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9章 大話龍亭閣(1 / 2)

大內龍亭,仁宗最喜歡去的地方,據說這裏新建了一個映畫閣,仁宗陛下每晚都會來到這裏觀看映畫,直至深夜才回宮歇息,宮外的禦史諫官們根本不知道這個地方,內侍也沒人敢透露,直到包拯的出現這裏才被外界知曉。

這一天正午,

禦醫用清水衝去了包拯眼內的塵垢,接著又上了些眼藥膏,吩咐包拯靜坐上一炷香的時間,一炷香燒完後,包拯火辣辣的雙眼才恢複了知覺,輕輕眨了眨後,一道光明重回眼內。

“多謝,禦醫妙手回春!”包拯開口道謝。

“不用謝,要謝的話,包大人還是謝陛下吧!”禦醫還禮一揖,麵朝著仁宗。

包拯忽然感到背後有雙灼熱的眼睛盯著他,忙起身望去,隻見仁宗陛下穿著明黃色的龍袍坐在對麵,正笑嗬嗬瞧著他,好像在說包愛卿沒事了吧。

內侍恭敬地倒上了一杯茶,然後朝包拯擠了擠眼睛,包拯立刻明白是怎麼回事了。

“陛下!請恕微臣魯莽之罪”包拯倒頭便拜,叩了三個響頭。

仁宗一抬手:“免了,包愛卿請起吧,方才朕走到天章閣時,正好見到愛卿被灰塵迷了眼睛,所以領著愛卿來了這裏,咱們君臣就在這手談一局好了!”

“啊…”包拯見仁宗邀請他對弈,嚇了一跳,忙回答:“微臣不敢,方才微臣的舉止已經有失方寸了,怎能再跟陛下平座對弈,更何況,陛下今日叫微臣前來不是要問有何良策治理開封府嗎?”

“哦,對了,朕怎麼忘記這碼事了”仁宗輕輕咳嗽了一下,內侍乖巧地上前收起棋盤。

然後,仔細端詳了一下包拯,覺得包拯並不是黑臉,而是白麵短髯,大眼濃眉,高鼻梁厚嘴唇,說話時中音十足,盡管年過四旬,卻還硬朗,不像朝中的一些大臣病歪歪的看著都不舒服。

“陛下!”包拯鬥膽說了句話,他發現仁宗愣了半天。

“哦”仁宗回過神來,叫禦醫先行退下,然後才轉過身同包拯敘話。

“如今,京師城池崩裂,好多地方都成了廢墟,地震的餘波雖然過去,汴梁卻毀得不成樣子,死者很多啊,無家可歸者更是數不勝數,愛卿身為開封知府有何打算?”

包拯一聽仁宗考問他對策,忙上前一步,整理了下思路後回答:“陛下,微臣昨日擬好了一個折子,今天帶來了,請陛下過目!”

“好!呈上來吧”仁宗端起茶碗喝了一口。

內侍雙手接過包拯的奏折,呈到仁宗麵前,仁宗托在手裏看了一遍,在幾處關鍵的地方停了下來,讓包拯解釋給他聽。

君臣的一問一答甚是愉悅,過了半個時辰才討論完那份很有見地的奏折。仁宗誇讚包拯說包卿家忠君愛國,眼界高遠,這份折子著實了得,不過愛卿為何反對蘇卿家的七部,殊不知這總裝備部所造的軍械全部是供給邊關的,不用耗費一分銀兩。

方才得到仁宗一番稱讚,包拯激動得心潮澎湃,馬上回答:“陛下,微臣以為此事絕非那樣簡單,世間怎會有如此好事,莫非蘇大人真的會點石成金之術,還有微臣聽說這些軍器都是從狼山腳下的山洞中運出的,載貨的車子首尾相連,綿延幾裏,微臣甚感不安?若是蘇大人有非分之想?汴梁豈不是危矣?請恕微臣妄言,也許蘇大人一片忠心也說不定!”

仁宗笑了笑,告訴包拯:“包愛卿不必擔心這個,蘇大人是奇人,本就是匠人出身,朕隻是委任她開山鑿石,遇水搭橋,為國製造新式軍器,並不幹預朝政,縱觀本朝能夠有如此神技之人,簡直是寥寥無幾,更無出其右者,難道包大人沒看見開封府中的皇家飛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