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悶頭小獻忠 鬥士退學堂(2 / 3)

“你這小孩叫什麼叫字?”林秀才老師問張快曰。張快雖說在那小鄉村裏還算是個人物,但他現在是將己小孩送到這金明驛兵站的旁邊,一個叫東寺橋的小村頭私塾來讀書,也不得不點頭哈腰。“林先生好。俺這小孩姓張,名獻忠。”張快恭敬地言說著,同時,將手上的一包點心類的禮品先放到了這不是很大的、算是教屋的木方桌上。時,正是九月的天氣,此時這裏的農活一般也是忙了一個段落,故而,也是小孩子們開始上這私塾的時間。張快還是穿著他在家的鋪子上穿的一身對襟長袍灰衣,頭發紮成一束,向後散狀,大腳上穿一雙黑色的圓口布鞋。

“這小孩子還這麼小,就讓他來讀書?”那林秀才是一個瘦高個、長臉眯眼膚色中等偏黑的年輕男子。他時也是穿一身的長袍淡藍色裝,長發紮而後散樣,唯不同,是他的內衣領口處是向外露一白質內衣,其顯是文化人模樣兒。

張快知自己和這位林秀才比起來,無論是從年紀上還是從穿著上都是自知不能比,就是那鞋子上,這林秀才也是穿一雙細布類精巧圓口輕便鞋。他趕緊了讓小獻忠喊了“老師好”!又說了些“以後要聽老師話”之類語。然後就是掏出銀圓……

且說這小小的張獻忠好像對於大人們的這一切不太感興趣樣,--小長方臉、小眯眼、膚黑的他隻是木呆呆地望著這小教屋在發呆樣。

“張獻忠!隨著一聲不太小聲的叫聲,張獻忠才猛地知道林老師在喊叫自己。“俺在。”張獻忠小聲地回答著。他臉上沒有表情,--怯怯的樣子。此時,林秀才的手上已經是多了一根不長不短的教杆。他指了指呆若木雞樣的張獻忠坐到了屋裏一個中間靠後一點的小木凳上坐下來,又對其他十幾個穿著和發式都差不多的小男孩子和兩個女生說道:“你們幾個,以後不準欺負張獻忠。”他的言語腔調,似有笑意。

張獻忠就走到了林老師指定的座位上坐下來。他再看父親的影子時,卻發現父親已是站在了這屋的門口外邊,要走的樣子了。“爺!”他的嘴裏不知不覺,竟然喊出了聲。

因為是鄰村人,張快和這位林秀才早先是認識,所以,他也是對其比較放心才將這小不點兒的小獻忠送到了這裏。他在這小院子裏說了些感激之類的話,就準備要走人了。

話說,這是一個有著矮磚牆的小靠崖長方體院子,小院子有一個樹枝編成的柴門。那靠崖的牆體上是這用青磚向外建起的三間青瓦房屋。靠崖還挖有幾孔這地兒最常見的圓孔帶木門和上圓窗格的窯洞,是那林秀才的家人和這小學生們吃飯的食堂。

書家這裏有言:這地兒的窯洞,雖說家家戶戶都有窯洞,但卻是差別很大!真正有錢人家的窯洞,那大門的氣派、那木門上和窗格上的雕花,還有那門的兩邊砌著的石頭類……裏麵就更是有大客廳和家居擺設之類,富麗堂皇!這裏的這林老師之窯洞也隻是一般的百姓窯洞的樣式和居家擺設……還有前麵提到的那張快家的窯洞,也屬此類。而那張快之所以花精力和不小的開支去專門修建那樣一棟“與眾不同的磚房”,實則,這正是其張快此人要“顯得與眾不同”、要“光宗耀祖”的心理在作怪矣!這也正是他日後要帶這“小獻忠”去到那“大西之地”,並沿途教導他的一套“人生哲學”……也是成就了張獻忠--以後的人生“走向”的“關鍵”一“途”!後有表。

話接前語,張快看看這小院子裏也算清潔,見這磚房教室的成色也並不比自家那磚房差,他感到將自己這整天悶聲不響的兒子放到這裏,應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那小獻忠就交給您了!放學的時候我會來接。”說著話,就又看了一下那朝著院外開門的這間教室開著的門,--猛是見那頭上戴著圓黑小帽、小長臉、圓衣領對襟小藍長袍衣的小兒子眼裏含著淚在望著自己哭泣!

“看看!還哭了呢?”林秀才的臉上帶著笑意,但他的小薄皮嘴唇卻是半抿著,略帶嚴肅。“聽林老師的話……”張快揮手說著,沒有返回。他和林秀才打著招呼,快步走出了這院子的小柴門。他沒有忘記將這小柴門又隨手帶上,然後上了院門前的車馬大土路,快步向著向西的自己家的方而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