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凡奇謀至計,總在平實處。如布帛菽粟之類,愈近淺易,愈廣大而精微也。
◎ 天下強兵在將。上將之道,嚴明果斷,以浩氣舉事,一片純誠。其次者,剛而無虛,樸而不欺,好勇而能知大義。要未可誤於矜驕虛浮之輩,使得以巧飾取容,真意不存。則成敗利鈍之間,顧忌太多,而趨避愈熟,必至敗乃公事。
◎ 兵士如學生功課,不進則退,不戰則並不能守。
◎ 久逸則筋脈皆弛,心膽亦怯。
◎ 軍旅之事,能腳踏實地,便是奇謀。
◎ 財用如人身之精血,古人以四海困窮為戒,良有深旨。蓋財用竭則如精血之枯,身亦不得自活也。
◎ 天下無生而知兵之人,在思其情理與機勢耳。
◎ 吾輩不必世故太深,天下惟世故深誤國事耳。陰陽怕懵懂,不必計及一切。
◎ 放膽放手大踏步,乃可救人。
◎ 作官得民心,作將必得兵心。平時刻厲,入軍亦必堅苦。
◎ 用所長以救所短,不必舍所長而用所短。
◎ 不包攬,不把握,任人作主,則兵不能擇,餉不能節,卻又必乏財矣。(啟超按:此致曾文正者。時文正初任江督,凡百撝謙。)
◎ 時艱事急,當各盡其心力所能,不必才之果異於人,事之果期於成也。遇事每謀每斷,不謀不斷,亦終必亡。與其坐亡,不如謀之。
◎ 凡人保身之法,隻護心、腎緊要之處,尺寸之膚必顧,將有不能兼愛,而先失其大者。是戰守之機,處處為備,必致處處無備。
◎ 人皆熙熙如登春台,我輩惟職思其憂耳。
◎ 不苦撐,不咬牙,終無安枕之日。
◎ 是非不明,節義不講,此天下所以亂也。
◎ 天下惟左右近習不可不慎。左右近習無正人,即良友直言亦不能進也。危乎?微乎?宮中、府中之事,大抵以此為消長否泰之關。
◎ 近事非從吏治、人心痛下工夫,滌腸蕩胃,必難挽回。(述曾文正語)
◎ 辦大事以集才、集氣、集勢為要,莊子所謂“而後乃今培風也”。
◎ 天下大亂,人懷苟且之心。事出範圍之外,當謹守準繩,互相勸規,不可互相獎飾包荒。(述曾文正語)
◎ 守兵不動,久亦並不能守;戰兵不戰,久亦並不能戰。其心散,其誌弛,其力隳也。譬之寫字讀書,進德修業,非猛進即乍退。遊息隻須半時半日則精力即足。若一日二日不做工夫,或經月經年不求精進,未有不懈不荒者。彼文字尚然,況用力之事乎?
◎ 凡人總要憂勤,千般苦楚,均要人肯吃。
◎ 兵事必無萬全之策。萬全者,必無一全。
◎ 古今戰陣之事,其成事皆天也,其敗事皆人也。
◎ 兵事怕不得許多,算到五六分,便須放膽放手。
◎ 以做百姓之心做官,以治私事之心治官事。
◎ 大抵吾儒任事,與正人同死,死亦得附於正氣之列,是為正命;附非其人而得不死,亦為千古之玷,況又不能不死耶?處世無遠慮,必陷危機。
◎ 一朝失足,則將以薰蕕為同臭,而無解於正士之譏評。(致李次青)
◎ 吾是破甑之人,避怨之事,向不屑為,即舞陽侯所謂“卮酒安足辭”也。
◎ 須知時事艱難。吾輩所做之事,皆是與氣數相爭。然成敗之數,盈虛之數,有天命焉,非憂思即能稍減也。
◎ 挾智術以用世,殊不知世間並無愚人。(與左季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