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9章 帝國藍圖 II(1 / 2)

這些學院會分批開設在幾座繁榮的城市中,初步統計,汴梁要設立十所,南京兩所,西京一所,北京一所,蘇杭富庶之鄉要開設三所。

至於具體的學科,除技術學院外,全國大學、州學、縣學,一律隻學兩門專業課程,文學和理學。

文學是以儒學經典為主,趙禎陛下已經讓翰林院的學士們開始起草課本了。

理學也叫格物之學,趙禎陛下尤其重視這門學科,為了讓他的帝國早日騰飛,他命我跟蘇素盡快起草一份理學課本,然後交給翰林院的學士,他想在十年內培養出一批初級的科學家,我想這個應該不難。

但是問題是,經費,教育經費從哪裏來,三司使姚仲孫上報的稅賦收入平均下來每年在一千萬左右,年頭好的時候可以達到兩千萬,可是這已經是極限了,要不是沿海的幾處市舶司龐大的吸金能力,也就是通商口岸,帝國的稅賦會少很多,至少三層。

我曾提議用未來的技術開挖礦山,源源不斷地開采出地下的金銀供帝國開銷,可是趙禎一眼便看出了問題,他馬上拒絕了,還鄭重地對我說:“我的帝國每年可以出產多少糧食、多少金銀、多少貨物都是有數的,如果有一天朕忽然從內庫中取出了本朝積累了幾百年的金銀,這些金銀一旦流向了民間,你說會有什麼事發生!”

我猛地醒悟過來,說道:“陛下,要是那樣的話,很可能在一夜間引起帝國的崩潰!”

“對了一半”趙禎對我說,“不要忘記了,本朝還是千千萬萬的百姓居多,這些百姓有半數以上都是以農耕為主的,就算民間的金銀多到不值錢,可以當石頭砌牆,我的帝國也隻是元氣大傷,不過朕不想那樣”

“要是這樣的話”

據我所知,一個古代的國家如果想在短時間內用正常的手段獲取巨大的稅收,海外通商是最快的途徑,其他的都很慢,因為需要過程,需要時間。

但是,帝國的邊疆很不穩定,就像坐在火藥桶上,時刻都會有戰爭爆發的危險。

在這個敏感的時期,外憂內患,改革才起步,還未觸及那些根本的利益,所以阻力還沒感覺出來,萬一哪天鋪天蓋地的反對聲響起,我該怎麼辦,或者說趙禎陛下該怎麼辦。

也許,還沒等我來得及考慮這些細節,戰爭已經開始了。

那是慶曆三年,五月發生的事。

月初的時候,鎮守邊關的環慶路經略安撫使範仲淹大人給朝廷寫了一封書信,建議:君臣勤修政事,理由是‘災異現象屢次出現’。

這封用心良苦的書信由丞相呂夷簡在早朝時宣讀,

主要內容有六點:

1.災異現象屢屢出現,朝廷內外大臣必須同心同德,共度難關;

2.朝廷派遣使臣前往全國各地,審理各種刑事案件,減輕刑罰,

3.全國各州縣長官對當地貧苦百姓進行統計,一些實在生存不下去的老百姓應由官府予以救濟,

4.凡在宋夏戰爭中傷亡的將士之家,朝廷應予以適當的撫恤,

5.邊境之民被西夏軍隊擄掠者一律由官府負責用錢將他們贖回;

6.各地官府不得強行督催百姓因貧窮而拖欠國家的賦稅,等等。

範仲淹大人認為倘若朝野上下下大力氣解決了上述問題,天下就會長治久安。

我也非常讚同範仲淹的做法,還寫信支持他的主張,一個月後收到了範仲淹的回信,不過那時我正帶兵在外剿匪,是吳亮老先生代我收的回信。

幾天後,我同意了趙禎陛下的賜婚一事,這件事困擾了我好久,在我起草完帝國改革草案回到家時,就預感到這件事躲不掉了,因為此事牽扯重大,我馬虎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