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節 第34章(1 / 2)

生活中,有時雄辯滔滔是能夠情動四海,力挽狂瀾的。像孔明的舌戰群儒,蘇秦的縱橫捭闔,都是用語言的力量,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變被動轉為主動。但是,在生活中,有時你會遇到一些特殊的情況,你所麵臨的是一些不容講理、不能講理或根本講不得理的人或事,這時,簡短的、機智的巧言,就顯得更為有效。

語言的“巧”,首先在於用得“恰到好處”。也就是說一定要摸準對方的心理,一言擊準對方神經線最敏感的地方,使對方迅速做出有利於你自己的反映。

唐文宗年間,著名詩人、太學博士李涉一次途經九江遇到強盜攔劫。李涉手無寸鐵,眼看就要束手受辱。這時李涉麵對強悍的綠林大盜,口吟一首七絕:“春雨瀟瀟江上村,綠林豪客夜知聞,他時不用相回避,世上如今半是君。”強盜們聽後大喜,於是以禮相待,隻求把詩留下,平安放他過去。俗話說:“秀才見了兵,有理說不清。”何況李涉麵對的是與官家為仇的綠林大盜,一語不慎,就會招致殺身大禍。這時李涉充分利用了自己的優勢,準確把握了對方的心理:第一,作為綠林好漢,重的是義氣,因此李涉首先尊重他們,稱他們為“豪客”,並在詩中表示願意與他們為友,無論何時相見都可以親密交往,不用“回避”,這就使得這些好漢不好再與他為敵。

第二,作為強盜,忌的是一個“賊”字,李涉卻用“客”“君”字眼相稱,並且把他們粗暴的攔劫行為說成是“夜知聞”後的善意相訪,這就使得強盜不能再與他為敵。

第三,作為著名的詩人,他以詩作答,顯示了自己的身份,以自己的名聲影響強盜們的心理,又在詩中肯定了這些人在世上的地位,提高了他們的身價,使他們不能不以禮相待。這時這些一直受歧視的人覺得獲得他的這首詩,比獲得金銀珠寶更為珍貴。於是不僅不會加害於他,還會對他倍加尊重。李涉正是準確把握了對方的種種心理,四句詩就使自己轉危為安。

同樣是遇盜,巴爾紮克的退賊之法也很巧妙。一天夜裏,一個小偷鑽進巴爾紮克的房間,在他的桌子裏亂摸。巴爾紮克被驚醒了,他悄悄地坐起來,點亮了燈,然後微笑著說:“親愛的,別找了,我白天都不能從那裏找到錢,現在天黑了,你就更別想找到啦。”小偷看著平靜的巴爾紮克,乖乖退了出來。

巴爾紮克也是摸準了小偷的心理,所以能冷靜處理這一意外的情況。首先他明白小偷是來偷錢的,不是來害自己生命的,所以他不慌;同時他了解小偷在偷東西時神經特別緊張,稍一受驚,就會驚惶失措,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來,反而會危及自己的生命,所以他不喊。他稱小偷為“親愛的”使小偷不至於因被發現而與他為敵。其次,他明白小偷的目的主要是錢,所以他明確告訴小偷,自己沒有錢。這時的小偷,既拿不到錢,又不會被抓,不走又呆著幹什麼呢隻能是乖乖退出。

無論誰都有陷入僵局的可能性存在,因此如何去突破僵局的圍困,就顯得十分重要了,下麵幾種方法相信會使你成功地走出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