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黨中央毛主席轉戰陝北大事記(3)(1 / 3)

孟良崮戰役激烈進行。霎時,毛主席電示陳賡、粟裕稱,此次戰果大小決定於你們是否集中七八個縱隊於一個戰場內作戰。對鉗製方麵必須隻使用極少數兵力。

16日

10時,毛主席擬中央軍委致陳毅、粟裕電稱,中央社15日徐州電謂你們分為左右兩兵團。右兵團守博山,左兵團傾巢南犯等語。望令博山、萊蕪地區部隊向敵五軍、十一師、五十六師等部舉行有力襲擾,借以迷惑該敵。

經三晝夜激戰,我陳粟大軍在沂蒙山區之孟良崮,殲滅蔣介石五大主力之一的“王牌師”——整編七十四師全部及八十三師一部共三萬二千餘人,擊斃七四師師長張靈甫。孟良崮大捷,標誌著華東戰局的轉變,敵人被迫停止進攻,我軍開始奪得戰爭主動權。

17日

毛主席擬中央軍委致陳毅、粟裕電稱,對孟良崮大捷“極慰”,敵六十五、二十五、八十三師距七十四師如此之近,作戰三天之久,你們以一部阻擊,敵均無法增援,證明敵增援能力是很差的。

“現在你們進擊二十五、八十三師,又是一個大戰。你們應當減少鉗製方麵的兵力,集中最大兵力殲滅該兩師……究應如何,望按情酌辦。”

18日

毛主席連擬兩電給陳毅、粟裕,一電稱:“因敵援兵已靠近,適可而止,停止攻擊二十五、八十三兩師,全軍集結休整,待機再戰,處置甚妥。”另一電稱:“派到魯南之兵力,不要超過一個縱隊,北麵應有八個縱隊,準備於舉行攻三維打援時,你們手中有充足之兵力。”

蔣介石政府頒布“維持社會秩序臨時辦法”,授權各地采取血腥鎮壓群眾的“必要措施”。

20日

偽國民參政會開幕,決議“速派大軍清剿各地共匪,”並“速向美國政府切實磋商借款”。

南京、上海、杭州等地學生示威。北平、天津學生被國民黨軍警毆傷逮捕百餘人,造成“5·20”血案。

21日

毛主席擬中央軍委致聶榮臻、蕭克電稱,東南西滿我軍正配合作戰,迭獲勝利。平津保敵軍是否調一部出關增援,望嚴密注意。

22日

毛主席擬中央軍委致陳毅、粟裕電稱:全國各戰場除山東外均已采取攻勢,但這一切攻勢之意義均是幫助主要戰場山東打破敵人進攻。蔣管區人民鬥爭其作用也是如此。劉鄧下月出擊作用也是如此,而山東方麵的作戰方法,是集中全部兵力於濟南、臨沂、海州之線以北地區,各個殲滅該線之敵。該線擊破之日,即是全局大勝之時,爾後一切作戰均將較為順利。

24日

毛主席擬中央軍委致陳賡電,令他6月完成休整西進準備,“7月上旬由大寧、軍渡之間渡河,先至陝北作戰,再至寧夏、甘肅廣大區域作戰,以殲滅胡軍及其他頑部,奪取大西北為目標。”對陳賡提出的胡軍將返回山西,為創造一塊安全的後方應奪取太原等意見,電報指出:在目前形勢下,我之主要作戰目標是蔣介石,對於閻錫山主力的消滅及太原的奪取,應放在爾後去做。目前胡軍亦不一定返晉,即使返晉我也應引其回到陝甘予以消滅,這對於保衛山西解放區也最為有利。電報要陳賡進行政治動員,使全軍人人明了西進的偉大意義。

26日

西北我軍獨五旅攻波羅失利一事,毛主席致電彭德懷、習仲勳稱,波未克的原因是“輕視該敵,事前沒有精密偵察及充分準備”。

27日

中央軍委在《準備反攻報告》中指出,從1946年7月到12月,我發動全麵進攻,被我殲滅45個旅,宣告破產。1947年初,敵開始實行重點進攻,一麵,黃河放水,切斷華東與晉冀魯豫的聯係,以黃河天險分割我當時兩個主要戰場;另一麵,集中胡宗南三十一旅進攻陝北,調遣60個旅進攻華東。胡軍占延安後,在山西南部的20餘縣被我收複,閻錫山也說這是蔣胡戰略上的大失敗,“在陝北撿得一塊幹骨頭,在晉西南失掉一群大肥牛”。山東我軍從1月初的魯西戰役到孟良崮戰役,四個半月殲敵18個旅,20萬人。

28日

毛主席擬中央致鄭位三、李先念及中原軍全體同誌的慰問電稱,我中原各部從去年7月起,在陝南、豫西、鄂西、鄂中、鄂東、湘西等地,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之下,執行中央戰略意圖,堅持遊擊戰爭,曾鉗製了蔣介石正規軍30個旅以上,使我華北、華中主力渡過蔣介石進攻的最困難時期,起了極大的戰略作用。所有參加這一英勇鬥爭的指戰員均為全國人民所敬佩。

29日

新華社發表社論《東北一年》,認為東北形勢一年來發生的巨大變化震動了全國。東北解放軍的全麵反攻是整個解放區全麵反攻的信號。

30日

毛主席撰寫的新華社社論《蔣介石政府已處在全民的包圍中》,指出中國已有兩條戰線。戰爭是第一條戰線,學生運動是第二條戰線。“中國事變的發展,比人們預料的要快些。一方麵是人民解放軍的勝利,一方麵是蔣管區人民鬥爭的前進,其速度都是很快的。為了建立一個和平的、民主的獨立的新中國,中國人民應當迅速地準備一切必要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