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一:《呼蘭河傳》的敘事角度
《呼蘭河傳》是一部自傳體小說,通篇以“我”的視角來敘述。通讀全篇,思考一下作者采用這種敘事角度的益處。
《呼蘭河傳》中的兒童視角
兒童視角是一種比較獨特的敘事視角,它是以兒童的思維、眼光、感情和經驗看待周圍的事物。《呼蘭河傳》通篇以“我”的眼光和口氣進行敘述,而“我”在文中是一個小女孩,這就使整個故事具有十分明顯的兒童思維特征。采用兒童視角,可以使文章產生陌生化的效果,因為兒童的眼光比較單純,成人需要掩蓋的細節和汙穢往往不被兒童重視,所以會呈現在讀者麵前,也就是說用兒童視角可以真實地展現這個世界的黑暗和腐朽。比如說,小團圓媳婦,在成年人都認為她有病的時候,隻有“我”相信“她沒有病,她好好的”。
●專題二:《呼蘭河傳》中的人物
《呼蘭河傳》描寫了很多人物,有些人物個性非常鮮明,也有一些類型化的人物。請對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進行分析。
《呼蘭河傳》中的“看客”
“看客”是指圍觀的人,俗話說就是打醬油的人。魯迅曾說:“群眾,——尤其是中國的,——永遠是戲劇的看客。”他在《〈呐喊〉自序》:“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隻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也就是說在魯迅的心中,看客是令人十分厭惡的。
《呼蘭河傳》中出現了很多這樣的看客。例如,有跳河或投井的屍首被打撈上來,絕不先下葬而要展覽兩天,人們即使覺得恐怖,仍然會興衝衝去觀看。還有那些“穿長袍短褂,非常清潔的”的紳士,圍觀車夫和他的馬不斷下陷卻不上前施以援手。這種行為是這些看客重要的精神休閑方式。他們對別人的苦難無動於衷、視而不見。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不僅是生活的艱難,更是精神的麻木。因為他們認為,人的價值是微不足道的,人死了還比不上一隻雞,他們把希望都寄托到了來世,所以他們毫不珍惜活著的時光。
●專題三:《呼蘭河傳》中的悲劇
《呼蘭河傳》中除了少許亮色之外,大部分人物的命運都是悲劇,尤其是其中的女性。請仔細閱讀,探索一下這些人物悲劇命運的原因。
誰殺死了小團圓媳婦
《呼蘭河傳》這部小說中,最讓人同情的就是小團圓媳婦。她在文中剛開始出現時是“黑忽忽的,笑嗬嗬的”,卻在不到半年時間裏死於非命。那麼誰是殺死她的凶手呢?
首先,老胡家的眾多女性是凶手。
仔細閱讀小說就會發現,在小團圓媳婦被折磨致死的過程中,老胡家的男人似乎沒有出場。隻有在小團圓媳婦死後,老胡家的大兒子出現過一次。也就是說,凶手就是老胡家的這些女人。最主要的凶手就是小團圓媳婦的婆婆,她曾經對周三奶奶說“你聽著吧,我回去我還得打她呢”,而且也說過用烙鐵烙小團圓媳婦的腳心的話,而且隻要不舒心,她就隨時隨地打小團圓媳婦,因為那是她“光榮的日子”。就是在她“死馬當活馬治”的默許下,小團圓媳婦服下了瘟豬肉加黃連的偏方;也是在她的指使下,小團圓媳婦活生生被熱水燙昏了三次。當然,在小團圓媳婦死亡的過程中,還有其他幫凶,如大孫子媳婦就偷著把為小團圓媳婦“治病”的瘟豬肉上最紅的一塊獻給了奶奶婆婆。兩個兒媳婦則一直不和睦,二兒媳婦因為小團圓媳婦“太小不能幹活,隻能白吃飯”,不願意讓她來。大兒媳婦受了氣就發泄到小團圓媳婦身上。小團圓媳婦死於跳大神,而跳大神則是老胡家的傳統,這個傳統來自於奶奶婆婆。所以老胡家的傳統正是造成小團圓媳婦死亡的主要或間接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