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節 第33章(1 / 2)

一個哲人曾這樣寫道:“心靈若是堆滿垃圾,心胸容易狹隘;心靈若是一塵不染,心胸則無限寬廣。幽默的語言就來自純潔、真誠和寬容海涵般的心靈,是生命之歌中最曼妙迷人的旋律,是人生智慧之原上綻放的最美麗的花朵,是人們能夠從你那裏享受到的心靈裏的一片豔陽天。”如果把這樣的讚美之辭,送給我國的書畫大師啟功,應該說是最恰當不過的了。

啟功成名之後,便經常有人模仿他的筆墨在市麵上出售。有一次他和幾個朋友走在大街上,路過一個專營名人字畫的鋪子,有人對啟功說不妨到裏麵看看有沒有你的作品,啟功好奇就和大家一起走進了鋪子,果然發現好幾幅“啟功”的字,字模仿的也真夠到家,連他的朋友都難以辨認,就問到:“啟老,這是你寫的嗎?”啟功微微一笑讚道:“比我寫的好,比我寫的好!”眾人一聽,全都大笑起來。誰知說話之間,又有一人來鋪裏問:“我有啟功的真跡,有要的嗎?”啟功說:“拿來我看看。”那人把字幅遞給他。這時,隨啟功一起來的人問賣字幅的人:“你認識啟功嗎?”那人很自信說:“認識,是我的老師。”問者轉問啟功:“啟老,你有這個學生嗎?”作偽者一聽,知道撞到槍口上了,刹那間陷於尷尬恐慌無地自容之境,哀求道:“實在是因為生活困難才出此下策,還望老先生高抬貴手。”

啟功寬厚的笑道:“既然是為生計所迫,仿就仿吧,可不能模仿我的筆跡寫反動標語啊!”那人低著頭說:“不敢!不敢!”說罷,一溜煙地跑走了。同來的人說:“啟老,你怎麼讓他走了?”啟功幽默地說:“不讓他走,還準備送人家上公安局啊?人家用我的名字,是看得起我,再者,他一定是生活困難缺錢,他要是找我借,我不是也得借給他嗎?當年的文征明、唐寅等人,聽說有人仿造他們的書畫,不但不加辯駁,甚至還在贗品上題字,使窮朋友多賣幾個錢。人家古人都那麼大度,我何必那麼小家子氣呢?”啟老的襟懷比之古人,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一般地說,在社交場合,說錯了話,做錯了事,無疑應當老老實實承認,認認真真改正。但在某些特定的場合,如果也照此辦理又會使自己陷入極為難堪的境地或者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時,則不妨考慮一下,能否來個將錯就錯,出奇製勝,從而擺脫窘境。生活中就不乏其例,而且有趣的是,這種“文過飾非”非但不被視為“惡德”,反倒還是善於審時度勢,權宜機變的才華顯現。

有一次,張作霖出席名流雅席。席間,有幾個日本浪人突然聲稱,久聞張大帥文武雙全,請即席賞幅字畫。張明知這是故意刁難,但在大庭廣眾之下,盛情難卻,就滿口應允,吩咐筆墨侍候。隻見他瀟灑地走到桌前,在鋪好的宣紙上大筆一揮寫了個“虛”字,然後得意地落款:“張作霖手黑”。鈐上朱印,躊躇滿誌地擲筆而起。那幾個日本浪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麵麵相覷。機敏的隨侍秘書一眼發現了紕漏,“手墨”親手書寫的文字怎麼成了“手黑”?他連忙貼近張作霖耳邊低語:“您寫的‘墨’下麵少了個‘土’,‘手墨’變成了‘手黑’。”張一瞧,不由得一楞,怎麼把“墨”寫成“黑”啦如果當眾更正,豈不大煞風景他眉梢一動,計上心來,故意訓斥秘書道:“我還不曉得這‘墨’字下邊有個‘土’!因為這是日本人要的東西,這叫寸土不讓。”話音剛落,滿座喝彩,那幾個日本浪人這才悟出味來,越想越沒趣,隻好悻悻退場了。

原本難免大出洋相的一個筆誤,竟然成了民族氣節和鬥爭藝術的折光反映這種“化腐朽為神奇”的效果不就仰仗著將錯就錯的巧妙運用嗎那麼,怎樣將錯就錯,才能出奇製勝呢大多數情況下,將錯就錯特別講究隨機應變,自無固定程式可言,但其心智運作的基本軌跡還是依稀可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