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不會寫字的,他就用嘴說:
“車前子二錢,當歸二錢,生地二錢,藏紅花二錢,川貝母二錢,白術二錢,遠誌二錢,紫河車二錢……”
他說著說著似乎就想不起來了,急得頭頂一冒汗,張口就說紅糖二斤,就算完了。
說完了,他就和人家討酒喝。
“有酒沒有,給兩盅喝喝。”
這半瘋,全呼蘭河的人都曉得,隻有老胡家不知道。因為老胡家是外來戶,所以受了他的騙了。家裏沒有酒,就給了他兩吊錢的酒錢。那個藥方是根本不能夠用的,是他隨意胡說了一陣的結果。
團圓媳婦的病,一天比一天嚴重,據他家裏的人說,夜裏睡覺,她要忽然坐起來的。看了人她會害怕的。她的眼睛裏邊老是充滿了眼淚。這團圓媳婦大概非出馬不可了。若不讓她出馬,大概人要好不了的。
這種傳說,一傳出來,東鄰西鄰的,又都去建了議,都說哪能夠見死不救呢?
有的說,讓她出馬就算了。有的說,還是不出馬的好。年輕輕的就出馬,這一輩子可得什麼才能夠到個頭。
她的婆婆則是絕對不讚成出馬的,她說:
“大家可不要錯猜了,以為我訂這媳婦的時候花了幾個錢,我不讓她出馬,好像我舍不得這幾個錢似的。我也是那麼想,一個小小的人出了馬,這一輩子可什麼時候才到個頭。”
於是大家就都主張不出馬的好,想偏方的,請大神的,各種人才齊聚,東說東的好,西說西的好。於是來了一個“抽帖兒的”。
他說他不遠千裏而來,他是從鄉下趕到的。他聽城裏的老胡家有一個團圓媳婦新接來不久就病了。經過多少名醫,經過多少仙家也治不好,他特地趕來看看,萬一要用得著,救一個人命也是好的。
這樣一說,十分使人感激。於是讓到屋裏,坐在奶奶婆婆的炕沿上。給他倒一杯水,給他裝一袋煙。
大孫子媳婦先過來說:
“我家的弟妹,年本十二歲,因為她長得太高,就說她十四歲。又說又笑,百病皆無。自接到我們家裏就一天一天的黃瘦。到近來就水不想喝,飯不想吃,睡覺的時候睜著眼睛,一驚一乍的。什麼偏方都吃過了,什麼香火也都燒過了。就是百般地不好……”
大孫子媳婦還沒有說完,大娘婆婆就接著說:
“她來到我家,我沒給她氣受,哪家的團圓媳婦不受氣,一天打八頓,罵三場。可是我也打過她,那是我要給她一個下馬威。我隻打了她一個多月,雖然說我打得狠了一點,可是不狠哪能夠規矩出一個好人來。我也是不願意狠打她的,打得連喊帶叫的,我是為她著想,不打得狠一點,她是不能夠中用的。有幾回,我是把她吊在大梁上,讓她叔公公用皮鞭子狠狠地抽了她幾回,打得是著點狠了,打昏過去了。可是隻昏了一袋煙的工夫,就用冷水把她澆過來了。是打狠了一點,全身也都打青了,也還出了點血。可是立刻就打了雞蛋青子給她擦上了。也沒有腫得怎樣高,也就是十天半月地就好了。這孩子,嘴也是特別硬,我一打她,她就說她要回家。我就問她:‘哪兒是你的家?這兒不就是你的家嗎?’她可就偏不這樣說。她說回她的家。我一聽就更生氣。人在氣頭上還管得了這個那個,因此我也用燒紅過的烙鐵烙過她的腳心。誰知道來,也許是我把她打掉了魂啦,也許是我把她嚇掉了魂啦,她一說她要回家,我不用打她,我就說看你回家,我用索練子把你鎖起來。她就嚇得直叫。大仙家也看過了,說是要她出馬。一個團圓媳婦的花費也不少呢,你看她八歲我訂下她的,一訂就是八兩銀子,年年又是頭繩錢,鞋麵錢的,到如今又用火車把她從遼陽接來,這一路的盤費。到了這兒,就是今天請神,明天看香火,幾天吃偏方。若是越吃越好,那還罷了。可是百般地不見好,將來誰知道來……到結果……”
名師點評
這一部分通過小團圓媳婦的婆婆仔細敘述虐待團圓媳婦的經過,寫出了封建壓迫下慘無人道的人性的泯滅。同樣是從女孩過來的,婆婆虐待起媳婦來比地獄的惡鬼還厲害。
不遠千裏而來的這位抽帖兒的,端莊嚴肅,風塵仆仆,穿的是藍袍大衫,罩著棉襖。頭上戴的是皮耳四喜帽。使人一見了就要尊之為師。
思考探究
你認為這位抽帖兒的又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所以奶奶婆婆也說:
“快給我二孫子媳婦抽一個帖吧,看看她的命理如何。”
那抽帖兒的一看,這家人家真是誠心誠意,於是他就把皮耳帽子從頭上摘下來了。
一摘下帽子來,別人都看得見,這人頭頂上梳著發卷,戴著道帽。一看就知道他可不是市井上一般的平凡的人。別人正想要問,還不等開口,他就說他是某山上的道人,他下山來是為的奔向山東的泰山去,誰知路出波折,缺少盤程,就流落在這呼蘭河的左右,已經不下半年之久了。
思考探究
可能嗎?去山東泰山的人,現在還在哈爾濱附近的呼蘭河小城?
