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仲鸞父母壽序〉

天之生斯人也,上智者不常,下愚者亦不常,擾擾萬眾,大率皆中材耳。中材者,導之東而東,導之西而西,習於善而善,習於惡而惡。其始瞳[21]焉無所知識,未幾而騁耆欲逐眾好,漸長漸慣而成自然。由一二人以達於通都,漸流漸廣,而成風俗。風之為物,控之若無有,鰌[22]之若易靡,及其既成,發大木,拔大屋,一動而萬裏應,窮天人之力,而莫之能禦。

〈箴言書院記〉

安樂之時,不複好聞危苦之言。人情大抵然歟!君子之存心也,不敢造次忘艱苦之境,尤不敢狃於所習,自謂無虞。

〈金陵楚軍水師昭忠祠記〉

君子之道,莫大乎以忠誠為天下倡。世之亂也,上下縱於亡等[23]之欲,奸偽相吞,變詐相角[24],自圖其安而予人以至危,畏難避害,曾不肯捐絲粟之力以拯天下。得忠誠者起而矯之,克己而愛人,去偽而崇拙,躬履諸艱,而不責人以同患,浩然捐生[25],如遠遊之還鄉,而無所顧悸。由是眾人效其所為,亦皆以苟活為羞,以避事為恥。嗚呼!吾鄉數君子所以鼓舞群倫,曆九載而戡大亂,非拙且誠者之效歟?

〈湘鄉昭忠祠記〉

世多疑明代誅鋤搢紳[26]而怪後來氣節之盛,以為養士實厚使然。餘謂氣節者,亦一二賢者倡之,漸乃成為風會,不盡關國家養士之厚薄也。

〈書周忠介公書劄後〉

凡菜茹手植而手擷者,其味彌甘。凡物親曆艱苦而得者,食之彌安也。

〈大界墓表〉

道微俗薄,舉世方尚中庸之說,聞激烈之行,則訾[27]其過中,或以罔濟[28]尼[29]之。其果不濟,則大快奸者之口。夫忠臣孝子,豈必一一求有濟哉?勢窮計迫,義不返顧,效死而已矣。其濟,天也;不濟,於吾心無憾焉耳。

〈陳岱雲妻易安人墓誌銘〉

[1] 自慊:快意自足。慊音qiè。

[2] 伺:窺伺,看到。

[3] 情偽斯出:性情中虛偽的一麵就這樣出現了。

[4] 已時:停止的時候。

[5] 戢戢皆是:比比皆是。戢音jí。

[6] 風民:教化民眾。

[7] 讐:對應、感應。音chóu。

[8] 輒:總是。

[9] 自屍:把自己放置在。

[10] 不克:不努力。克,努力。

[11] 一命:周代官階由一命至九命分等,一命為最低等級的官員。

[12] 賊:傷害。

[13] 逆睹:預見。

[14] 學《易》以寡過:語出《論語·述而》:“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15] 亞:次等的。意指差不多是同一類人。

[16] 赴勢:順應大勢。

[17] 幹:求。《戰國策·趙策四》:伊尹負鼎俎而幹湯,姓名未著而受三公。

[18] 媕阿:阿諛隨順、無主見的。音ānē。

[19] 骨鯁:剛正不阿。

[20] 矩矱:音jǔyuē,規矩、法度。

[21] 瞳:瞪著眼看、懵懂的樣子。

[22] 鰌:同“遒”,控製。音qiū。

[23] 亡等:無視等級、禮教。

[24] 變詐相角:以權術、陰謀相互鬥爭、勾結。

[25] 捐生:捐軀,置生死於不顧。

[26] 明代誅鋤搢紳:指明代後期東林黨、複社等士大夫團體屢遭屠戮。

[27] 訾:指責、非議。音zī。

[28] 罔濟:於事無補。濟,補益。

[29] 尼:阻止。《康熙字典》雲“尼猶曳止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