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州鄆城縣近日裏出了個膽大包天的飛賊,此賊是繼殺人魔頭宋守義後第二位遭到官府懸賞通緝的要犯。
要說此賊都犯過那些驚天大案,咱們還得從頭說起。
且說宋守義案之後,鄆城消停了一段時間,不過好景不長,京東路大旱那會,流民四起湧入城中,知縣張文張大人趕緊動員城中大戶捐錢捐糧開設粥蓬,布施百姓。
可是僧多粥少,大戶捐出的錢糧很快就用光了,這些流民眼看著衣食無著吃了上頓沒下頓,沒辦法知縣找來觀音寺的和尚希望他們可以幫忙收容點流民,隻要給他們活命的口糧讓他們幹什麼活都無所謂。算是幫官府解決了一個難題吧,何樂而不為。
觀音寺的和尚一看既然是知縣大人親口提出來的總得給點薄麵,於是在這些流民裏挑出了百十來個精壯之輩帶到寺院種地、種菜、開山鑿石,這樣一來算是緩解下流民吃飯的問題。
說來也巧,當時進入寺院的這百十來號人裏就有這麼一位渾水摸魚之輩,趁著夜色偷上寺院的庫房卷走了不少金銀細軟,末了還留書一封說是“某乃劫富濟貧的雁三,借貴寺金銀一用來日奉還!”
各位看官你說這雁三氣不氣人,偷了人家的東西走人就算了,還留書一封讓人知道,末了還不承認自己偷說借的,這可把觀音寺的和尚長老氣得半死,破口大罵了半日後,找到知縣頭上,說道“大人,我佛慈悲,上天有好生之德,正因如此方丈長老才收留了這些難民,可是大人你給評評理,這些難民簡直是不可理喻,直把我佛門清淨之地當成了行竊偷盜藏汙納垢之所,想來就來,想走走,若不是當初惹了這一身孽債,也不會發生這事了,大人,長老的意思是那餘下的百十來人寺裏不要了,還請大人讓他們另謀出路”
送出去人潑出去的水,張文也不是泛泛之輩,心說你算老幾叫本縣領回去,就領回去啊,不過張文心裏這麼想嘴上卻是說“這個嘛,本官也為難啊,若不這樣,先叫那些流民在寺上再住幾日,本官趁著這個空擋想想辦法,再派人緝拿這偷兒可好”
觀音寺的和尚一看話都說到這份上了,也不好再強求隻說大人盡快,小僧這就回去稟報長老了,告辭、告辭。
送走觀音寺的和尚後,張文喚來了本縣老都頭任大海,這任大海五十出頭,身高八尺有餘,虎軀凜凜,麵如重棗,頜下三縷長髯,目若朗星,人送綽號美髯公。祖上三代都是都頭出身他這一代亦然。
任大海來到張文麵前後,抱拳施禮問道“大人找屬下不知有何事”
張文將發生觀音寺內的偷竊一案從頭說了一遍,然後問任大海“老都頭可是咱們鄆城的名捕啊,這案子可要靠你了,不然的話觀音寺的和尚就要趕人,你說本官還能有什麼法子安排那些流民啊,難不成任之自生自滅,那樣的話本官也不用幹了,莫不如回鄉種樹”
任大海久在官場自然明白其中厲害,忙拱手抱拳道“請大人放心,屬下這就調集人手去追捕這偷兒,隻要他不出鄆城縣”
任大海這話說的很有學問意思是,隻要這偷兒在鄆城,他就管保手到擒來,若是不在那隻能聽天由命了,盡管沒直接說出來,張文也明白,擺了擺手道“既然如此,就有勞老都頭了,你下去準備此事吧,本官還有公文要處理”
任大海俯身領命,出了縣衙後趕緊調集手下兄弟,放出耳目,四處打探,心說這偷兒也太大膽了,難道沒聽說過馬王爺三隻眼,本都頭在這鄆城打拚了半輩子哪條巷子不知道,什麼案子沒見過,敢來這犯案,簡直是自尋死路,且等爺爺將你這賊人揪出來送官查辦。
這話說來簡單,真正追查的時候可就難了,根據觀音寺流民的供詞,那個賊人他們就不認識,乃是半路上碰到一塊的花子,所以就帶著來了鄆城逃難,怎知人心叵測那花子是個手腳不幹淨的主,老天真是瞎了眼,反倒叫他們成了替罪羔羊。
官差拿了供詞後找到正在街上打聽消息的任大海,任大海也是才發現點頭緒,聽官差稟報後,覺得事情蹊蹺,搞不好那賊人不過是雲遊到此,揀了便宜後就拍拍屁股跑路了。
既然有這種可能性,任大海就放出了長線釣大魚打算慢慢查探,哪曾想,才不過三五天,這膽大的賊人再次翻牆入室,這回受害人成了本地的大戶張老爺,要提起張老爺一家那可是鼎鼎有名,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追其祖上乃是漢之丞相張良、張子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