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救救孩子:中國奶粉和轉基因之殤(2)(1 / 2)

第二,企業層麵。供應鏈透明化,從奶源、生產加工、檢測、包裝、上市都是透明的,公眾可以了解他們手中購買的每一份乳製品奶源產自哪家牧場,由誰生產加工、誰來檢測、包裝在哪裏,又通過哪些渠道進入消費者手中,每個環節出了任何問題都能夠及時讓消費者獲知。一旦發現有哪個批次的原奶出現問題,工廠就會追溯到出問題的牧場,甚至能找到是哪一頭牛出了問題,從而確保問題得到及早發現和控製。這種對食品的監控水平才是保護消費者利益的最重要手段,我們有嗎?

四、中國乳業四大怪現狀

因此從這次恒天然事件中,我覺得我們更應該看到和反思的是我們中國自己的奶製品行業的問題。目前中國奶粉市場存在的四大怪象:

第一,中國的奶品市場是全世界最奇特的,我們是以常溫奶為主,而美國、歐洲、澳大利亞、新西蘭幾乎沒有常溫奶,它們都是冷凍奶。因為送冷凍奶非常麻煩,需要整個冷凍鏈設備,我們省得這個麻煩,搞常溫算了,但你知道常溫奶有什麼問題嗎?菌落種數高得嚇死你。

第二,我們中國牛奶的標準在全世界最低,而這個標準還不是所謂的監管單位設定的,是所謂大的奶製品企業自己設定的。舉一個例子,體細胞是一個嚴格查核的標準,那麼中國什麼情況你知道嗎?我們的奶牛抗生素用得很多,因此我們的奶牛體細胞嚴重超標。

第三,廣告洗腦,讓中國父母習慣於給小孩喝奶粉衝泡的牛奶。在歐美、新西蘭跟澳大利亞你幾乎看不到用奶粉衝泡奶給小孩喝,他們都是喝低溫奶,奶粉衝泡奶通常都是烤蛋糕之類才用的。我們為什麼這麼喜歡喝奶粉衝泡的牛奶,我相信這是像腦白金一樣經過大量廣告宣傳之後,我們的父母普遍被洗腦,接受了這種錯誤觀念。

第四,全世界隻有中國一個國家的奶牛不是合作社養的,全世界隻有中國一個國家的奶農不是合作社的股東。世界其他奶業集團都是以合作社組織為基礎,每一個奶農都是一個股東。因為奶農自己是股東,為了自己的利益他們一定要保證品質,所以這種合作社組織成為全世界奶業最通用的一種模式。我很驚訝,我們工信部不向合作社方向走,反而要搞壟斷企業,到最後一定是壟斷企業勾結政府、控製媒體,坑害消費者。

五、撲朔迷離的轉基因實驗真相

說完奶粉,我們再來談談轉基因,在糧食安全的討論當中轉基因問題是熱度最高的。2013年6月初農業部批準進口來自巴西和阿根廷的三種轉基因大豆,這消息一出全國輿論嘩然,立即掀起了一輪關於轉基因作物安全性的爭論。兩周之後一篇《轉基因大豆與腫瘤和不孕不育高度相關》的報道又開始在網上傳播,這為先前辯論的烈火澆上了一瓢熱油。關於轉基因技術的利弊無論是科學家還是農民,無論是西方的還是東方的,可謂涇渭分明,差不多一半是堅決支持而另外一半徹底反對。

那麼我們農業部是怎麼回應的呢,說“中國並非唯一食用國,目前公眾的質疑聲主要是對於轉基因食品係統的無知所造成的”。堂堂農業部用這種口氣而不是用科學的數據來回應民眾的質疑,對這種回應方式,我感到大惑不解。

農業部說他們做了三年的實驗才批準這三種轉基因大豆的進口,你真的做了三年的實驗嗎?那麼我搜集了一些資料,2013年5月20日,農業部回答一個信息申請者的信函:“我部沒有收到你公開申請中所稱的轉基因大豆‘IntactaRR2Pro’安全證書申請文件,申請信息不存在。”也就是說5月20日農業部承認這種轉基因大豆的安全證書的信息是不存在的,但我們6月13日批準的三種轉基因大豆的進口當中就有這種大豆。

因此,真相到底怎樣,我相信各位有自己的判斷。而且我想再問一下,你所謂的三年實驗,實驗的結果有沒有得到公開驗證,還是你們自己幾個人在研究室裏麵寫出一個結論來?我們老百姓表示懷疑。

對轉基因的質疑,當然我的權威性不夠,可是袁隆平的權威性應該是很夠了吧。袁隆平先生講了一句話我覺得是很客觀的,他說“轉基因食品對人體是否有傷害需要非常長的時間來考察,至少需要兩代人才能得出結論”。那麼農業部是用多少時間做成的實驗呢?根據我們找到的資料顯示,工程院院士陳君石教授接受轉基因公司孟山都的委托做了一個調研報告,這個報告後來被農業部所采納,報告標題是“抗農達大豆40-3-2及其產品使用安全性檢驗的大鼠90天的喂養實驗”。那麼我注意到了,隻做了90天的實驗,而不是袁隆平講的兩代人。

所以我要公開質疑陳君石教授,法國做過類似的實驗,發現吃轉基因食品的公老鼠四個月之後才發生腫瘤現象,母老鼠七個月之後才發生腫瘤現象。也就是說陳君石教授所做的實驗剛好在腫瘤發生前一個月,你就停止不做了,所以這三個月你當然找不出任何問題來。如果我要求你做六個月,或者做八個月呢,說不定你就發現腫瘤了。而且最讓我感到大惑不解的是什麼呢,這是利益集團委托你做的研究報告,這個轉基因大豆是孟山都研發的,而孟山都又給你錢來做這個研究,這不是又當裁判又當球員嗎?這符合科學研究的客觀標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