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初,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和第三野戰軍,沿著西起鄱陽湖口東至江陰要塞的千裏長江北岸,積極準備渡江作戰。人民解放軍決定於4月21日強渡長江。
4月20日,炮三團團長李安邦和當時任團政委的康矛召同誌前往揚州八兵團司令部參加渡江作戰的會議。9點鍾左右,一陣急促的炮聲從三江瑩方向傳到正在舉行會議的揚州。稍後不久,司令部即接到炮三團打來的電話:一艘英國軍艦不顧下遊我軍鳴炮警告,強行溯江駛過我三江瑩左翼的炮位,我向英艦開火,英艦也向我陣地還擊,雙方展開了猛烈的炮戰,英艦中彈30餘發,懸掛了白旗駛離南岸,停靠在我陣地西南約7000米處。
下午1點30分,三江瑩方向又傳來了炮聲,另一艘英艦從上遊順流疾駛增援受傷的英艦,同我炮兵展開了激烈的交火,英艦連續中彈五發後,全速下駛脫離我火力網,然後又調轉艦頭沿北岸上駛,利用我野炮陣地的死角,擊毀七連野炮兩門。該艦繼續上駛時,遭到我一連榴彈炮的迎頭痛擊。英艦又連中數彈,被迫回頭下駛。
傍晚,解放軍的幾位首長趕回三江瑩後,看見那艘船尾懸掛著英國國旗編號為F116的軍艦停泊在長江南岸,船名已看不清楚,隻能夠看見指揮台、尾炮塔及船身多處中彈的斑斑裂口。英艦之所以泊近南岸,估計是在指揮台中彈後航向失控而擱淺。
這兩艘在長江肇事的英艦第一艘叫“紫石英”號,第二艘叫“伴侶”號。
當晚,外電報道了在長江肇事的英艦“紫石英”號和“伴侶”號的受傷情形。
這時,緊靠國民黨炮兵陣地的“紫石英”號已降下了白旗,但它所處的位置嚴重妨礙我步兵的渡江和登岸。因此,第二十軍指揮員要求炮兵迫使該艦移走。
接到命令,七連向“紫石英”號連連發炮之後,從艦上傳來幾聲劇烈的爆炸聲響,一道濃煙從艦上滾滾升起。此刻江水受到晚潮的影響,水位有所上升,使得“紫石英”號可以駛離。就這樣,受到重創的“紫石英”號在晚潮中緩緩移動,然後消失在蕩靄的水天之際。
英國遠東艦隊獲悉“紫石英”號和“伴侶”號在長江內先後受傷的報告後,副總司令梅登海軍中將立即乘旗艦“倫敦”號並率驅逐艦“黑天鵝”號全速馳援。
4月21日晨,英國艦隊駛過了江陰,繼續向中國人民解放軍控製的江西前進。英艦密切窺察我陣地,艦上的巨炮一齊指向北岸。
早在北岸待命的特縱炮隊一團向英國艦隊鳴炮示警。英艦自恃船堅炮利不僅置我警告於不顧,而且向我猛烈轟擊。忍無可忍,我沿江炮火隻好一起向這艘目中無人、絲毫不識時務的英艦開火。霎時間,英國艦隊紛紛中彈,“倫敦”號帶著累累彈孔和傷痕潰駛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