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楚國的春申君黃歇、趙國的平原君趙勝和齊國的孟嚐君田文,是戰國後期的著名人物,號稱“四公子”。他們謙虛地對待從各地來投奔他們的人,凡有一技之長的人,都受到了他們熱情周到的接待。“四公子”的美名傳遍了諸候國,吸引了天下豪傑。
呂不韋身為秦國的相國,對“四公子”很不服氣。他想,強大的秦國,在諸候國中地位顯赫,可是卻沒有一個像“四公子”那麼出名的人物,真是讓人臉上無光啊!呂不韋決定要改變這種狀況,使秦國成為天下人才的聚集地。
呂不韋為了招徠各國人才,對來到秦國的文人學士,給予了非常優厚的待遇。沒過多久,許多有才能的人都到了秦國,投奔到呂不韋的門下。呂不韋對他們量才使用,給他們安排了不同的事做。呂不韋還鼓勵他們討論天下大事,總結曆史經驗,把各自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彙集起來,整理成文章,最後形成了有一百六十篇論文,共二十六卷的著作。呂不韋高興極了,他認為這本書囊括了古往今來、天地間萬事萬物,完全蓋過了“四公子”的成就,他給這本書起名為《呂氏春秋》,也稱《呂覽》。
呂不韋把《呂氏春秋》公布在鹹陽城的門樓上,邀請各諸候國的學士賓客前來觀看,說有誰能增減一個字,就獎給他千金。
鹹陽城的男女老少,都滿懷歡喜地擁到城門口,各諸候國的文人學士也趕來了。
結果,沒有一個人能改動一個字。呂不韋的名聲從此傳遍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