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八章 掖庭賜宴(2 / 2)

當然,除開人才更迭將會形成良性循環,最最重要的是隨著第一場科考的舉行,南北士子,將會徹底歸心朝廷,這絕對是統一南北民心的支撐。但凡士子,都代表著一個個家族的希望,學而優則仕,如果讀書人想要做官,就必須要科考,通過科考,這些人自然而然的就會成為帝國利益的一份子,如此一來,如江南勢力,三晉集團等等,又怎麼可能和朝廷對抗?

掌握了人事權,就掌握了一切,這句放在後世官場的名言,此時放在蒸蒸向上的大元帝國,卻也是同樣有道理的。

顧同仿佛已經看到,在不遠的將來,將會有更多的讀書人,以及他們背後的家族,會歸心朝廷,徹底的從他們的心中,肅清什麼遼宋金夏的地域和國家觀念。

將來,但凡帝國之疆域內,百姓隻能有一個國家概念,那就是中華!

在慷慨陳詞一番之後,顧同最後將目光落到一百五十名新科進士身上,看著他們,顧同說道:“你們曆經艱險,十年苦讀,今日得舉高中,朕心十分欣慰,希望,你們為官赴任之後,可以造福一方,恩澤百姓,朝廷和朕,是不會虧待你們的,當然,如果你們初入官場,就染上了什麼不好的習慣,魚肉百姓,危害一方,那麼朕的寶刀,也不會繞過你們。”

恩威並濟,周策等人連忙跪倒在地,口稱不敢。此時,周策等人才真正的放下了內心之中的一係列不實際的想法,老老實實的為官,及至他們告老的時候,還難以忘記,當初掖庭賜宴的時候,顧同對他們講的這番話。

“好了,都起來吧。”顧同收起威嚴,笑著命眾人起身,然後就宣布宴席開始,百官及新科進士們落座就餐。

宴席之上,顧同和芸娘分別向朝中重臣和新科進士們敬了酒,麵對天子和皇後的敬酒,眾多大臣和進士們,哪裏敢不領情,紛紛激動著仰首幹了杯中酒,以示對皇帝和皇後的尊敬。

芸娘雖然是第一次參與到這樣的場合之中,可是她卻並不扭捏,相反,皇後的威嚴氣度,也讓一些鄙夷皇後出身的大臣們內心一陣警醒,尤其是看到帝後恩愛有加,相濡以沫的情形,那些心中有意奏請顧同廢後另立的大臣們,全都把心中的那些措辭全部都收了起來。

顧同冷眼看著朝臣們的神情舉止,不由得輕輕一笑,事實上今日他帶芸娘一同賜宴,除了顯示出皇室對於新科進士們的重視之外,最重要的一點也是想警告朝廷的一些有廢後心思的大臣們。顧同從陳季常那裏了解到,朝中有些大臣,非議皇後出身低賤,又有倫理之嫌,是以不可為皇後,企圖奏請天子另立正宮。對於這些言論,顧同自然不允許它擺到台麵上來,芸娘和他患難與共這麼多年,他可不想讓芸娘因為這些言論傷心。

按照顧同對芸娘的了解,一旦這個傻姑娘聽到朝臣有這些想法的話,一定會選擇離開,顧同那麼愛芸娘,又豈會讓芸娘獨自離去?

為了嚴防這類事情發生,在敬酒的時候,顧同將陳季常和何方二人召集了起來,並且囑托他們二人,將那些有廢後心思的人,想辦法調開京城,派到地方任職去。

顧同不想讓芸娘傷心,也不想對著朝臣動刀子,是以調離是最好的選擇。

芸娘盡管不知道顧同暗地裏為了她做了那麼多,可是二人心意相通,她又怎麼會感覺不到顧同對她的愛意絲毫未減呢,從此之後,帝後恩愛,卻也成了史書上的一段佳話美言。

在掖庭賜宴完畢之後,顧同和吏部尚書張萬公商量了一番新科進士們的任職地點,在否定了吏部製定出來的將這批人分散到六部衙門和禦史台的建議後,顧同大手一揮,就把這批人安插到了諸如雲南、甘肅、兩廣等一些偏苦的地區,而且定下了不滿三年,不許調離的鐵律,這讓張萬公和朝臣們不明白顧同心思的同時,也讓那些做著京官美夢的新科進士們鬱悶了好一段時間。

不過當吏部的調令下達之後,周策等一百五十名新科進士們,卻還是立刻赴任去了。盡管被安排的地方有些艱苦,可是好歹也都是一個官,對於熬了十幾年寒窗生活的士子們來說,條件哪怕更苦,他們也得硬著頭皮去赴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