?他對人解釋:“說大一些,人要在為社會做貢獻中尋找和實現自我。講得通俗一點兒,你必須有吃苦和忍受痛苦的準備。隻有這樣你才能在錯綜複雜的形勢和不斷的打擊下保持平常心。”

沒有忍辱負重精神,黃宏生能從下鄉知青到大學高才生,再從副廳級幹部到隻身去香港創業,最終成為榮登福布斯富豪排行榜的傳奇人物嗎?

4.善勝不敗,善敗不亡

“善勝不敗,善敗不亡”,經得起失敗,才會有勝利。失敗不可怕,怕的是敗後一蹶不振,缺乏不屈不撓的男子漢氣概。

人生不是保證能一帆風順的,失敗是家常便飯,正確的辦法是正視失敗,然後重新開始,在哪裏跌倒的,在哪裏站起來。

失敗是風險導致的不良結果,我們必須接受失敗。人生好比演出,當然有演砸了的可能。演砸了,也就演砸了,天也不會因此掉下來,隻能以此吸取教訓,保證下次登台時能成功。

王永慶的企業在20世紀50年代曾經到了快要破產的邊緣,由於技術落後,又無賢才,造出的產品成了一堆堆無用的廢物,於是股東紛紛退股。他被逼上了絕路,他將所有的家產變賣,做了最後的一搏,但是又失敗了。他冷靜下來認真地總結了失敗的教訓,終於深刻地認識到:自己雖然有出色的管理和經營才能,但對技術卻是一竅不通。為此,他以重金從國外聘請了工程師,委托他們解決一切技術問題。從此,王永慶的企業擺脫了困境,走上了正確的發展道路。

成大事不隻是為了炫耀,還是一種體驗,一種感悟。隻有心胸開闊、樂觀豁達的人才能感受到其中的快樂。

樂觀是人信心的表現。凡事有利就有弊,樂觀的人就會重視利,忽略弊,這樣人生幾十年就輕鬆很多。

一個瓶子中裝了半瓶水,樂觀的人會說,太好了,瓶子裏有一半水呢;悲觀的人則說,太糟糕了,隻有半瓶水。

樂觀是一種精神,在處於困境時是對未來的希望和信心。擺脫困境,靠的就是樂觀精神,在樂觀精神的感召下不斷努力拚搏。沒有樂觀精神,處於困境的企業就無法起死回生;沒有樂觀精神,懷才不遇的才子一生隻能抱怨,沒有任何施展才華的機會。有些人被挫折擊垮,就是由於缺乏樂觀精神。

陳冠圻是廣州人,兩歲那年,他在一次高燒中留下了終身殘疾。父親早逝,母親一人工作,撫養六個孩子,家庭十分困窘,陳冠圻10歲才讀上小學,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陳冠圻,從小就比別人懂事。

或許是清楚自己身體的缺陷,因而他比別人更努力地學習,學習成績在班裏總是非常拔尖,同學們都尊敬他,老師也喜歡他。1982年,陳冠圻高中畢業,盡管成績非常優秀,但沒有一所大學肯要他,他去找工作,人家一看他的腿瘸得這麼嚴重,都搖搖頭。

找不到工作,陳冠圻決定自己創業。他先是借來2000元做實驗,幾個月後終於研究出第一桶洗衣膏。為了推銷方便,他又借來700多元,買了台殘疾人專用的二手電動三輪車,踏上了推銷之路。第一次使用這種三輪車,由於對車的性能不太了解,有時候在半路上蓄電池就沒電了,他隻好用手搖動輪子,累得滿頭大汗。

災難還在後麵,一天早上,陳冠圻上班後驚奇地發現辦公室空空蕩蕩,所有員工不知去向,所有的資料全部不見了。原來,他一位合作夥伴挖走了所有員工,卷走了全部資料,那人臨走前還打爛了車間裏所有裝著洗衣膏的缸缸罐罐,而那人曾是陳冠圻的中學同學!陳冠圻對他一直都很好,甚至把自己的配方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這件事對陳冠圻打擊非常大,至今想起來仍非常痛心!

生活的磨難隻能使強者更堅強,1993年,陳冠圻又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奇易化工實業有限公司,生產出一係列酒店用的專業洗滌用品,手下員工很快發展到100多人。後來,他又在全國開設了20多個分公司和辦事處,銷售網絡迅速遍及全國。在洗滌行業站穩腳跟後,他開始把經營觸角伸向其他領域。2000年年底,他斥資數百萬元創建根雕藝術品商行。2001年,他再接再厲,擊敗了幾家實力強大的競爭對手,取得了一新型滅蟑螂藥的廣州總代理權。2002年,他成立奇易汽車美容護理用品公司,然後又辦起弛善汽車美容連鎖管理公司,同時成立文化傳播資訊公司,取得一個又一個的成功。

而今,擁有六七家公司的陳冠圻,已在廣州最繁華的天河北路購買了屬於自己的豪華寫字樓,他的主打產品——“奇易”牌專業洗滌用品成為全國知名品牌,昔日的手搖三輪車也早已換成皇冠小轎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