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來下去的感覺(2 / 2)

春節又到了,嚴正家裏雖然少了一些逢迎的官員,可一點也不顯得冷清。反而比往年還熱鬧,樓上樓下的鄰居一早就來拜年,出出進進,把嚴正的窄小的房間擠得滿滿當當。

嚴正樂嗬嗬的站在門口,迎進送出。鄰居們走時還吆喝著:

老嚴,過會上來殺幾盤啊。

老嚴,得閑就下去唱上一段啊。

無論幹什麼事情,人們總是希望看到結果的。

比喻我寫了近二十年的小小說。

首先,我不是一個專業的小小說作家。我的小小說寫作是出於對文學一種難以割舍的愛好,試圖通過這種捷徑來實現自己少年時的文學夢想。

我的文學夢想是從初中借來的一本《聊齋誌異》開始的,當時讀不懂,可謂囫圇吞棗。不過,那些鬼神奇異的故事還是深深吸引了我閱讀的興趣。之後,我又偷偷啃起《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古典文學。由於,我的心思大都用在了這方麵,學習成績急劇直下。我是農家子弟,當時,母親一直希望我考上中專,端上國家飯碗。

結果,中專沒考上,隻考進了一所普通中學。

高二時,我從一本雜誌上讀到了路遙的《人生》,我在那些文字裏徘徊了很久,真沒想到一篇小說,可以寫得這麼好,好到讓我的情緒,一陣陣發脹。我開始做起我的文學夢。當時,詩歌紅遍全國,我也受其熏染,不知天高地厚地寫著,往外投著。我所在的學校很偏僻,郵遞員三五天來一次,我總是寄了很大的希望,期待自已有一天成為一個校園詩人,引起一場轟動。可是我沒有發表一首詩,直到就要高中畢業。

對於我來說,致命的偏科使我的學習成績就像個一條腿走路的瘸子一樣,很難再前行下去。最終,我沒能參加高考,回家務農,並四處打工,幹過糕點工,孵化工,鉗工,還在一家機關單位幹過一段雜工,又成了一個水果販。期間,我斷斷續續發表了一些詩歌,最終,還是屈從於生活的壓力,擱筆放棄了。

後來,我背井離鄉,踏上了一艘經商的小船,幾經顛簸,終於有了安定的港灣。我又做起久違的文學夢。首先,自己還要生存,還要養家,我沒有更多的時間靜下心來去碼字。所以,我選擇了小小說。並且,一直把小小說當做我的副業。

忙碌之餘,我把所有的業餘精力都投入其中,開始用自己笨拙的雙手,不停地素描自己熟悉的生活。生活的舞台雖然多彩紛呈,但真正打動和抵觸我靈魂深處的,往往是那些生活在底層的平民大眾。也正是他們那些樸實感人的細節,意想不到地構成了我的小小說。

許多時候,我也試圖放棄過,在這個被經濟大潮衝擊的時代,如果用對小小說的投入,我或許會把自己的生意做得更好,甚至可以搞出一些更有經濟價值的東西。每當我枯燥乏味寫不出東西時,就想,費神費力,圖個啥?

可靈魂裏散發出來的一些東西,很是折磨人,一旦我準備放棄,卻又糾纏不休,讓我茶不思飯不想,使我割不斷,理還亂。

我隻有堅持,畢竟自己對小小說已不再是淺層的相識和消遣,而是傾情的投入和付出。正因為它的存在,苦苦支撐著我寫下去,我總覺得寫作比做成一筆生意還難,像是跟自己的靈魂在做交易。這是一種需要耐下寂寞和苦心的職業,它來不得絲毫急功求利。

誠然,我也知道自己的那點水平,沒有那些高產作家的才氣和天分,隻能像一隻土拔鼠笨拙地潛行,拱動自己那些原始的生活積累來素描表述生活。我知道自己這輩子成不了一個真正的小小說作家,可做為一個生活在大千世界裏的平頭百姓,能用自己的筆為自己的靈魂那怕留下點滴被稱作為藝術的東西,留給讀者,也算圓夢了。

一路創作中,我有幸遇上了眾多熱心的編輯和老師,正是他們的扶持和鞭策,才使我有了今天的結果。我永遠感恩那些我見過或未曾見過的老師們。

此書是從我發表的三百多篇小小說中,精心挑選出來的,付印成集,也算是對自己寫作多年的一個結果。

最後,特別感激本書的策劃編輯張斌老師和在百忙中給我作序的高軍老師,以及山東畫報出版社的編輯老師們。

於2017年3月20日商場春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