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意上,和卡內基競爭的公司很多,他們對卡內基等人極為輕視,即使卡內基的公司已經製造了鋼質鐵軌,其他的公司仍認為他們不會成功。他們雇請了很多推銷員,讓他們用最低廉的價錢到全國各地去簽收訂單。當那些競爭公司發現這件事時,卡內基已經收到好幾家大規模鐵路公司的訂單了。就這樣,卡內基建立的鋼鐵公司很順利地起步了,開始時,每個月能賺取1.1萬美元的淨利,這是相當驚人的記錄。
取得這樣的成就,卡內基可以放心了,便向公司請假,準備實現他計劃了很久的環球旅行。卡內基邀請了以前一起到歐洲旅行的老朋友,他也很高興地與卡內基同行。
卡內基為這次旅行準備了很多筆和筆記本,以便隨時記載所見所聞。旅行回來之後,他把旅途中的見聞影印了幾份送給朋友們。朋友們的讚賞大大地出乎了卡內基的預料,有一部分文章還出現在報紙上。有一天,一家出版社提出希望能夠出版發售卡內基的旅遊見聞,卡內基很高興地答應了。就這樣,他的著作《環遊世界》,正式公諸於世,而他也成為一個具有“作家”身份的人了。
在當時那段時間,正是斯賓塞和達爾文備受世人矚目和推崇的時代。卡內基一直對他們的著作懷有濃厚的興趣。在旅行途中,他以進化論的立場,實地觀察人類生活的各方麵。不僅如此,他還研讀了中國的孔子及印度的佛學等著作和典籍。
這次旅行使卡內基心靈上獲得了寧靜,發現了混亂世界中隱藏的秩序。同時,卡內基也發現世界各地的人民,都認為“故鄉是自己最好的家”,大家都認為沒有一個地方可以和自己的誕生地或一生所度過的地方相比。從與各地居民的談話中,他感受到,不管生活得如何,他們的確深愛著故鄉的土地。有一次,當卡內基到達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從湖畔眺望到對岸的丘陵,看見零散地排列著兩三間小屋,其中還有一棟美麗的二層樓房正在興建中。卡內基問導遊:“那棟新的樓房是做什麼的?”
導遊認為卡內基這個問題問得太好了。他說:“那是一個有錢人的家,他原先出生於此地的一個部落,長大後到外地去賺錢發了大財,現在要回到這裏來度過他的晚年生活。”
“如果那麼有錢,應該找一個更溫暖、環境更好的地方去定居才對呀,或許是他根本不知道世界上還有更好的地方吧。”
“不,他曾經告訴過我,他去過紐約、倫敦、加爾各答、墨爾本以及世界其他地方,可以說地球上沒有他沒去過的地方。”導遊說。
“哦,那這個人為什麼晚年一定要回到這裏來呢?”
“這當然啦,因為再也沒有比家鄉更好的地方了。”導遊回答。
在外鄉人看來,在這個一年中有6個月都是黑夜的地方生活是多麼不方便!可是對這位富豪來說,這才是一個溫馨而甜蜜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