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
晉察冀我軍在清風店戰役中,殲敵一萬三千餘。
23日
毛主席擬中央致楊得誌、楊成武等電稱:“你們領導野戰軍,在保定以南殲滅敵第三軍主力,俘虜軍長羅曆戎,創晉察冀殲滅戰新紀錄,極為欣慰,特向你們及全軍指戰員致慶賀之忱。”
25日
適逢九九重陽節,毛主席到佳縣城郊白雲觀,參觀名勝古跡,和鄉親們一起觀看廟會演出。
27日
蔣介石政府下令解散民主同盟。
西北我軍開始第二次攻打榆林。
29日
國民黨特務殺死浙江大學學生於子三,激起學生運動新高潮,各大城市參加者達十萬人以上。
毛主席從南河底到呂家坪。
31日
毛主席離呂家坪,經桃花渡返回神泉堡。
11月1日
陳賡大軍繼豫西戰役後,對伏牛山東麓發動攻勢,至26日,殲敵一萬二千餘人。至此,豫鄂陝解放區已擴展到南臨漢水,北至隴海,西越丹江,東至平漢的廣大地區。
2日
20時,毛主席電告彭德懷、張宗遜,鄧寶珊率綏遠援兵陸續趕到,務不使其入城。
3日
東北我軍結束了曆時50天的秋季攻勢,共殲敵六萬九千人,敵被我完全孤立於長春、吉林、沈陽、錦州等地。
4日
16時,毛主席擬中央軍委致彭德懷、張宗遜電稱,鄧寶珊援兵、馬部兩個騎兵團和暫九旅三個團,分從定邊,安邊援榆林,應先打援兵。
5日
1時,毛主席擬中央軍委致彭德懷、張宗遜電,令其用十個團打鄧寶珊,八個團攻城,如不行應全力先打鄧、再打馬、然後攻城;調四縱以六七天行程到橫山打馬後路。
6日
12時,毛主席擬中央軍委致彭德懷、張宗遜電稱,攻城坑道以充分完成為望,隻要10日前攻下榆林即為有利。
12時,彭德懷、張宗遜電告中央軍委,寧夏馬鴻逵十八師及兩個保安團出動援榆,傅作義十七師主力已到紮旗,榆林即使攻下亦難鞏固。為消滅馬家主力,收複三邊,已令四縱速至橫山集結打馬。
彭德懷、張宗遜電告王震、王世泰:榆林設防較前更進步,城腹地掘槍眼隱蔽,不易判明;城腳小;暗碉接近甚難。東城外建築物均平毀,南門外高地及淩霄塔、三義廟構成所謂王風崗式麵的防禦。我已肅清南城外工事,逼抵城垣坑道即將完成。蔣機數十架,晝夜轟炸(比進攻延安時多)。胡宗南利用榆林來鉗製我主力,打通潼關、洛陽、鄭州交通可能性大,出兵援榆可能小。你們應加緊補充提高戰力,待主力南進時,協同殲滅胡軍主力,收複延安,這是野戰軍今冬嚴重任務。
9日
17時,彭德懷、張宗遜電告中央軍委,昨晚炸破城牆因距離測量不準,爆炸孔尚離城三步。炸藥已無,不能再炸。因城高,地形開闊,爬城無把握。20天至一月後天氣寒冷,榆林更難攻。晉綏可否再拿四五千斤炸藥,以備擊潰援軍後再攻城。三個縱隊均集結榆林周圍,待北、西兩路援軍進至距榆林一天行程內,集中主力首先擊破一路,再破他路。
20時,中央軍委電複彭德懷、張宗遜同意上述計劃,“望精心準備打敵援兵一路”。
11日
彭德懷、張宗遜電告中央軍委,寧夏馬鴻逵援榆軍十個團,由馬敦靜指揮,離榆林220裏。我擬集中一、六兩縱及四縱主力殲滅馬暫九旅及騎兵二十團。
12時,毛主席擬中央軍委致彭德懷、張宗遜複電稱:似宜定打馬之十八師。
12日
晉察冀我軍解放石家莊,殲敵二萬四千人,活捉敵師長劉英。
14日
24時,毛主席擬中央軍委致彭德懷、張宗遜電稱,如敵集結一點不能殲滅,請考慮以一部監視正麵,全軍主力轉入敵後,向三邊方向前進數十裏至百餘裏,迫敵後撤回援,然後於運動中殲滅之。
15日
9時,彭德懷、張宗遜電告中央軍委:寧馬四個團於大元灘附近,14日黃昏、15日拂曉,我集結三個縱隊,從東、南、北三麵猛攻均未成,僅俘300人。除馬軍裝備已改善、戰力較前稍有加強外,主要是我軍有些疲勞,不充實。敵逐步築工事,逐步撤退。
10時,彭德懷、張宗遜電告中央軍委:寧馬率步騎十個師援榆(號稱三萬,實際兩萬五千以上),被阻於榆西60裏之大元灘。15日午被擊退。我主力即日秘密回擊鄧寶珊部北路援軍。
17時,彭德懷、張宗遜電告中央軍委:敵西路援軍被阻擊退。沙漠寒冷,糧食困難。敵退謹慎。我主力連續戰鬥,需稍加整補,擬停止追擊。一、六兩縱休整十天後繼續攻榆。
16日
15時,毛主席擬中央軍委致彭德懷、張宗遜電稱:在十八師向榆林靠攏情況下,我軍宜乘虛攻三邊,並吸引十八師回援,殲其一部;該地糧食必不少,吃的問題可能解決。但我宜休整若幹天後西進。
17日
彭德懷、張宗遜電告中央軍委:寧馬援榆軍三萬多,被我殲滅、擊潰兩個團。榆林戰鬥中,敵空軍活躍,前所未有。沙漠氣候夜間寒冷,加以露營增加,部隊疲勞,目前極需短時期休整,擬暫放棄攻榆打馬,等馬軍回頭時殲之。
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