人家問他,既是道人,為什麼不穿道人的衣裳。他回答說:
“你們哪裏曉得,世間三百六十行,各有各的苦。這地方的警察特別厲害,他一看穿了道人的衣裳,他就說三問四。他們那些叛道的人,無理可講,說抓就抓,說拿就拿。”
他還有一個別號,叫雲遊真人,他說一提雲遊真人,遠近皆知。無管什麼病痛或是吉凶,若一抽了他的帖兒,則生死存亡就算定了。他說他的帖法,是張天師所傳。
名師點評
說得越是雲山霧繞,別人越是相信,這是騙子慣用的伎倆。而團圓媳婦的婆婆等人相信這樣的人則說明了她們的愚昧無知。
他的帖兒並不多,隻有四個,他從衣裳的口袋裏一個一個地往外摸,摸出一帖來是用紅紙包著,再一帖還是紅紙包著,摸到第四帖也都是紅紙包著。
他說帖上也沒有字,也沒有影。裏邊隻包著一包藥麵,一包紅,一包綠,一包藍,一包黃。抽著黃的就是黃金富貴,抽著紅的就是紅顏不老。抽到綠的就不大好了,綠色的是鬼火。抽到藍的也不大好,藍的就是鐵臉藍青,張天師說過,鐵臉藍青,不死也得見閻王。
那抽帖的人念完了一套,就讓病人的親人伸出手來抽。
團圓媳婦的婆婆想,這倒也簡單、容易,她想趕快抽一帖出來看看,命定是死是活,多半也可以看出來個大概。不曾想,剛一伸出手去,那雲遊真人就說:
“每帖十吊錢,抽著藍的,若嫌不好,還可以再抽,每帖十吊……”
團圓媳婦的婆婆一聽,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可不是白抽的,十吊錢一張可不是玩的,一吊錢撿豆腐可以撿二十塊。三天撿一塊豆腐,二十塊,二三得六,六十天都有豆腐吃。若是隔十天撿一塊,一個月撿三塊,那就半年都不缺豆腐吃了。她又想,三天一塊豆腐,哪有這麼浪費的人家。依著她一個月撿一塊大家嚐嚐也就是了,那麼辦,二十塊豆腐,每月一塊,可以吃二十個月,這二十個月,就是一年半還多兩個月。
名師點評
在這個時候仍然在算經濟賬,充分說明了團圓媳婦的婆婆對金錢的重視。
若不是買豆腐,若養一口小肥豬,經心地喂著它,喂得胖胖的,喂到五六個月,那就是多少錢哪!喂到一年,那就是千八百吊了……
再說就是不買豬,買雞也好,十吊錢的雞,就是十來個,一年的雞,第二年就可以下蛋,一個蛋,多少錢!就說不賣雞蛋,就說拿雞蛋換青菜吧,一個雞蛋換來的青菜,夠老少三輩吃一天的了……何況雞會生蛋,蛋還會生雞,永遠這樣循環地生下去,豈不有無數的雞,無數的蛋了嗎?豈不發了財嗎?
但她可並不是這麼想,她想夠吃也就算了,夠穿也就算了。一輩子儉儉樸樸,多多少少積儲了一點也就夠了。她雖然是愛錢,若說讓她發財,她可絕對的不敢。
那是多麼多呀!數也數不過來了。記也記不住了。假若是雞生了蛋,蛋生了雞,來回地不斷的生,這將成個什麼局麵,雞豈不和螞蟻一樣多了嗎?看了就要眼花,眼花就要頭痛。
這團圓媳婦的婆婆,從前也養過雞,就是養了十吊錢的。她也不多養,她也不少養。十吊錢的就是她最理想的。十吊錢買了十二個小雞仔,她想:這就正好了,再多怕丟了,再少又不夠十吊錢的。
在她一買這剛出蛋殼的小雞子的時候,她就挨著個看,這樣的不要,那樣的不要。黑爪的不要,花膀的不要,腦門上帶點的又不要。她說她親娘就是會看雞,那真是養了一輩子雞呀!年年養,可也不多養。可是一輩子針啦,線啦,沒有缺過,一年到頭沒花過錢,都是拿雞蛋換的。人家那眼睛真是認貨,什麼樣的雞短命,什麼樣的雞長壽,一看就跑不了她老人家的眼睛的。就說這樣的雞下蛋大,那樣的雞下蛋小,她都一看就在心裏了。
她一邊買著雞,她就一邊怨恨著自己沒有用,想當年為什麼不跟母親好好學學呢!唉!年青的人哪裏會慮後事。她一邊買著,就一邊感歎。她雖然對這小雞仔的選擇上邊,也下了萬分的心思,可以說是選無可選了。那賣雞子的人一共有二百多小雞,她通通地選過了,但究竟她所選了的,是否都是頂優秀的,這一點,她自己也始終把握不定。
她養雞,是養得很經心的,她怕貓吃了,怕耗子咬了。她一看那小雞,白天一打盹,她就給驅著蒼蠅,怕蒼蠅把小雞咬醒了,她讓它多睡一會,她怕小雞睡眠不足。小雞的腿上,若讓蚊子咬了一塊疤,她一發現了,她就立刻泡了艾蒿水來給小雞來擦。她說若不及早的擦呀,那將來是公雞,就要長不大,是母雞就要下小蛋。小雞蛋一個換兩塊豆腐,大雞蛋換三塊豆腐。
這是母雞。再說公雞,公雞是一刀菜,誰家殺雞不想殺胖的。小公雞是不好賣的。
等她的小雞,略微長大了一點,能夠出了屋了,能夠在院子裏自己去找食吃去的時候,她就把它們給染了六匹紅的,六匹綠的。都是在腦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