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分兩枝。書家先有言:鬥士娃!
且說這柳樹澗堡村的地界,其位於這定邊縣的最東邊也……過了郝灘鄉,一條不太好走的土路與之相連。此處四麵環山,是那種土山是也。這地兒有一個很重要的地理特征:有兩個像雙乳一樣的山堡!但這柳樹澗堡村的所在地,卻是一塊不算太小的“算是”較平坦地兒。在這塊“似平非平”的地界上——路邊和窯洞前,長著一些粗壯的長枝條的柳樹……有些柳樹已有“兩個大人的合抱”粗。在村子的邊上土山腳下,有一寬而通向山外的深澗穀……穀澗裏是“時有水時無”的樣子,夏天裏還會形成一個小湖。而實則,這個村叫柳樹澗堡,上述即此名的由來也。
說起來,這柳樹澗堡村位於這裏連綿群山的一個“山澗坡”上。在小獻忠自達小時候記憶起,就是出了家門就要走下坡的路!
話說這此時已是五歲的小獻忠已是可以在這片山野山澗到處跑動了。他最喜歡的事兒,就是跑到那山溝裏的湖邊看那魚兒遊動,--有時,都看得出神一樣神態。
“小忠!快回家!再不回家,娘就要拿著棍子來攆你了!”小獻忠的姐姐獻慧時已近二十歲,她見弟弟一個人在這湖邊上,不放心地大聲叫著。她身高有一米七五樣,人也長得健壯。其瓜子臉大眼睛,其性情剛烈。此時是夏日,她穿一件上身素色暗格對襟衣、下身著長裙灰色裝,頭發結成一團後散狀。“小忠!小心點兒,不要掉進了水塘裏!”她又站在高坡上對著小獻忠叮囑了一遍。--她總是將“獻忠”喊成作“小忠”。
小獻忠一副不吭聲的樣子。不過,在聽到姐姐的話後,他還是站起身來,一聲不吭樣地開始上坡,向著家的方向走了。
“這孩子!怎麼不說話呢?!”張獻慧看著弟離開了那大水塘,心裏也就放下來。她小聲地自語著。此時,她的表情是一種凝重樣。
這時節,正是坡地裏需要幹活絡的時節,那老大張獻禮和老二張獻義正在地裏幹活呢。所以,這家中一般就隻有張快和女主人張氏在家。有時,這張獻慧也幫著看管一下鋪子上的生意。
且說這小獻忠一聲不吭的樣子回到家中,女主人張氏趕忙就上前來理弄著他的上衣和下衣小褲。小獻忠身穿灰質小長桶裝,孩童頭型。此時,已是裹了小腳的姐姐張獻慧也湊上來,就在這青磚瓦房的門前平台院壩上,一家人說個不停。小獻忠還是不說話。
“這弟弟,怎麼就不會說話呢!”張獻慧小聲地埋怨著。“你才不會說話!”猛不然,從這小獻忠的嘴巴裏說出了這幾個字!“好兒子!”說這話的是剛從房內走出的張快。此時節,他也是因為地裏隻是一些拔草類的活絡,故而他也就沒有下地裏幹活。他剛才是在房間裏小眯了一會兒。張快身穿上身斜對襟灰質短衣,下著寬褲腿大腰灰質褲,腳上一雙灰質布圓口幫鞋,--頭上是長發紮髻狀。
“姐姐:你的腳疼嗎?”小獻忠小聲地問獻慧,並上前看著姐姐的小腳鞋。
“傻弟弟!你沒見咱娘的腳也是小腳嗎?女人都是要裹腳的。姐姐長大後是要嫁人的!不裹腳怎麼能嫁出去。”說著話,因是在弟弟麵前,也就將小腳鞋抬起來展示給小獻忠看。
小獻忠也是奇怪,看得仔細:姐姐的鞋子是一雙紅布麵料小鞋,鞋邦上一朵菊花花朵,鞋的尖頭是一個鼻頭狀,--是柳葉形腳鞋樣、厚實的手衲針線鞋底,鞋底稍平、後跟稍平。
“姐姐,你這雙鞋真漂亮。”小獻忠說著。
“這雙鞋是咱娘給我做了半年才給俺做好的!你知道嗎?平底鞋就是要我不耽誤幹活!如果不是這樣,你怎麼能去上學!”姐姐似在教訓著小獻忠。
此時,--旁邊的張快在忙他的家務事……而那張氏聽到了姐弟倆的說話,就走了過來,吱使著小獻慧去幹活了。但她對小獻忠卻是關愛話,拍著他的小肩膀言道:“一家人是盼著你去上學有出息。--你可要好好去學習。”小獻忠應著。不提。
……
長話短說:五歲的小獻忠被其父送去上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