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我軍開始隴東戰役,彭德懷、習仲勳電告毛主席,青海馬家軍之八十二師頑強,“全部擊斃,無一生俘”。敵不住民房住帳篷,以“蔣毛爭天下與民無關”欺騙人民,捉我方即割頭破腸開肚。
毛主席擬中央軍委致賀龍、李井泉及獨五旅電稱:“五旅由賀李指揮。我們不直接指揮。”關於攻克波羅未克之事,電報指出:“一次失利,並不要緊,取得教訓。爾後必須多打勝仗。今後作戰,必須事先有精密之偵察與充分之準備,確有把握方可舉行攻擊,否則寧可忍耐待機,決不要打無把握的仗。也不要性急。”
周副主席在給西北局諸同誌的信中,指出必須糾正在擴軍工作中強迫命令的嚴重現象。“寧可因經過各級動員,了解情況,宣傳擴軍,說服群眾,幹部帶頭,自動報名;解決困難,走群眾路線而費去許多人力時間,也不要因強迫命令,限期分配而造成動員鄉村、部隊及黨的工作中種種困難和惡果。”
31日
王震電告彭德懷、習仲勳:“攻馬我犯嚴重過錯,損失嚴重(傷亡八百餘人)。青馬如此頑強,出我意外。郭鵬(三五〇旅旅長)負重傷。”
6月1日
蔣介石血腥鎮壓學生運動,打死武漢大學學生三人。各地學生、市民紛紛舉行反饑餓、反內戰、反迫害集會和遊行。據統計,5、6兩月,國民黨在各大城市逮捕學生、教員、工人、記者、市民、民主人士等在一萬三千人以上,造成死傷者四百餘人。
3日
周副主席擬中央《關於學生運動方針》的指示,電告上海地下黨負責人劉曉、錢瑛稱:你們領導鬥爭向前發展的方針是對的。這樣,可以鞏固校內(包括教職員)的統一戰線,以便集中要求於可能實現的條件(為釋放所有被捕學生教員,醫治受傷學生,懲辦暴行人員,取消緊急措施及軍事戒嚴等),然後再改變鬥爭形式,繼續進行要和平、要飯吃、要自由的運動。目前,蔣政府捕殺學生並及教員記者的暴行是普遍的,應抓緊社會上對此暴行的共同憤慨及統治階級中某些矛盾。堅持放人反暴行的要求,以團結內部,擴大同情。學生的組織形式也應與此形勢相適應,設法聯合,以達到成立全國學聯的目的。
毛主席電複劉伯承、鄧小平稱:同意全軍休整,渡河時間推遲到月底。主力南進須作長期打算,望做政治上物質上之各種準備工作。
4日
毛主席擬中央指示稱,我軍作戰已全部由戰略防禦變為戰略進攻,一切大規模破壞鐵路的行動應予停止。
5日
新華社發表社論《破車不能再開》,評第四屆第三次國民參政會。指出蔣介石的反動統治,“不但是一輛破車,並且已經‘拋錨’了”。人民在不遠的將來就會勝利。
彭德懷、習仲勳致電二縱、教導旅稱,合水戰鬥,王震應做輕敵之自我批評。
6日
敵機飛臨“三支隊”住地王家灣一帶偵察。早在真武洞祝捷大會後,毛主席一邊聽廣播,一邊就說:“胡宗南要來拜訪我們了。”5月下旬,蔣介石派一小組,帶著美國最新電台測向儀到延安。測向結果,發現王家灣—帶有電台群。胡宗南說:“就是犧牲兩個師的兵力,也要捕捉中共首腦部!”6月初,我接到情報,知敵人要進行突然襲擊。“三支隊”當即準備轉移,毛主席指示幫助老鄉堅壁清野。
8日
敵軍長劉戡率四個半旅向王家灣撲來。清晨,任弼時派騎兵、步兵四處偵察。毛主席向偵察員詳細詢問敵情。中央警備團參謀長率領一個排,到王家灣以南的楊屹嶗灣山上搶修工事,準備阻擊敵人,掩護中央轉移。
黃昏時,隊伍集結待命。偵察員們紛紛回來告急。已看到敵人在山上燒起的幾十個火堆。可是,向何處轉移?往東還是往西?毛主席和任弼時之間發生了激烈爭論。任弼時提出,我主力遠在隴東,敵人四個半旅,我們四個半連,向西可能和敵人相遇,回旋餘地小,有被包圍的危險。糧食也非常困難。因此,他認為往東轉移比較安全,必要時,可東渡黃河。毛主席則主張,出乎敵之預料,向西鑽進山溝,仰仗天險和群眾支持,利用胡馬間的矛盾,可以轉危為安。他堅決反對離開陝北,表示決不過黃河。周副主席說:“敵人已經到了家門口,不能再爭了。”最後決定按毛主席的意見向西轉移,但要先往北走一段。當時,各大隊打前站的,王家灣一帶的老鄉,均已順溝向東走去。毛主席命令派騎兵把老鄉叫回,因為敵人正由西往東追來。有人擔心,老鄉也跟著隊伍往西走會暴露目標。毛主席嚴厲地批評了這種不顧群眾死活的態度。
夜晚,毛主席一行離開居住了53天的王家灣,上山往北走去。
6月9日
電閃雷鳴,大雨如注。“三支隊”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中行軍。坡陡路滑,馬不能騎,警衛戰士們扶著毛主席緩緩爬山。馱電台的騾子滾下山坡摔死了。有人從山上跌到溝裏,人們用綁腿布接起來把他拉上山。黎明時雨停,渾身濕透的周副主席哼著歌,從隊伍裏穿過。他對四大隊新華社大隊長範長江說:“長江,將來要把這一段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