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我們看到恒天然出事後國內主流媒體是窮追猛打,似乎沒有什麼人有膽量出來挑戰這些主流媒體,最後你發現隻有我敢。首先我承認這次恒天然可能確實有失誤,但最多是責任事故,不是有意為之。但我請問,如果恒天然都能發生這麼多事故,你告訴我,國內乳品企業會一點問題都沒有嗎?為什麼沒有一家主流媒體敢出來批評中國乳製品企業,你不覺得更值得懷疑嗎?而且,新西蘭的乳業占到全球出口量的46%,如果他們真的有這種可怕的汙染事件,我告訴你那就是一個世界性的事件,而不是隻有在中國才發生的事件。如果隻在中國鬧得如此沸沸揚揚,那隻能說明我們自己的奶粉質量已經讓國內消費者成了驚弓之鳥,所以這次才會引起軒然大波。
對於國產奶粉,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理事長宋昆岡說,我自己的孫子就喝的國產奶粉,99%的國產乳製品合格。好了,崔永元說了一句話就代表了我們老百姓的心聲,那就是“我哪知道1%不合格奶粉在哪裏?”人一倒黴起來搞不好就買的是那1%。99%這個數字已經成為了我們乳品行業自我標榜、掩蓋現實的護身法寶,而這個數字是一個神奇的數字,我們這裏搜集一大堆資料發現,國家質檢總局宣布過合格率達到99%食品的還包括,出口食品、供港食品、香腸、火腿、炒貨、粉絲、粉條、月餅,也就是說所有中國本土所產的產品在質檢總局檢驗之下統統是99%合格。好吧,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別的我不敢多說,最後送給質檢總局一句話,送給主管官員一句話,同時我更要告訴各位父母,請記住:恒天然這次可能確實有汙染事件,但如果你借這次事件把恒天然趕走,把其他外資奶粉統統趕走的話,我可以給你保證會出現這樣的結果——中國的乳製品企業將更墮落!到最後像三聚氰胺一樣的犯罪事件不但層出不窮,而且隱瞞不報,你根本不會知道,什麼時候你們的子女就成為最後的犧牲品。
三、保障乳品安全,我們應該向新西蘭學什麼
為了應付這次所謂的恒天然奶品汙染事件,我們政府也出台了一些相應的政策,希望能夠做一些補救。這些政策在我看來,說兩個字“荒謬”,再說兩個字“無聊”,再說四個字“一定失敗”。為什麼?根據8月16日《中國證券報》的報道,工信部推出新的方案,叫作《推動嬰幼兒配方奶粉行業兼並重組工作方案》。到2018年底,要在中國形成3~5家的超大型集團式的乳品企業,將中國乳製品企業總數壓至50個,其中前10家的國內品牌應該占到80%的市場份額。
各位,這樣就可以解決問題嗎?我告訴你,你這麼做不但解決不了問題,而且這些企業一旦做大之後是什麼結果。看看三鹿集團,連續15年中國銷量第一,而且占到中國市場份額的18%,結果呢,這種大型的乳製品集團會管消費者死活嗎?你還希望它像恒天然一樣自己報道自己的汙染事件,怎麼可能?遇到這種情況它們隻會勾結地方政府、控製媒體。所以我建議工信部千萬別推這個方案,這個方案反而會使情況更惡化,這樣我們的老百姓、我們的嬰兒更加得不到保護。
我們真正需要做的,不是組建什麼壟斷乳品企業,而是學習新西蘭的乳業管理模式。我們看到,恒天然集團壟斷了新西蘭95%的奶源。但是你要知道,它不是一個類似於蒙牛伊利這樣的企業,而是合作社組織,它的股東是新西蘭1萬多個奶農,並且它有一套成熟的奶業管理模式。
第一,嚴密的質量追溯機製,每個人都不敢在乳品質量上胡來,因為他們自己就是老板。而且對牛奶質量采取連坐製度,收上來的奶一家有問題,全車倒掉,還可以追責到有問題的農戶。如何追責呢?國家層麵每頭牛都有“戶口”。新西蘭的“國家奶牛信息數據庫”記錄著1984年以來3000多萬頭奶牛的信息。現在,新西蘭幾乎所有奶牛在這個數據庫裏都有完整而詳細的記錄,相當於給每頭牛上了個“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