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個人都不喜歡被強迫著去做事或者接受他人的意見。人們都喜歡按自己的心願去買東西,或是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同時,喜歡有人來征求我們的意見、願望和想法。
韋森先生在沒有研究人類關係學之前,他損失了無數應該獲得的傭金。韋森是一家服裝圖樣設計公司的推銷員,他幾乎每星期都去找紐約某位著名的設計家,這樣做已經有三年的時間了。然而,每次這位設計家也並不拒絕見韋森,而且還總是把韋森帶去的圖案仔細看一遍……但就是不買。
經過了一百五十次的失敗後,韋森覺得自己必是過於墨守成規。所以他決定每星期利用一個晚上的時間,去研究一下人際關係的法則,以幫助自己獲得一些新的思想,產生新的熱誠。
不久,他決定采用一種新方法。他拿了幾張尚未完成的圖樣,走進那位買主的辦公室。這次,他並沒有像往常那樣請求買主購買這些圖案,而是請求設計師提出自己的意見,然後把它完成。設計師把草圖留了下來,讓韋森三天後去找他。
三天後,韋森又去他那裏,聽了建議後,把圖樣拿回去,按照那位買主的意思畫完。這筆交易結果如何?不用說這位買主完全接受了。
韋森過去失敗的原因——總是強迫設計師買他認為對方需要的圖樣。可是現在韋森所做的,跟過去完全不一樣了。韋森請設計師提供他自己的意見,使設計師覺得那些圖樣是自己設計的。現在韋森不用去求他買,他自己也會來向韋森買。
長島有一位汽車商,用了同樣的方法,把一輛舊汽車,賣給了一位蘇格蘭人。過去這位汽車商,把汽車一輛又一輛地給那位蘇格蘭人看,但他總是認為有問題,不是嫌這輛不合適,就是嫌那輛什麼地方有了損壞,再不就是價錢太高。
同事建議他,別強迫那種意誌不定的人買他的汽車,要讓他自己來買,也不必告訴他要買哪一種牌子的汽車。總之,要讓他覺得這是他自己的意願。
幾天後,有一位顧客想賣掉自己的舊汽車,汽車商突然想到了那個蘇格蘭人,也許他喜歡這種舊式的汽車。於是他打了個電話給那個蘇格蘭人,說有個問題想請教他。
蘇格蘭人接到他的電話後,馬上就來了。汽車商請他幫忙評估一下車子的價格。
蘇格蘭人聽到這些話後,滿麵笑容,終於有人來請教他,有人看得起他了。駕著這部車子兜了一圈,回來後他建議商人以三百元買進這輛車子。
於是汽車商問他願不願意以三百元的價格購買這輛車。他當然願意,因為這是他的意思……他的估價。所以這筆生意立刻就成交了。
人與人之間的理解,一向是人際溝通當中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關鍵。每個人都有自己既定的立場,也因此而習慣於執著在本身的領域當中,卻忘了別人也和自己一樣,有著他固執的一麵。更新第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