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的財富,一切的成就,最初都隻是一個念頭而已”,成功後的卡內基對自己的成功經曆作了這樣的總結。的確,從他的成功經曆來看,他所取得的成就與他的敢想敢幹是分不開的。他總能先於別人預見到這個世界未來的發展趨勢,然後第一時間把想法和對策變成現實。在風雲變幻的美國商界,他的這種敏銳的嗅覺是他構建未來財富王國的關鍵。
橋梁製造廠是卡內基花費全部精力創立起來的事業,可以說它是卡內基後來創立的所有公司的總公司。當他的橋梁製造工廠的工作逐步進入軌道之後,其他人也都知道了使用鍛鐵製造鐵橋比鑄鐵更為優異,因此其他的橋梁製造工廠也逐漸開始采用鍛鐵了。
於是卡內基的公司為了走在其他公司的前列,想要製造當時還不容易生產的高級鐵材,因而決定創立製鐵事業。首先,他買下了一家小型煉鐵廠,由他和弟弟及湯姆·米勒、亨利·菲普斯、安德魯·克魯曼5人共同經營。
安德魯·克魯曼是一位了不起的機械工程師,能夠製造最優良的車軸。他在阿勒格尼市設有一家小型鐵廠,是個有抱負,做事講原則的人,他認為凡是有價值的工作,一定要全心全意做好它,否則就沒有任何意義了。他做任何工作都特別講求完美無缺,所以他製造的東西雖然價格昂貴,使用起來卻堅固無比,非常耐久。同時,他也是一位很有天分的發明家,他不但發明了能切斷鐵材的鋸子,同時也創造了架設鐵橋時所必要的裝置,以及各種方便的機器。他們的工廠便大量生產這些機器或工具,供應給一般的市場。
另外一位合夥人亨利·菲普斯是一位懂得利用金錢的人,幾年前,他曾贈送了兩個規模宏大的植物園給阿勒格尼市和匹茲堡公園,不過他有一個附帶條件:這兩個植物園星期日也必須開放。當時所有的公共設施星期日都不開放,亨利先生加上這麼一個條件,目的是要使一般勞工大眾在忙碌了6天之後有接觸大自然美景的機會。當時雖然遭到當地教會牧師的反對,但最後還是按照他的辦法實行。
卡內基的煉鐵事業也曾遭受許多困難。事業剛起步的時候最令他們困擾的問題是,他們一直弄不清楚每一個製造過程究竟要花多少經費。向同業們打聽,也問不出個所以然來,這似乎是一個很盲目的買賣,他們像無頭蒼蠅似的亂撞。從原料的購入到產品的賣出,完全處於混亂狀態,直到年底清點存庫和核對賬簿的時候才知道盈虧。卡內基認為沒有科學的管理方法是不行的。他開始大力整頓,工廠逐漸改變了那種不周密的管理方式,貫徹了各層次職責分明的高效率概念,由此大大提高了生產力。卡內基認為,對製造業來說,成功的要素是要建立一個完整的計算係統,並嚴格遵守,而且也要讓每一位員工意識到他對金錢和資材應負的職責。
由於他們對計算製度的改進,終於發現把大量的鐵材一次加熱會造成很大的浪費。這項發現應該歸功於克魯曼的一位遠親布倫。有一天,他拿出了定期的詳細調查報告,這份他每天晚上自動詳細調查、觀察記錄的完美報告使卡內基等人大吃一驚。由於他的工作勤奮,後來也成為董事之一,並且成了一個百萬富翁,他能夠擁有這份財富,絕非偶然。
1862年前後,賓州發現了油田,引起了世人的注目。卡內基的朋友威廉·柯爾曼先生對探勘油田極為熱衷,卡內基禁不住他的一再邀請,被半強迫地帶到油田地帶去。那是一次非常愉快的旅行,從四麵八方擁向油田地帶的人絡繹不絕,以致連能歇腳的旅店都找不到。大多數人一來到此地就很快地搭起一間簡陋的小屋,並且買進很多日用品,一副要長期駐守下去的架勢。他們多半是中產階級,本身也有相當的儲蓄,對於這種尋寶行動,他們多少帶點獵奇的心理。
這裏每一個地方都聽得見開朗的笑聲,人們好像是在享受大規模的野餐會一樣,每個人臉上都充滿了歡樂的喜悅,好像已經進入了寶山,隻要伸手就可以獲得珠寶似的。卡內基把目光從這群歡樂的人群中移開,轉向了河川的方向,他發現有兩個男人站在岸上,不斷地踩踏一種鑽油井的踏板。在他們旁邊的油塔上麵插著一麵旗子,旗上寫著:“向地獄去,向中國去,不管到哪裏!”他們不斷地拚命往下挖,就是挖到地獄也好,挖穿地球直達背麵的中國也好。真是瘋狂至極,卡內基心想。
說起來,美國人的適應性在這個地區表露得最為明顯,原先是一片混亂,沒過多久就變得井然有序了。後來當他們再度訪問這個地區時,當地還派出一個樂隊來歡迎他們,而這支樂隊就是散居在河岸的新居民所組成的。那個曾經荒涼的小部落逐漸發展成為有數千人口的鄉鎮。當時運輸石油都是從油井直接注入平底船內,由於船底會漏,所以運到匹茲堡後,往往會流失掉三分之一,使得河川上遊的水潭和阿勒格尼河的水麵都布滿了一層厚厚的石油。在以前石油還很稀少的時代,印第安人把它裝在瓶子裏,以一瓶一美元的高價出售。當時世人相傳這種瓶裝的東西對風濕病有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