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中國威儀(1 / 2)

緊隨著島津毛利二家之後退出戰場的前田家、上杉家和佐竹家,也獲得了加封。這三家,曾經也被龐寧在日本地圖上劃出了大片勢力範圍,同樣屬於龐寧日本統治的外圍中堅力量。

圍攻江戶一戰,雖然龐寧在各地藩鎮的援軍到達江戶之前就取得了勝利。但各地大名投靠龐寧,派兵支援龐寧圍城,卻也是德川將軍自殺的原因之一。正是因為江戶城的快速攻落,德川幕府的重臣才能一鍋端,德川家的金庫才沒有被轉移藏匿。對於大名們是否派兵參加江戶圍攻,也是龐寧衡量各藩鎮功過的標杆之一。

前田家因為派兵參加了江戶的圍攻,加封了京畿平原北部的四十萬石。上杉和佐竹二家急著擴大自家領地,沒有派兵參加,則隻在日本東北部各加封了十五萬石。

得到加封的獎勵,這三家人同樣欣喜無比。跪坐在島津忠恒和毛利秀就旁邊,這三家的大名昂然俯視著後排的嫉妒者們,儼然已經成為了新幕府的拱衛者。

其他的大名,同樣依據石見銀山一戰中的表現,戰後的臣服態度而決定賞罰。

伊達家、真田家等坐在中排的諸侯,是在戰敗後迅速派兵參加了江戶城圍攻的“外樣大名”。雖然他們曾經向德川家效忠,但那時為主君效力,也是忠誠信義的表現,龐寧並沒有因此把他們全部逼到對立麵。

實際上,伊達家、真田家等之所以在石見之戰慘敗後能夠迅速整頓兵力參加江戶城圍攻,也說明了這些外樣大名並沒有在石見之戰中動用全力。

這些外樣大名,原先在德川家就被懷疑著,壓製著。他們的領地,全是在難以行軍的山區中,實際上龐寧也看不上。

他們用實際行動擁護了新政權,龐寧對他們的懲罰控製在一定程度上。對這些諸侯的處置,基本上是剝奪小部分領地所有權,並在接下來的“剿匪”戰爭中,或者說對德川家“譜代大名”的剿滅戰中,給予他們戴罪立功的機會。

得到龐寧的寬大處理,這幾家人也放下了心中的石頭。龐寧掛在前麵那根“戴罪立功”的蘿卜,更讓他們開始琢磨怎樣最大程度動員自家兵力,配合龐王攻打那些德川家的殘餘勢力。

龐寧的政策,逼得這些諸侯一門子心思為龐寧賣力。

後排的諸侯是石見之戰後書麵臣服,但沒有向江戶派兵協助攻城的。書麵臣服卻不派兵參加江戶圍攻,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準備首鼠兩端,又或者,是在石見之戰中全力以赴,以至於慘敗後發不出兵了。對於或沒誠意或沒實力的大名,龐寧做了較重懲罰。

他們基本上都是被沒收一半領地,甚至大半、全部領地。即便能留存下來一些領地,也大多不是原先的地方。龐寧把這些人的領地轉到了最偏遠的山區,並要求他們立即搬家。

憑借石見之戰的威勢,再加上前麵兩幫諸侯實際上已經變成了龐寧的門下走狗,這些剝奪領地動及根本的命令,也沒有任何人敢開口反抗。

所謂時也勢也,龐寧的力量雖然隻有幾千水兵,不足以橫掃日本,但隻要團結了一些諸侯,消滅另一些諸侯還是辦得到的。有這樣的力量,加上有理有據的獎勵和懲罰,足以讓人心生畏懼,讓整個統治架構堅若磐石。龐寧背靠南海軍的統治,比單純依靠關東平原武士的德川家更為強勢。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統治實力的來源決定上層建築的結構。實際上,龐寧在日本的勢力,也超過了原先的德川家。

原先德川將軍家,德川家親藩大名領地主要分布在關東平原和京畿平原,但因為德川家起家時候本身實力不濟,需要依賴外部協助,所以日本各平原中也有不少富裕地區,是被譜代大名占據的。

比如藤堂家,原來就占據名古屋西南部的沿海平原。

但如今,經過龐寧的戰爭洗禮,德川時代的親藩大名和譜代大名的領地大都被沒收,取消,變成了龐寧的直屬地。整個關東平原和日本京畿一帶最肥沃的地方,都已經是龐寧的地盤。江戶、名古屋、大阪,日本最繁華的地帶已經全部被龐寧收羅入網,一口鯨吞。

如果用領地中糧食產量來衡量的話,日本兩千多萬石的土地,德川幕府時代有七百多萬石是在將軍手上。但在大量諸侯被剝奪領地,轉封後,龐寧控製的北條幕府帳下,直屬領地已經達到一千一百萬石。

這些領地全部是在易於管理,易於南海軍後勤補給的平原地帶。南海國的四磅炮炮車,可以在這些平原地帶橫行無阻。在缺乏障礙的平原中,線膛槍的射程優勢也會得到極大發揮。

龐寧現在的軍事力量,能夠維持這些平原地形中的領地。而在未來,在對這些領地進行充分消化後,這些土地上的人力和財富會逐漸轉化成新的武裝力量,龐寧的實力將會進一步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