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節 第13章(1 / 2)

麵試是用人單位以目測和問答為主要方式,選拔所需要的優秀人才的特殊考核形式,通常安排在筆試和其他考核之後進行。麵試的成敗對應試者來說,往往具有“一錘定音”的作用。

經驗證明,成功的麵試應把握以下幾條原則:

1、化被動為主動的原則

從形式上看,麵試是用人單位對應試者的挑眩通常是由考官出題,主導麵試進程和結局,考官的態度、評價,決定著應試者的去留。而應試者則是處於被召喚、被支配、被挑選的地位,似乎沒有多少主動權可言。其實,如果應試者換一個角度看問題,把麵試當成推銷自己,展示才華的過程和機會,把麵試現場當成表現自己的舞台,那麼,應試者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獲得麵試的主動權。 比如,在事先就會以積極姿態有目的地進行大量卓有成效的準備工作,包括了解和研究用人單位需求狀況、專業特點、考官心理、應答對策。在應試時,就會表現得精神飽滿,熱情亢奮,應對自如,左右逢源,正常甚至超常發揮自己的水平,從而把自己的優勢強點與對方的需求有效地對接起來,贏得考官的好感,最終成為麵試的優勝者。

2、外在形象與內在素質並重的原則

麵試的目的在於全麵考察應試者的素質,重點通常放在內在素質方麵。但是,從實際情況看,考官對應試者的直觀印象也是十分關鍵的。應試者不同的形象往往會帶來不同的效果。一般來說,外在形象能折射出一個人的內在素質、氣質和修養水平等,並易於給他人形成“先因效應”。良好的第一印象,能夠在無形中對考官的態度和評價產生了微妙的影響。因此,應試者應堅持外在形象與內在素質並重的原則,在著力表現內在實力的同時,關注一下自己的衣著打扮、行為舉止和態度表情,以向考官展示自己良好的修養和形象,做到自信而不自傲,自然而不放肆,展示而不賣弄,重禮節、禮貌而不拘謹卑微。這樣,討人喜歡的外在表現就成為內在素質的一種烘托、說明和強化,從而大大加深考官的印象。

3、心理與才學互動的原則

一般來說,應試者走進麵試現場麵對考官時,心理壓力會大大增加。如果不善於進行心理調節,就會心理失控,影響正常發揮。我們常常看到,有的應試者很有學問,但他們的心理素質很差,一走進嚴肅的麵試現場就緊張起來,恐懼害怕,不能正常發揮;特別是涉世不深的青年,沒有見過這樣的場麵,往往亂了陣腳。這種教訓應牢牢記祝實際上,心理與才學是一種互動關係。應試者應把自己的心理素質與才學表現協調好,做到以才學穩定心理,以心理支撐才學,使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為此,在麵試前既要注意才學準備,又要注意自身心理訓練。在麵試中,特別是入場後的前三分鍾,要采取措施,進行心理調節,穩定情緒,引導自己進入最佳競技狀態。在強大的心理支持下,才會有出色的表現。

4、真誠與口才相統一的原則

應試者不但應在專業上用功,還應注意追求嘴上的功夫,比如麵試中常用到的演講、對話等表達方式,要多加練習。麵試前,在對有關內容進行預測、材料準備和策略謀劃的基礎上,還要精心地進行語言表達技巧的設計和試講,看哪些內容宜直答,哪些宜婉答;先說什麼,後說什麼;追求哪一種表達風格等。有時候,同樣一句話,這樣說和那樣說的效果大不相同。在麵試過程中,還要把眼耳腦口都調動起來,最大限度地把思想內容表達出來,努力追求出奇新巧,反應敏捷,不斷閃現出灼人的思想火花。總而言之,麵試口才的最高境界是要善於表達真誠,談吐要真實得體。麵試應答一定要把真誠表達出來,讓人信服。真誠的東西才是最有魅力的。麵試應答不是演戲,不是演講比賽,在這裏,考官考察的是應試者的真實觀點、看法和水平。所以,應答必須發自內心,實話實說。在這裏,口才隻是一種手段,決不是目的。我們應善於把個人的真實思想,通過卓越的口才表達出來,說得有力度,有重點,有邏輯性,思路清晰,動情感人,形成共鳴。如果你誇誇其談,華而不實,一味地賣弄口才,那隻會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