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 推廣農事(1 / 2)

蘇軾回頭一看,見一名道人騎著毛驢朝這邊趕來。蘇軾一臉迷茫地看著這張生麵孔,問道:“道長認識我?”WwWx520xs.com

道人下了毛驢,對蘇軾道:“貧道鄧守安。”

蘇軾震驚道:“鄧道長!您怎麼會在這裏?”

鄧守安道:“貧道碰巧聽聞先生在這附近就趕了過來,想與先生見上一麵。剛才也不確定是不是你,就試著喊了聲,沒想到果真是。”

蘇軾去年剛到惠州時,路過羅浮山曾去道觀拜訪鄧守安,怎奈對方外出不在觀中,隻得作罷。鄧守安回來後聽聞蘇軾來訪,正打算抽空去拜會一下,不料聽聞有人見蘇軾昨日和另外幾人在香積寺附近遊玩,便騎著毛驢追趕而來。

程之才來嶺南後也曾聽聞羅浮道人鄧守安的名號,既然難得相見便留下來一敘。幾人重回寺中借了間幹淨的僧舍,備了些美酒,促膝長談,一直聊到夜半鐃鼓敲響才意識到已經這麼晚了。蘇軾作詩《追餞正輔表兄至博羅賦詩為別》、《再用前韻》以贈別。

翌日,程之才帶著程十郎啟程離開。博羅縣縣令林汴送完程之才後,見蘇軾與鄧守安準備離開,阻攔道:“蘇先生既然來了,何不多留一日,隨我四處走走?”

蘇軾閑來無事,便欣然答應。就這樣,蘇軾送別鄧守安,帶著蘇過隨林汴一邊暢談著,一邊在香積寺附近閑逛著。林汴見蘇軾目光遊離,不時看向溪水,詢問道:“蘇先生在看什麼?”

蘇軾指著溪水道:“此地溪水水勢不小,林大人何不在水上建造水碓磨,再築塘百步,閘而落之,便可轉兩輪舉四杵,利用水力舂米、磨麵。”

林汴讚道:“此舉甚妙,我明日便命人著手操辦。”

三人遊玩了一會兒乘車返回。回程途中蘇軾將博羅縣與香積寺沿途美景,以及督促林汴弄水碓磨一事盡數寫在《遊博羅香積寺》一詩中以紀念此行。馬車路過一處水田時,蘇軾將頭探出窗外愣神凝望望。林汴順著蘇軾目光直視處看去,除了不遠處一些百姓正在稻田中插秧,並無異樣。

蘇軾指著躬身將秧苗一根根插入水田的百姓們,對林汴說道:“此地百姓都是這樣插秧嗎?”

林汴茫然地看著蘇軾,不解他對這種司空見慣之事有何疑惑,反問道:“難道不應該這樣插秧嗎?”

蘇軾道:“我之前在黃州時曾見百姓使用秧馬插秧,十分便捷。”

“秧馬是何物?”

“是一種農具,百姓可以坐在上麵用腳推動秧馬進行插秧,這樣就不用躬身一根根地將秧苗插入水中,大幅提高插秧效率。”

林汴驚喜交加:“竟有如此好物!”說著不免心生遺憾,“可惜此地隻能徒手插秧,並無此種農具。”

“這有何難?我將秧馬的製作過程畫下來,林大人可以製作一批供百姓使用。”蘇軾想著,既然博羅縣如此,想必整個惠州亦然,等我回去後定要找下詹大人,讓他將秧馬在惠州推廣,進而以點帶麵逐漸在嶺南各州推廣,從而提高生產力,改善嶺南的經濟狀況。