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更深地懂得一點人性——你不能沒有自我保護的意識(1)(1 / 3)

現實要求我們更深地懂得一點人性,包括好的或者壞的。好的人性自然是上天賜給我們的玫瑰,而壞的則是上天賜給我們玫瑰的前奏。做人不能沒有防人之心,這並不是說非要把所有人拒於千裏之外,而是出於自我保護的目的而采取的一種非常理智的策略。為什麼有些人總是倒黴,麻煩不斷?為什麼有些人總能順風順雨,幸運至極?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做人有沒有謹慎的態度和必要的心機。“防人之心不可無”這句話或許有著一定的偏激性,但它至少能給你一種警示:現實生活中總有現實的一麵,我們必須去適應它。

1.留點心機為自己所用

做人單純本身不是錯,而關鍵是社會關係複雜,要想在社會上立足,就要懂得偽裝自己,以防被人欺詐被人騙。做人表麵上天真單純可以,但內心一定要留點心機為自己所用。社會中的人越來越複雜,我們也要努力使自己適應這種複雜。

中國古代大哲學家荀子在論人性時說:“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的本性如果看來是善的,那是他努力裝扮成這樣的,人性本來就是惡的。這就是著名的性惡論,同時也告訴人們做人要有心機,必須適度地偽裝自己,以防被惡人所害。

人性究竟是善還是惡,絕非三言兩語能夠說清楚。但是在現實生活中,與人打交道時的確要謹慎小心,對人不妨考慮一些防範對策,以防萬一,否則事情發展到糟糕程度時才醒悟就為時晚矣。

一般人都不喜歡謀略意識強烈的人,也就是心機太重的人。然而,在現實社會裏,欺騙、狡詐的人大有人在。大到國家之間的爭端,小到個人之間的利害關係,這種欺詐無處不在。因此,與其說欺瞞他人不正當的行為太卑鄙,倒不如說吃虧上當的人太單純、太大意。

人生從某種角度看也是一場戰爭。在這種戰爭中,為了求生存,必須要有慎重的生活方式和態度,這樣才不至於上某些人的當,吃大虧。當然,為人並不需要自己去欺騙別人,但是,社會上魚龍混雜,到處都是陷阱、圈套,必須小心提防。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不知你是否見到過烏龜在遇到天敵時如何保護自己?當人開始抓烏龜,它便將頭和爪子全縮進了殼內,這樣它裝死足夠長的時間才慢慢將頭伸出來張望,等敵人走了,它才敢爬動起來。也許,你也聽說過兔子蹬鷹的故事,鷹的眼睛銳利,在高空中便能看清地麵上的兔子,而此時兔子並不慌忙,它就順勢打個滾,裝作死去,鷹一個俯衝下來,本想這下可抓住兔子了,可是奇跡發生了,當鷹到達地麵伸開雙爪時,兔子卻一躍而起雙爪猛抓鷹的胸肚部位,鷹悲鳴幾聲,帶著傷痕逃離了地麵。

以上兩例都是發生在自然界裏的普通故事,也是兩例不同的以欺詐對手而求生存的實例。在人性的叢林中,人人都想戰勝對手,當敵我力量懸殊或勢均力敵時,用反間計或欺詐對方,會使對方上你的當,處於你的擺布之中,而你此時已成了狩獵的獵人了。當人的力量處於優勢時,也不妨采用一下欺詐的戰術,這樣會使你事半功倍,達到唾手可得的目標。總之,欺詐是一種計謀。

在人性的叢林裏,無處不存在著欺詐。欺詐並不是什麼違背倫理的罪惡。凡是有利於自己的生存,有利於個人能力實現的,都是正當的、合理的,西方哲人曾說過:“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這話不無道理,既然我們存在,我們就有理由去求生存、求發展,而一切對自我的壓抑和摧殘則應當被看成為罪惡。

另外,競爭的特性也決定了欺詐的必然性,競爭使得我們不得不謹慎行事,競爭也使得我們每個人必須以自我為中心,必須永遠走在同伴的前麵,否則優勝劣汰的法則便不會饒恕我們。

欺詐有很多種,常見的有下列幾種:

利用人性的弱點,以利誘人。人是逐利的動物,無論大利小利他都不會放棄的,當然他也會考慮自己的成本和風險。但更多的情況下他是不怕風險而敢於鋌而走險的。而這時,你最好的辦法就是給予利而誘之。世上任何給予都不是白給的,沒有免費的午餐,以利誘人,比較常見而且也易成功。

聲東擊西,製造假象。這種方法就是要在對方信息頗為迷惑之時,故意發布的一些讓對方上當的信息,當然這些信息對敵人來說可能得之不易或認為準確可靠而極其有用,所以才適用它。要做到假作真時真亦假的境界,這樣假象也便被認為是真的了。

詐死和裝敗也是很好的戰術。若詐得像,裝得真,則可以混淆對方的判斷,製造對方判斷的負擔,並使其做出錯誤的判斷而踏入陷阱。助長對方的驕氣,使其鬆弛警戒;而你則趁此尋求生的契機。另外還可以解除對方對你的壓力,因為他巴不得解下心頭的重擔,你的詐死裝敗也正好製造了他們心理上的輕懈。

2.朋友間要避免“哥們兒義氣”

在利益麵前,人性的陰暗麵會越來越多的暴露出來,朋友的價值也不斷地受到汙染,這時候似乎唯一具有可信性的就剩下“哥們兒”了,更保險點說是“鐵哥們兒”。但是,盡管如此,在“哥們兒”麵前更要保持冷靜,不要失去做人的心機和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