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五章 開疆辟土(2 / 3)

大勢已落,不想節外生枝的王瑛,當即就命令大成殿內還在廝殺的宮廷禁衛立即放下兵器。王瑛一聲令下,大成殿內,隻剩下王祦和王濤明還在繼續抵抗。

背景

隋朝的開國皇帝楊堅是個很有作為的皇帝,建國之後采取了一係列的軍政和經濟改革,使隋朝很快走上了輝煌的顛峰。隋煬帝廣即位後更是采取積極的對外進攻戰略,征服了契丹、流球(今台灣)、土穀渾等周邊強國,迅速崛起?。

隋煬帝時,黃門侍郎裴矩告知隋煬帝:“高麗之地,本孤竹國也,周代以之封於箕子,漢世分為三郡,晉氏亦統遼東”。這裏將高句麗政權所占之地往上追溯到西周以前,下至魏晉時期,無可辯駁地指出遼東為中國領土。

這時的高句麗已經成為東北地區的一個比較大的國家,國都在漢樂浪郡的故地平壤城,亦名長安城。平壤城與國內城、漢城,並稱高句麗國的“三京”。此時的高句麗人占據遼東大部,高句麗主世襲爵為遼東郡公。高句麗是遼東的霸主,是實力強大的政權。高句麗與隋的關係逐漸進入戰爭狀態。

590年,高句麗平原王“治兵積穀,為守拒之策”,隨時準備迎戰隋大軍。高句麗與隋維持著緊張而和平的關係,繼北朝之後,受隋高祖文皇帝冊封為“高麗王”。由於此時百濟與新羅聯盟的早已瓦解,高句麗南部相對平靜。586年,平原王將都城由平壤城遷至長安城(即今朝鮮平壤市區),直至高句驪滅亡。曆時83年。

高句麗曾多次小規模襲擊隋北部邊疆。對此隋高祖很不滿並致書平原王高湯,“遼水之廣,何如長江?高麗之人,多少陳國?朕若不存含育,責王前愆,命一將軍,何待多力!”。高句麗嬰陽王繼位後的596年,隋的特使在突厥遇到高句麗在突厥的特使後,隋高祖傳書高句麗要求高句麗終止與突厥的聯盟,停止對隋邊疆的連年的侵襲並對隋表示臣服。高句麗嬰陽王雖然表麵上接受了隋高祖的最後通牒,但第二年,597年,嬰陽王聯合粟末靺鞨先發製人攻擊隋在冀州道的軍事駐地?。

當時在東北地區還存在還有百濟、新羅、靺鞨等政權,它們多時臣服於大隋。在隋朝建立之初,高句麗為了消滅其他小國采取對隋朝臣服的政策,但隨著隋朝的強大,高句麗逐漸感到恐懼,於是采取聯合其它國家對隋朝進行侵襲。598年,高句麗王率靺鞨騎兵萬餘進攻遼西,被營州總管韋衝擊退。隋文帝派大軍30萬,分水陸兩路進攻高句麗,後因道路和天氣的原因,糧草供應不上,同時高句麗王懾於隋軍威,亦遣使謝罪,隋文帝於是罷兵。

這次出征雖然沒有實質性的戰爭,但為今後的大規模征伐埋下了引線。當時的隋朝已經完成了對西、北、南多強族的征討,國內經濟也達到了鼎盛,而楊廣又是一個野心極大的人,對高句麗的戰爭隻是早晚的事。

原因

元607年,隋煬帝北巡至突厥啟民可汗大營,遇到高句麗使者。煬帝以高麗本是箕子所封之地,漢、晉時皆為所轄的郡縣,命使者轉告高麗國王高元速來朝見,不然將率大軍巡遊高麗國土。高句麗王聞報甚為恐懼,一直未前來。結果611年(大業七年),煬帝以高麗不遵臣禮為由,下詔征討高麗,由此對高麗的戰爭全麵爆發!

隋文帝開皇十八年,高句麗嬰陽王“元率革末革曷之眾萬餘騎,寇遼西”。高句麗嬰陽王侵犯遼西,《三國史記》也有記載:“嬰陽王九年,王率革末革曷之眾萬餘侵遼西”。當時高麗王非但如此,而且,“往歲為高麗不供職貢。無人臣禮”。

高句麗侵略遼西,直接帶來隋邊境的不安和危害,“不供職貢”,則影響到統一的中央政權對地方的控製。對於這些,隋中央政權都是不能忍受的,也就必然采取相應措施,於是“命將討之”。

隋煬帝大業三年,高句麗嬰陽王又背著隋,派使臣暗中交通突厥,當時正值隋煬帝北巡至榆林(今內蒙古準格爾旗東北十二連城),停留在突厥啟民可汗處,“啟民不敢隱,引之見帝”。

隋煬帝命牛弘向高句麗使者傳達其旨意:“朕以啟民誠心奉國,故親至其所,當往涿郡,爾還日,語高麗王知,宜早來朝,勿自疑懼,存育之禮,當同於啟民。如或不朝,必將啟民巡行彼土”。隋煬帝知道高句麗嬰陽王暗中通突厥,並沒有予以製裁,隻是給以警告,讓其盡為臣之禮節,按時朝覲,則既往不咎,與啟民可汗一視同仁?。

可是高句麗嬰陽王堅持“不從”隋煬帝的意旨,從而導致“帝議討之”。當時隋僅議征高句麗,並未出兵。到了大業七年,新羅真平王三十三年,真平王“遣使入隋,奉表請師”,隋“許之”。

第二年才正式出兵征高句麗。隋征高句麗,不僅是高句麗對隋不臣,也是新羅請隋出兵所致。

第一次(612年)

先期準備

604年,隋煬帝登基後,大修運河,將中國北部的政治中心與經濟發達的南方連接起來。

這使得跨地區大規模運送軍隊成為可能。大業七年二月,隋煬帝以高句麗本為箕子所封之地,今又不遵臣禮為由,下詔征討高句麗,隋煬帝開始募集軍隊。募集的軍隊被集中在涿郡。八年正月,應征士兵全部集中於涿郡,據說共一百一十萬人,號稱兩百萬,隋煬帝將其分為左、右十二路大軍。初三,第1軍出發,以後每日發一軍,前後相距40裏,經過40天才出發完畢。各軍首尾相接,鼓角相聞,旌旗相連960裏,煬帝的禦營最後出發,又連綿80裏,史稱“近古出師之盛,未之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