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能屈能伸大丈夫——忍得耐得才能獲得(3)(1 / 3)

西漢有個叫賈誼的才子,18歲的時候就誦詩著文,聞名遠近。22歲那年,他得到漢文帝的賞識,成為當時最年輕的博士官,但是好景不長,一半由於他恃才自傲,傷了朋友的自尊心,一半由於別人嫉賢妒能惡語中傷,致使文帝很快就對他失去了興趣。賈誼被免官削職擠出了朝廷。

受到排擠和打擊,賈誼便憂傷萬分,精神不振,一病不起。他怨天尤人,“自傷哭泣,以致於夭絕”。可惜一代才子俊男,就這樣斷送了自己遠大的前程。

蘇東坡專為此事寫了一篇題為《賈誼論》的文章,他在文中寫道:“夫謀之不見用,則安知終不複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變,而自殘至此,嗚呼!賈生誌大而量小,才有餘而識不足也。”這真可謂是一語中的。不能忍受暫時的挫折,哪有來日施展才華的機會?

秦末,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失敗後,劉邦、項梁共立原楚國王孫為楚懷王,繼續進行討秦戰爭。後來,項梁戰死。楚懷王召集文武大臣共商滅秦大計,做出了分兩路大軍由彭城西進,徹底搗毀秦王朝統治的戰略決策。其中,起義軍主力由宋義、項羽率領,而劉邦則負責統領本部人馬及項梁、陳勝的餘部。楚懷王與眾將約定“先入定關中者王之”。

在攻打關中的戰役中劉邦率軍首先攻進關中,項羽落在其後。由於有“先入定關中者王之”之約,為爭王位,項羽在鴻門設宴招待劉邦,以便借機將其除掉。而劉邦早已看出項羽的目的,但又深知項羽的勢力強大,硬拚隻能自取滅亡,因此隻能忍辱求生以圖日後東山再起。

項羽設宴招待劉邦,劉邦則裝出一副奴才相,說盡了恭維話,信口胡謅地大表忠心。劉邦說:“我和將軍共同努力,起兵攻秦。您在河北激戰,我從河南進兵。我能僥幸先行入關,是大出意料的,所以美女財寶概不敢收,軍隊也未敢進城,專等將軍的到來,聽候您的號令。現在有人挑撥,是想破壞我們兄弟關係,望將軍明察。”項羽聽了這些話,早已將殺劉邦之心丟到腦後。範增多次暗示項羽下令動手,但項羽佯裝不知。不得已,範增又令項莊以舞劍為名,伺機行刺,但項伯也隨即拔劍而起,名為與項莊對舞,實際上卻以身掩護劉邦,使得項莊始終無隙可乘。在此緊要關頭,張良暗中告訴勇將樊噲入內保護劉邦。後來,劉邦借上廁所之機,騎上一匹馬,在樊噲等親信的保護下,抄小路溜回了霸上。

劉邦在鴻門宴上可謂狼狽至極,忍讓至極,但是,正是因為他受得了、做得到這些,後來才贏得了皇袍加身的榮耀。

項羽拔山蓋世之雄,喑嗚叱吒,千人皆廢,為什麼身死東城,為天下笑?他失敗的原因,韓信所說,“婦人之仁,匹夫之勇”兩句話,包括盡了。“婦人之仁”,是心有所不忍,“匹夫之勇”,是受不得氣。鴻門之宴,項羽與劉邦,同坐一席,項羽已經把劍取出來了,隻要在劉邦的頸上一劃,“大楚皇帝”的招牌立刻可以掛出,他偏偏徘徊不忍,竟被劉邦逃走。垓下之敗,如果渡過烏江卷土重來,尚不知“鹿死誰手”,他偏偏說無顏見江東父老。

劉、項相爭,項羽勝多負少。可憐劉邦總是灰溜溜的,有時甚至如喪家之犬,被打得東躲西藏,但狗有狗的長處,忍得了萬般欺淩。鴻門宴的忍讓算是一例,而在此後的多次交戰中,劉邦又有好幾回損兵折將,落荒而逃。幸好他是“走”的專家,不把失敗當回事,敗了就走,走了又來。雖則落了一個“市儈厚黑人士”的罵名,但最後終成大業,成為一代開國帝王。

號稱西楚霸王的項羽不可謂不是一個大英雄,他曾因一怒之下坑殺過30萬降卒,也曾因憐弱惜孤而不忍列陣。戰場上,他叱吒風雲,令敵兵聞風喪膽;情場上,他柔情似水,叫美人委身相隨。項羽敢怒敢喜,敢恨敢愛,真是一個地道的男人中的男人!可惜,這個偉丈夫也有一絲缺陷,他能勝不能敗,能進不能退,能伸不能屈,身上少了那麼點“忍”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