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現在為止,上海報紙還不斷在挖苦重慶人。這“重慶人”名詞,不是指的真正重慶籍的人,隻是指由重慶到上海去的人而已。彙集各種文字的冷嘲熱諷,可以做一概括的觀念,就是每個重慶人的稱呼內,包括著有欣慕、垢忌、怨恨、畏懼各種情緒。而所以有這種情緒,又由於所謂重慶人也者,有奢侈、荒淫、驕傲、凶橫、貪汙種種事跡而來。我們為抗戰而在重慶住了八年的人,這“重慶人”的一群內,當然大家都有一份。天啦,我們為什麼這樣遭人妒忌、怨恨、畏懼?又憑著什麼可以教人羨慕?不但如此,就是大多數的重慶人,賣了衣服用器去上海,到了上海卻買不回來。就以我幾位朋友說,在重慶可以拿到一千元一千字的稿費;而到了上海,隻拿三百元一千字而已。他們依然是寒酸窮苦,為什麼要受到人家的不同情,而痛遭挖苦與咒罵?
我們由下江到重慶來的人,幾個不是拋棄家鄉、喪失資產?就是真正的重慶人,單是八年來的生活壓迫,空襲騷擾,也不失為國家受了一些災難。勝利來了,我們絲毫無所獲,所得的卻是咒罵。誰實為之,孰令致之?我們真不能不拍案大罵那些害群之馬。可是,他已坐汽車、住洋房,儲蓄大量的物資了。大罵有何用呢?
原載1945年11月28日重慶《新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