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1 / 3)

寶幢光王佛撐著無底船徐徐過來,靠近淩雲渡。玄奘師徒四人站在渡口,翹首以待。

觀音站在半空雲頭,向下看去;周圍那三十幾位神祇也各自就位。更遠處的靈山正殿,也已張燈結彩,諸多神佛次第而立。

過去的十四年裏,這支取經隊伍曆經幾十場“劫難”,終於順利抵達了靈山腳下,隻差最後一步流程。隻要他們登上無底船,渡至彼岸,就算是大功告成。

隨著一聲清脆唳鳴,一隻玉鳳從天空飛落。李長庚身為取經顧問,自然也在受邀之列,前來觀禮。觀音見太白金星來了,正要熱情地迎過去,後者卻淡然一笑,來了一個稽首。觀音停住腳步,嘴唇動了動,隻得雙手合十,回贈一禮。

“啟明殿主,有勞。”

李長庚道:“職責所在,談何有勞,不過十幾天的辛苦而已。倒是大士一路專心護持,最見功德。”

這話說得一點沒毛病,就是有點生分。觀音注意到,李長庚的寶光已濃鬱到了極致,隻差最後一步就可以得證金仙。他這次來,是代表天庭,自然行止謹慎。

玄奘師徒還在等候船隻靠過來,觀音順手拿出一本金冊,遞給李長庚。李長庚翻了翻,發現是曆劫揭帖的合集,有些好奇道:“怎麼隻有八十難?我記得定量是八十一難吧?”

觀音微微一笑:“這是我替玄奘留的。”

“玄奘?”

“老李你看。等一下他們登上這條無底船,凡胎肉身便會墮入水中,順流衝走,唯有一點真靈能到達彼岸。如此才可以斷絕濁世因果纏繞,修成正果——但玄奘跟我說,他不想這樣。”

“都臨門一腳了,他難道不想成佛了?”饒是李長庚心性淡泊,也嚇了一跳。

觀音笑道:“且賣個關子,到時候你就知道了。”

兩人把注意力放回淩雲渡口。

寶幢光王佛的船緩緩靠岸。在一片莊嚴的鍾磬聲和誦經聲中,玄奘、八戒與沙僧三人依次踏上渡船。隻見三具軀殼相繼蛻下,撲通撲通落入水中,順流而下。三個真靈立於船頭,互相道賀。

唯有孫悟空站在渡口邊上,久久未動。他緩緩抬起頭來,似乎看向雲端上的太白金星,又似乎不在看他,而是在與更高空的什麼人對視。

太白金星沒有回頭,他已經是半個金仙了,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他能感覺到,背後高空有幾道視線掃過,似有催促之意。

猴子最後一次露出譏誚冷笑,從耳裏取出金箍棒,一下撅斷,然後舉步踏上船去。

李長庚知道,猴子是徹底死心了。先前二郎神與奎、昴二宿輪番下界,在金山,在祭賽國,在小雷音寺,打著護法的旗號一遍一遍地試探,他卻再也沒有任何過激的舉動。

那隻大鬧天宮的猴子,大約確實是死了。

孫悟空登船的一瞬間,隻見一個黑漆漆的影子,從猴子的身軀裏分裂出來。這影子似有自己的靈智,掙紮了幾下,似乎不願與本體分離,欲要粘連回去。孫悟空狠狠一縱身,那影子才與本體脫開,似是絕望,又似是憤怒地朝水中墮去。

而在無底船頭的孫悟空,如同褪去了一層色彩。冷峻厭世的神情消失了,雙眸也不再閃著譏誚與鋒芒,眉眼間變得慈和,不見任何棱角。

孫悟空衝其他三人含笑道賀。那和煦溫暖的笑容,似是千裏萬裏之外的陽光照徹琉璃,隻見燦爛卻無甚溫度。那是一種遙遠的和善,是斬斷了一切俗因之後的通透。

李長庚突然間,徹底明悟。

為何玉帝與佛祖會安排孫悟空參與西天取經?隻要他一上無底船,便會舍下軀殼與濁念。從前的憤懣、怨懟與各種因果牽絆,便統統被拋卻。那一樁不可言說的大秘密便可徹底消失,再無任何隱患。而對靈山來說,一個天庭頑妖皈依我佛,成了正途之外的佛陀,又是何等絕妙的揄揚素材——畢竟那可是天上地下獨一個的孫悟空。

天庭消了隱患,靈山得了揄揚,悟空有了前途,可謂皆大歡喜。這……這才是太上忘情的妙旨真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